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教材更应是学材

作者:倪 岗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毫无疑问,语文教材是教师从事教育、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依据。随着交流的加强,我们能看到更多的以汉语为母语的香港、台湾等地区的教材。两岸同宗同源,教材研制方面应该有不少可以借鉴的地方。
  《记承天寺夜游》作为中华文学经典,必然受到教材编制专家的关注。该文被台湾翰林出版社出版的《国文2》上册(2007年8月,以下简称翰林版)选入,大陆三套主要初中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也选了该文,分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2005年,以下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2003年,以下简称苏教版)、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上册(2005年,以下简称语文版)。同样的选文,编排设计却大相径庭。在此我们对四套教材同一篇目的编排进行细致比较,希望能给教材编制提供一个新思路。
  
  一、翰林版《记承天寺夜游》课文体系介绍
  
  翰林版开篇的编辑大意说:本书每课内容分为学习重点、课前预习、题解、作者、课文、注释、课文赏析、问题讨论、应用练习、课外学习指引等项。《记承天寺夜游》一课也不例外。具体内容如下:
  学习重点
  一、能欣赏言简意深的小品文章。
  二、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三、培养欣赏自然之美的能力。
  课前预习
  一、农历十月属哪一个季节?文中赏月的共有几个人?
  二、苏轼原本解衣欲睡,为什么又改变心意,到承天寺夜游?
  三、文中“水中藻荇”与“庭下竹柏影”有什么关系?
  题解
  本文选自《东坡志林》,是一篇记叙文。承天,寺名,在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宋神宗元丰三年(西元1080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文是苏轼被贬至此地后,与友人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有感而发所写的一篇短文。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庭院中的月色,借着如水月光、竹柏疏影抒发感触,文句简洁,诗意盎然。
  作者(略)
  课文(略)
  注释共有10个(略)
  课文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贬谪黄州时,在困苦境遇中所写的一篇短文。全篇仅有83字,像一则日记,似乎信手拈来,毫不经意,却通过对月夜美景的描写,流露出作者在贬谪生涯中,随遇而安的豁达心境与浪漫情怀。
  全篇分为三个段落。先叙事,继写景,后抒怀。首段叙事,道出夜游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接着,写庭中景色,只有三句,却展现高妙的想象力,用澄澈透明的积水形容月光的清朗,用水中柔摆的藻荇,比喻月光下竹柏影的摇曳,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清幽的月夜图,具有一种隽永而洁净的美。
  文中抒怀一段,尤其意味无穷,唯有具备闲适的心境才能在平常的事物中发现美。苏轼与张怀民同样仕途不顺,却可以忘怀得失,摆脱俗务,才能有此闲情雅兴,来欣赏这美好的夜色。全文自然流畅,意境高雅,倾诉着诗人洒脱的襟怀。
  问题讨论
  一、本文包括叙事、写景、抒情三部分,请分别指出来。
  二、本文题目中有“夜游”两字,你认为哪些语句是照应“夜”哪些语句是照应“游”?
  三、文末“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表达出怎样的感情?请加以说明。
  应用练习
  一、植物成语练习:“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句中以水中柔摆的“藻荇”,比喻月光下竹柏影的摇曳多姿,平常我们也会用与植物有关的成语来描绘人、事、物,请你将下列成语,填入适当的句子中。
  (内容略)
  二、词语解析:推敲下列各题的文意,然后选出最适当的词语,将它填入()中。
  (内容略)
  三、资料搜寻:如果要收集有关苏东坡的资料,你可以参考下列哪一些书籍?(多选题)
  参考选项:(甲)《唐诗三百首》(乙)《宋史》(丙)《史记》(丁)《中国文学史》(戊)《元曲选》(己)《东坡志林》(庚)《中国小说史》(辛)《宋词三百首》
  课外学习指引
  一、《苏东坡传》,林语堂著,台北:远景出版社,民国六十六年。
  二、《苏轼》,王水照著,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民国八十二年。
  三、《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作品赏析》,吴子厚编著,台北:开今文化公司,民国八十二年。
  全课共有七幅插图,有《东坡志林》《苏东坡传》《苏轼》书影图片、苏轼肖像图片、夜游情景图和藻类荇菜的图片。
  
  二、大陆三套教材《记承天寺夜游》课文体系比较
  
  大陆三套教材中的《记承天寺夜游》课文体系犹如孪生兄弟,毕竟刚从“一纲一本”走向“一纲多本”,暂时无法消除一统时代的痕迹,难免出现“多本一面”的现象。
  
  三、台湾、大陆教材比较研究
  
  1.学习目标和重点
  学习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具有导学、导教、导测评的功能。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要围绕学习目标展开,所以目标设置极其重要。学习目标的设置适当与否是决定教学是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布卢姆曾指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我们认为,每单元、每课都清晰地设置学习目标或学习重点能使师生达成共识。师生的注意力都共同指向目标,教学效率才能够大幅提高。目标设计既利于规范教师的教学,也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2.课前预习
  大陆教材编写者不约而同地取消了过去曾有过的“预习提示”,而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习惯让学生预习课文,为新课文的学习作准备。预习有利于学生初步理解课文,掌握课文学习重点,提高阅读效率和能力。教材中设置课前预习、预习提示等栏目,既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又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插图
  课文中的插图如果主题正确,画面生动有趣,就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加课文的形象性、感染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为教学增色不少。单从经济角度考虑,自然会觉得插图增加成本,但从教育着眼,应该说是值得的。台湾版插图一律用彩色,非常醒目,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本课的插图而论,藻类荇菜的图片尤为有意思,现在绝大多数学生不知藻、荇为何物,自然无法体会到“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耳”的奇妙。补充这个插图能有效促进对文本的理解。
  4.课文赏析
  该部分在大陆教科书编写体系中往往放入教参,由教师掌控;而台湾教材直接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提高鉴赏文本、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5.练习
  练习系统是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科书中编排一些精心设计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科书同一般著作的重要区别之一。台湾教材的练习不光数量多而且形式丰富,最引人注意的是“资料搜寻”题,能真正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资料的能力。
  6.课外学习指引
  结合教材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引导和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与扩展视野的愿望。在教学实践中,不少优秀教师都注意给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但由于教师本身阅读视野等各方面的限制,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尚处在自发状态。因此,在教材中直接设置“课外学习指引”对规范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大面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极其有意义的。
  
  四、反思
  
  语文教材主要由选文系统、导学系统、练习系统组成,各系统都担负着一定的教育功能,各系统的设计关系到教材的质量和功效。大陆三套教材的导学系统、练习系统等方面全面欠缺,这固然给了教师较大的发挥空间,但也可能导致教学的随意性。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主编崔峦先生指出,教材要“大大加强导学系统和练习系统,明确呈现‘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练到什么程度’,使教科书成为教学内容确定性高的教材”。〔1〕
  我们感觉台湾教材更有利于“学”。详细而周密的导学系统与学生的思维流程相契合,随时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支点。丰富而全面的练习系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进行理解性学习,实现知识的迁移,学会运用知识,培养技能,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有教材研制专家认为,未来的教材应“从‘教材’向‘学材’转变。教材的选文和呈现方式尽可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机会和可能”。〔2〕的确,教材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尽可能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供便利。编制教材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从便于学生学的角度来编制。
  教材不应该只是教师“教”的“材”,还应该是学生“学”的“材”。
  
  〔1〕崔峦《小学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12期。
  〔2〕汪潮《试论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理念和设计》,《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