首页 -> 2008年第3期

高考作文命题开放与限制的手段

作者:尹逊才 张秋玲




  新世纪以来,高考作文题目的开放性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旋律。题目形式的开放为考生提供了更加开阔的思维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思维“创新”的泛滥。这促使人们开始反思开放的弊端,重新审视限制的价值。如何在坚持开放的同时又融进合理的限制,成为高考命题人员研讨的主题。2004年高考自主命题范围扩大以后,关于开放和限制的实践和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突破。本文基于对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及方向的长期跟踪研究,尝试对命题中所使用的开放与限制的手段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未来高考命题的开放性与限制性提出可资借鉴的启示。
  
  一、高考作文命题开放与限制的内涵
  
  高考作文命题的开放主要是指作文的写作内容、题材确定、立意范围、体裁要求、字数要求等选择自由度的扩大。作文命题的限制是与开放相对的一个概念,主要指命题者在放宽写作内容、题材确定、立意范围、体裁要求、字数要求的同时,又从范围区域上对这几个方面给予恰当、合理的内隐性限定。
  
  二、高考作文命题开放与限制的手段
  
  作文命题要做到开而不漫、放而不散,应该设置一些多样化的开放手段,以保证学生的思维在所给材料的范围内驰骋,而不是漫无边际地遐想。高考写作测试要达到一定效度,命题者还必须对所给材料进行一定的限制,要想做到限而不死、制而不掣,也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限制手段。
  (一)开放的手段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命题者所采用的保障性开放手段归纳起来有六种:多题选一、概念具化、寓意扩展、单字辐射、词义列举、直接提示。
  1.多题选一
  多题选一是指命题者为考生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作文题目,提供两则或两则以上的作文材料,由考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解答能力自主选择其中的某一个,按要求构思成篇、完成作文。2006年福建卷提供了三个话题由考生自主选择,2007年江西卷设置了两个题目由考生自主选择。
  多题选一相对于单一题目来说,更多地关注考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考生,生活阅历、成长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也就存在着差异。用一个题目或材料来考查所有考生,对没有相关生活经验的考生而言是不公平的,他们作答时很难避免干扰,因而影响正常写作水平的发挥。多题选一可以扩大命题范围,尽可能照顾考生生活经验的差异。多题选一可以组合不同思维类型的题目或话题,命题时为了照顾考生思维方式的差异,可以将形象思维的命题和抽象思维的命题组配起来;为了照顾考生不同层次的写作水平,可以将难度层次不同的题目或话题组配起来。
  使用这一手段时应该注意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题目之间的合理组配。
  2.概念具化
  概念具化是指命题者有重点地列举试题核心概念所包含的若干个别事物,帮助考生详细、具体地理解题目所含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拓宽写作思路。
  这一手段多见于核心词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题目中。2006年北京卷在给出核心概念“城市符号”的定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后,列举了许多能代表北京的典型符号,这些符号既有物质性的,又有非物质性的;既有旧的,又有新的。两个方面形成多纬度的交叉,可以产生旧的物质性的符号、旧的非物质性的符号、新的物质性的符号、新的非物质性的符号。2006年的北京卷通过概念具化这一手段,从多个角度列举了核心概念所包含的个别事物,有效地扩展了写作空间。
  现代写作心理学认为,“由于个体总是处于主客观的交互作用过程之中,为了围绕某一命题进行选材和构思,首先必须心理定向,使个体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指向与当前命题有关的事物,而抛开无关的事物”。〔1〕概念具化这一手段的意义,正在于给考生提供了与当前命题有关的一些事物,帮助考生开阔思路,完成写作的心理定向。
  使用这一手段时应该注意所列举的个别事物的条理性、逻辑性、层次性。
  3.寓意扩展
  寓意扩展是指命题者通过设置含有多重寓意的题目或材料,给考生提供多方向或多角度的立意选择。这种手段有题目寓意扩展和材料寓意扩展两种形式。
  题目寓意扩展即通过设置含有多层寓意的题目而保障开放的手段。这种手段常见于标题作文和独字型话题作文。2007年上海卷作文题目是“必须跨过这道坎”,“坎”寓意比较多,“对学生而言,它可以是学习上的困难、竞争中的失败、成长中的波折、情感上的困惑,甚至一时的顺利、成功和欢乐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转化成一道新的‘坎’,会使人们沉湎其中,阻碍他们继续奋进;如果能更进一步拓宽思路,突破个人一己得失的局限,‘坎’还可以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整个文化在发展、变迁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如社会变革中出现的弊端、自然环境屡遭破坏、传统文化的日渐衰落等等”〔2〕。指示代词“这”,所指比较模糊,考生既可以实写,写某一阶段特殊的障碍;也可以虚写,泛指人生道路中的挑战。副词“必须”含义也比较丰富,可以是对自己的激励,鼓舞起不断前行的勇气;也可以是一个疑问,指引自己去探寻跨越艰险的动力;还可以是一种展望,表现出对未来发展的深思熟虑。上海卷充分利用了题目中关键词“坎”的丰富意蕴,达到了开放的目的。
  达到题目寓意扩展的途径有二:一是依靠关键词的多义性,如2007年上海卷的做法。二是依靠句子表达的模糊性,如2007年天津卷“有句话常挂在嘴边”,一句什么样的话、是谁说的、是励志的话还是一些有待改正的坏口头禅?试题都没有明确,这就为考生提供了多维思考的空间。
  材料寓意扩展即通过设置含有多层寓意的材料拓展写作思路。2006年山东卷选用了当代著名诗人雷抒雁的《星星》,这首诗的寓意虽然比较明显,但却不是唯一的。它的所指是多向的,可以指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反差,也可以指近观和远观之间的反差。
  应用寓意扩展这一手段时应该注意保证题目或材料的寓意通俗易懂、浅显明了,否则就有可能增加审题难度,不利于考生发挥。
  4.单字辐射
  单字辐射是指命题者以某个单字为中心,运用发散、聚合、关联等思维方式,列举含有该字的相关词语,考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确定写作方向。这种开放手段关心的主要是构词,即凡所规定的单字构成的词语都可拿来当做写作的题目或话题。
  如2006年湖北卷给定“三”这个字后,列举了五个与“三”有关的词语:“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试题还允许考生组合几个带“三”的词语思考并写作,具有很高的开放度。
  这种手段充分利用发散思维,将一个单字所构成的词语用一个非等级的网络展示出来,扩大了考生的词汇储备,开阔了考生的写作思路。
  使用这一手段时应该避免陷入纯粹的文字游戏。
  5.词义列举
  词义列举是指命题者将一个词语的若干义项列举出来,考生自主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作为写作题目或话题。
  这种手段有两种常见形式:
  一是字典释义,常见形式为“××词《××词典(字典)》有这样几个义项”。如2006年湖南卷试题: “‘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这些义项对应了考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直指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的精神面貌、交友、处事三个重要方面。每个义项中都还列举一个比较常见的成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义项,从而避免有的学生因对词语理解的偏差而影响写作。湖南卷通过这种手段将抽象的词语解释得形象具体,同时又帮助考生打开了写作思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