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荷花淀》教学设计

作者:张国顺




  教材分析
  在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荷花淀》被安排在必修3的小说单元,属“扩展阅读”篇目,是在学习了“基本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阅读延伸。
  《荷花淀》曾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是孙犁及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小说用散文的笔法,细致地描绘了白洋淀的自然美和人情人性之美,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它是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但作者却用诗意的描写代替了对残酷战争场面的重现,而且这并未削弱小说对战争的谴责和控诉力度,相反,它比直接再现战争场面的作品更深刻、更震撼人心。
  学生情况
  小说历来是语文教材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文体,在本单元“基本阅读”部分,我们精讲了四篇小说,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小说的基本要素、文体特征,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为小说的深层探讨和个性化解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欣赏小说描绘的自然美、人情美,了解作者朴素清新的语言风格。
  2.能力目标:理解作者处理战争题材的独特方式及用意,提高欣赏小说的能力。
  3.价值目标:认清战争本质,树立世界需要和平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欣赏小说描绘的自然美、人情美。
  2.难点:对人情美的理解;理解作者处理战争题材的独特方式及其用意。
  教法
  1.设疑激趣: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优辅精讲:优辅,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供恰当的学习方法和探究思路;精讲,对于学生不知道或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要给予精辟的讲解。
  学法
  1.自主学习法。
  2.讨论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通读全文,查找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
  2.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读后的整体感受。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荷花淀》,作者是孙犁,知道“犁”是什么吗?对了,是一种耕田的农具,这个字,也可以理解为耕田。我们常说文如其人,孙犁先生的小说就有一股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这股气息还影响了一批作家,以至在文坛上形成了一个小说创作流派,叫“荷花淀派”。一个流派竟然用一篇小说的题目来命名,足见这篇小说的分量。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荷花淀”,去欣赏它迷人的自然风光和至纯至善的人情人性之美吧!
  (三)检查预习
  读后总体感受:美——自然美、人情美。
  (四)深入赏析
  1. 欣赏自然美
  (1)找出相关段落(前三段)并研读。
  (教师辅导:用赏析诗歌的方法,从意象入手,通过意境分析概括画面特征。)
  (2)学生自主学习,找出“月亮、院子、芦苇、女人、雪地、云彩、荷叶、荷花、荷香”等意象。
  (3)师生共同讨论探究,分析意境,总结出自然之美:宁静、和谐、圣洁、富饶。
  2.欣赏人情美
  (1)教师导读,设疑激趣。教师提出异议:人情不够美。
  场景一:夫妻话别,面对生离死别的重大事件,夫妻总共说了22句话,各11句。水生嫂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才25个字,最短的只有一个字:“嗯”。
  场景二:冒险探夫一节,从几个女人的口中,我们得知,她们一点都不想念自己的丈夫,只是迫不得已才去的(一件衣裳、一句要紧话、婆婆的命令)。
  场景三:战斗结束,水生面对为探看自己差点送了命的女人,竟然大发脾气(“出来吧,你们!”“好像带着很大的气”),称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夫妻相见,手都没有拉一下,带去的东西还是丢过去的。
  试问,有这样的夫妻吗?能说人情美吗?
  (此时,学生会反应不一,能独立思考的同学会反驳,但一时找不出有力的论据。独立思考能力稍差的会开始动摇,怀疑自己原来的看法。有的会干脆点头称是,同意老师的观点。这就极大地激起了他们的探求欲望。)
  (2)深入探究以上三个场景。
  (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通过人物言行,特别是细节描写,揣摩人物心理。)
  场景一:夫妻话别
  在教师辅导下,学生通过“夫妻之间的了解、关爱的语气、一个细节、一夜的等候、临别叮嘱”等言行和细节读出了看似平淡的言行之下的深情厚谊。
  老师予以肯定,并总结:彼此已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无需言语,就能理解对方的每一个眼神和动作。于平淡中见深情,这样的感情才更加醇厚绵长。
  场景二:冒险探夫
  通过四位青年妇女漏洞百出的探夫借口可以洞穿她们的内心世界。
  教师总结:这是几个被思念冲昏了头脑的女人,她们抱着侥幸心理,冒着生命危险探夫,全是因为爱啊!
  场景三:战场重逢
  对学生来说,这个场景是最难理解的,因为除了水生的吆喝和责怪,女人们几乎没有说话,而水生又显得很不近人情。
  教师必须提醒学生注意一个细节:水生在说完“一群落后分子”之后,顺手把一盒饼干丢在女人们的船上。这一“丢”泄漏了他心中的秘密。原来水生对她们的到来是很高兴的,所做的一切都是给战友们看的——你们看,我在老婆面前多威风!(教师必须对学生讲解一下传统中国男人身上的坏毛病——大男子主义,爱面子。)当然,其中也有真生气的成分,怪她们不该如此冒险,生气中充满关爱。
  学生质疑:既然他们相亲相爱,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来呢?
  教师答疑:这是中国式的爱情,它的特点是含蓄委婉,外冷内热。
  儒家思想对男人(修齐治平)和对女人(三从四德)的严格要求与美好爱情之间的矛盾使然。
  (3)分角色朗诵,深入体会这种含蓄委婉、内冷外热的情感表达方式,总结人情美:相亲相爱、相互体贴、真挚、深沉、含蓄。
  (五)深入探究
  当学生沉浸在自然与人情美的氛围中时,教师导读:自然风光和人情的美好使我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这是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战争的呢?
  1.阅读描写战斗场面的文字。
  有惊无险,甚至还带几分诗情画意,就像是一次充满欢乐的田间地头的日常劳作。作者似乎不是为了写战争,而只是为了给人情美提供一个展现的平台。
  2. 教师设疑:作者在美化战争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写?
  (1)学生讨论。
  (2)教师提示思考侵略战争的本质:侵略战争就是霸占你的土地,掠夺你的资源。它是人性恶(残暴、冷酷、贪婪、卑劣)的集中爆发,是人性的堕落与毁灭,战争使人类文明构建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全面坍塌。
  (3)在认清侵略战争的本质之后,教师提问:你们现在还忍心让战争降临到这片宁静、和谐、圣洁、富饶的土地和这些善良纯朴的人身上吗?
  (4)学生:不!
  教师(继续渲染):不幸得很,一场惨无人道的侵略战争正降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正在践踏这块宁静、和谐、圣洁、富饶的土地,纯朴善良的人们正在被蹂躏、被屠杀!
  强烈的对比和教师的语言渲染会让学生义愤填膺,进而深刻地认识战争的罪恶。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越是有价值的事物,其毁灭的悲剧色彩就越浓。同样,作者把自然与人情描写得越美,就越能显出战争的残酷,这比正面描写战争更具震撼力。至此,难点二得以突破。
  (六)拓展迁移
  抵抗者和侵略者之间的战争其实是一场人性的厮杀。历史告诉我们,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但也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付出代价的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和民族,而是整个人类。因为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衰退和生命的毁灭,最重要的是人类文明构建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的坍塌,是人性的堕落和毁灭。战争没有胜利者,它是全人类的失败。因此,我们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