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一个人,两生死

作者:齐 军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为经典篇目出现在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中,可是,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关于王羲之的生卒年月问题,不同版本说法不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2004年)对王羲之的注释为:“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五册(2005年)对王羲之的注释为:“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世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山东人民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三册(2004年)对王羲之的注释为:“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其实,关于王羲之的生卒年月问题学术界早就存在争议,笔者查阅了一些比较权威的资料,列举如下:
  “王羲之(303—365)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小字阿菟,号澹离。”(参见郑振涛主编《语文百科大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版,冯其庸主编、商务印书馆2004年出版的《中国艺术百科辞典》也持相同看法。)
  “王羲之(303—361或321—379),东晋书法家。”(参见《中国人名大词典·历史人物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
  “王羲之(321—379),王廙侄,字逸少,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朱铸禹编《中国历代画家人名词典》,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王羲之五十九东观余论晋穆帝开平五年卒兰亭考引羊欣笔阵图年三十三书兰亭序钱氏金石文跋尾以永和九年年三十三推之当卒于孝武太元四年”。(清·钱保塘著《历代名人生卒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
  一些专家学者多年来也致力于这方面的考证,意在定夺这位伟大的书法家的确切生卒年月。
  袁世硕主编的《山东古代文学家评传》(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在论及王羲之的生平时指出:“关于王羲之的生卒年,一说为生于公元303年,卒于公元361年;一说生于公元321年,卒于公元379年。据《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所记,《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写在‘永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王羲之‘时年五十有三’。永和十四年,为公元357年。我们认为王羲之的生卒年,当以第一说为是。”
  2006年7月,新华网、新浪网等多家媒体纷纷转载一篇有关王羲之生卒年考证的文章,文中说:“北京的四名文博专家日前专程来到浙江绍兴,就当地文物爱好者张笑荣收藏的王羲之之妻郗璇墓碑进行考证和研讨,揭开了王羲之的生卒悬疑。专家们认为,王羲之的生卒纪年当为公元303—361年,享年59岁。”依据为:“据墓碑记载,墓主人郗璇‘升平二年戍午岁四月甲寅朔七日庚申薨’。升平二年即公元358年,而第四行的碑文说明,时年王羲之56岁。专家由此推断,王羲之的生卒纪年为公元303—361年。”
  另外,有学者从《晋书》中找到证据:“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后羲之“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并写信给王羲之说:“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沛,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可见,至少在庚亮与庚翼还活着的时候,王羲之的书法已让庚翼“深叹伏(服)”。然而,庚亮活到公元340年,庚翼活到公元345年,倘若王羲之出生于321年,即使他的那封让庚翼“深叹伏(服)”的“答家兄书”就写于庚亮归天的那一年即公元340年,他也才19岁。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兰亭雅会之时,王羲之写出了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算一算,他也才32岁,这能说是“暮年方妙”吗?(《王羲之生卒年考》,中国国学网)
  根据以上资料,似乎人教版的注解更加合理一些,而苏教版和山东人民版的注解缺少确凿的证据。可是,我们并不能简单地作此理解,因为有关古人生卒年月甚至出生地的争论十分普遍,有的考证起来也困难重重。
  我们知道,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目标之一,教材作为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凭借之一,为此,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应该尽可能将一些原始资料呈现给学生,不要避讳有争议的内容。王羲之的生卒年月既然最终还没有在学术界取得一致意见,编撰者就不应该凭某个群体的观点而将有争议的论点之一作为定论编入教材,这样会使学生失去一次探究的机会,也规避了真实的信息。
  所以,教材的编撰者应该持有严肃的学术态度,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到学术意识的层面,大胆地将有争议的学术问题在教材中呈现出来,这也是对学生知情权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