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画面跳转中的情愫流动

作者:许 艳




  《荷叶 母亲》是冰心老人的散文诗,被选入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全诗篇幅很短,开篇从自家院中的两缸莲花写起,重点描写了倾盆大雨中荷叶遮盖红莲的画面,由此作者联想到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景抒发了对母爱的至真至深之情。作者通过联想,先把儿女比做莲花,再把母亲比做荷叶,从而颂扬了深沉、饱满的母爱。
  全诗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非常典型。借物喻人的手法很多文章都会用到,但是用来又各有其妙。《荷叶 母亲》是一首画面感非常强的散文诗,全诗最大的妙处不仅在于以荷叶喻母亲和以红莲喻儿女,而且在于以“莲”为中心构造的画面跳转与情绪流动。
  诗中第一幅画面是自家院中一红一白两缸莲花,作者并没有在这幅画面上过多停留,而是立即进入第二幅画面:故乡庭院“莲”的画面。这两幅画面之间的切换,其实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院中的两缸莲花引起了作者关于莲花的种种联想,但是有意思的是,作者没有联想到诸如公园等地方的莲花,思维偏偏定格在故乡的庭院里,这是有着内在的情绪原因的。在诗中作者写到,半夜大雨,早起是阴郁的天,她的心情是烦闷的,在这样的情绪下,往往会唤起人对故乡的记忆、对过往温暖的渴望。在对故乡“莲”的记忆中,作者将自己与红莲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两幅画面的跳转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短小的篇幅却给读者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随后,作者又将画面切回到雨天的院中,站在窗前看着雨中的红莲,心情仍是不适意。此时,大雨又下了起来,红莲被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作者却无计可施。此时母亲的呼唤使作者离开窗前,坐到了母亲的身边,猛然间回头,看到窗外一叶荷叶正为红莲抵挡风雨,至此,心中的不宁散尽了。作者的描写使画面跃然纸上,色彩鲜明,让人觉得眼前仿佛正放着一场老电影,甚至可以听见灰瓦屋檐正不断滴落的雨滴,而红莲的颜色在以灰色天空与灰色院落为主色调的背景里也显得格外的鲜艳。
  在这些画面跳转的背后,是作者情绪的自然变化与流动,从“烦闷”“仍是不适意”和“无法可想”到“不宁散尽”,如同一曲背景音乐,与画面内容浑然交织在一起,而这首乐曲的高潮部分则是作者“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心中的雨”是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为儿女孕育出了面对风雨的无穷勇气。画面与音乐均在高潮处戛然而止,留给读者的却是心潮澎湃与不尽回味。
  借物喻人是一种常见的写法,但是作者运用这种写法巧妙地描绘出画面的跳转与情绪的流动,使得全诗不显造作,不堕入寻常,与作者的情绪浑然天成,带给读者感动。教师对全诗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以什么物喻哪个人的层面上,也不能直接切入对文章意义层面的讨论,而是要真实展现文本通过语言描写透露意义与情感的过程,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读写能力的真实发展和对文章深层意义的体验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