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教科书练习的基本类型及其在教学中的使用

作者:黄厚江




  练习是教科书很重要的部分。在教学中如何处理这部分内容,怎样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试从练习的基本类型及使用时要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一
  
  教科书课后练习的基本类型有:
  1.整体感知题
  这类题定位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把握课文。所谓感知课文,即在阅读中获得原初的体验和认识,形成自己的感受和对文本的初步解读;所谓把握课文,即获得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和评价,对其语言风格、思想内容、作者的感情和态度等形成初步认识。整体感知题重点在“感”和“知”,“感”即感受、感悟,“知”即认识;整体感知题的关键在于“整体”,它不同于局部分析和解剖,侧重从文本整体入手,从感性入手。这类题目尤其注意将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读者的内心情感打通,是沟通读者心灵和作者心灵的阅读活动,力求引导学生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感受。
  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春》的第一题:
  “春天像刚落地的小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朱自清在文章结尾以人喻春,赞美春天。你能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用另外一种表达方法为文章写一个结尾吗?
  可以说,这是一道非常巧妙的整体感知题,体现了上述多条原则,避免了一般整体感知题的空洞,将语言运用题和感知题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创造性的语言活动中整体感知课文,体味文章的情感。
  再如苏教版九年级上册《鼎湖山听泉》的第一题:
  作者在鼎湖山听泉,听到了什么?为什么他能听出这样丰富的内容?你有过倾听大自然的感受吗?比如听风,听雨,听潮,听雷,听雪……和同学们交流你倾听的感受。
  这道题由一个“听”字切入,牵一字而动全文,并且引导学生从较深层次上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的生活感受,沟通读者和作者的心灵世界,打通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
  2.内容理解题
  理解文本是阅读活动的基本目的,也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其他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内容理解题是练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定位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赏析,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它既有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有对关键语句的理解。这类题型关键是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因而不能只重视结论的获得。既要尊重文本,又要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倡导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见解。
  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诺曼底”号遇难记》的一道练习,就是比较巧妙的内容理解题:
  下面是课文中使用感叹号的几个句子,想一想,它们可以分成几种情况?对表达课文中心与人物感情有什么作用?
  1.“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
  2.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3. 大副回答:“到!”
  4.“把克莱芒救出去!”
  5.“快干!”船长又叫道。
  这道题巧妙地组合了四个感叹句,由标点的表达效果切入,品味人物语言,理解人物思想,认识人物特征,学生在练习中既能认识小说塑造人物的特点,又可理解课文的文化内涵和感情表达,同时还能掌握感叹号的几种基本用法,可谓一举多得。
  3.语言品味题
  这类题定位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揣摩语言,积累语言,丰富语言材料,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重点是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和效果,从典范的言语中汲取语言养料,掌握语言运用规律。既注重对所谓精彩、经典语言的品味,又注重对语言运用一般规律的把握。要培养学生语言审美的健康趣味,感受不同语言风格的魅力和表达效果。这类题型,切忌进行孤立的、机械的训练,关键要将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置于知情义结合的具体语境中。
  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最后一课》的一道练习:
  课文中,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都互相感到对方“可怜”。试根据上下文,领悟“可怜”一词表达的不同感情。
  1.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怜的人!
  2.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3.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
  4.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这道题着眼于同一个词语在文章不同句子中表达的不同内涵、不同感情,既教给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根据上下文),又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品味加深对小说人物和思想的理解,使语言品味和文章理解相得益彰,具有一定张力。
  4.迁移拓展题
  所谓迁移,就是把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在相似的环境中进行运用,以巩固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所谓拓展,是以某一学习内容为原点进行学习活动的辐射。从某种意义上说,迁移也是一种拓展。拓展的方式十分丰富,可以是信息资料的收集,可以是不同观点的发散,可以是相似文本的比较,可以是其他学科的沟通,可以是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引入。这类题关键是内在联系的建立和分寸的把握,要力求做到似远实近、似散实聚。
  拓展题型十分丰富,有的由课内阅读迁移到学生的语言运用,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石榴》一课的一道练习:
  为下列事物(也可自己选定一些事物),写一段咏物寓理的话。
  [示例]壁灯:位置算什么,重要的是发光。
  浪花信鸽松柏螺丝钉
  这道题要求学生借鉴课文托物抒情的方法, 模仿示例的形式进行语言活动。
  也可以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语文活动。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敬畏自然》的一道练习: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这道题既是跨学科的拓展,也是将语文学习和生活相联系,不但拓展了学习空间,而且丰富了语文练习和语文学习的形式。
  5.言语活动题
  即结合阅读教学的具体内容设计适宜的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操作。或者在课内活动,或者在课外活动;或者侧重于说,或者侧重于写。有时候这些活动带有一定的综合性,比如社会调查、课本剧演出等。这类实践活动题与独立于阅读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相比,和相关文本具有一定的依附性和关联性,选题一般也比较集中。
  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我的老师》中的一道练习:
  假如作者在写这篇文章以后得知了蔡老师的音讯,准备给老师写一张明信片,你能试写一段文字表达作者对蔡老师的思念、敬重、热爱之情吗?
  这样的语言活动题,引导学生和作者对话、和文本对话,拓宽了想象空间,同时也是很好的语言实践。
  再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松鼠》中的一道练习:
  如果以松鼠为题材发行一组(4张)邮票,你觉得设计的邮票应该从哪些方面反映松鼠的生活?你能给每枚邮票定个名吗?
  这是一道比较机智的实践活动题,既紧扣课文内容,又有适当拓展,以语文活动为主,又结合了其他活动。
  再如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寻觅文言的津梁”这一专题的第三板块,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给课文加注释,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给课文断句,看似形式简朴,其实是旧中出新,也是非常好的实践活动题。
  6.欣赏分析题
  赏析是鉴赏文本的语言、结构、表现方法等方面的特点及效果,并作出自己的评价,这是一种较高要求的学习活动。既有全篇的赏析,也有局部的赏析。这类题型关键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审美活动,而不是立足于结论的获得和概念的识别。赏析活动既要尊重赏析的基础规律,又要有独到的见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