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运用体态语言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吴云霞
1.表情
在课堂教学中,表情主要指教师的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世界语”,复杂多样的面部表情为课堂提供了表情达意的辅助工具。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忧、思、恐、惊等都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来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面部表情起着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节课都应该激情饱满、自信坦然地站在课堂上,使表情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引导和影响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不应该把自身的不愉快带进课堂,甚至用不良情绪支配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同时,平时要注意培养幽默风趣的语言、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感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发挥表情的作用,可大大增强学生的专注程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面部表情是面部五官组合的效应,它可表示多种情感和信息。如,面带微笑,给学生以亲切、和蔼和可信的感觉,才能使学生愿意与老师接近,对教学感兴趣。面容阴沉,横眉冷对,会让学生感到恐惧和淡漠,只能无形地从心理上拉开与学生的距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表情这个信息工具,给学生以信任、鼓励、关怀、期待和耐心,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身姿
在教学过程中,身姿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它有时比语言表达还直接、恰当,能避免语言表达的单一性,使课堂交流方式多样化。身姿包括手势、点头、摇头、课堂走动等非语言的体态动作。其中手势是教学中最常用且最常见的身姿,手势语就是指用手、腕和臂等的活动来表达的信息。手势语是课堂上的“第二语言”,它所表达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准确地运用手势语,既可表情达意,辅助完成教学任务,又可增加有声语言的表现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把手势语用得恰当、自然。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用手势表达丰富多样的内容,如强调重点、引起学生注意、示意学生回答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所要讲述和解释说明的事物。有时,手势可代替语言。如当教师走进教室时学生站起来表示对老师的问候和尊重,教师可用双手手掌向下按,表示让同学们坐下;当学生回答问题不正确时,教师用单手摆动表示不对;教师想表示强调时,用手指或手掌(手心向上)敲击黑板上的重要内容;教师想让学生到前边来时,用单手示意应到地点……
这些丰富而得体的体态语言,让师生间的感情得到较好的双向交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度,从而起到活跃课堂气氛、严肃课堂纪律的作用,而且,运用辅助手势降低了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如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既经济又实用,增强了教学效果。
3.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和互动的“窗口”。眼神是教学体态语言中最生动的部分,教师要善于调控,适时设置兴奋点,掌握教学的主动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眼神直接引导和牵动着学生的兴趣、注意力和思维。教师不仅可通过眼神向学生传递自己的真实意愿,而且可通过捕捉学生的眼神,了解学生当前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情况,分析他们的真实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措施、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自己的眼神对学生的影响,而且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眼神,使师生之间形成真正的“互动效应”,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眼神可表达许多不同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眼神,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潜力会被挖掘出来,学习兴趣会被激发出来。如,教师微笑着两眼较长时间地注视学生,表示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示自己在专注倾听;个别学生上课说话、不专心时,教师紧盯着学生,表示提醒、责备、警告、制止和督促,既避免了学生受到批评的尴尬,又达到让学生改正错误的目的。教师在讲课时,应不时地用目光环视整个课堂,使学生感受到自己一直被老师的目光关注着、温暖着,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意识,打破课堂提问的冷场现象,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个别同学的走神或骚动。
表情、手势和眼神等教学体态语言,虽彼此独立、各具特点,但也相辅相成、互相联系。在运用某一体态语言时,可同时使用其他的体态语言来共同表达某一种意义,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准确地运用教学体态语言,不仅能够帮助组织教学,增强教师传授知识的效果,增进师生感情,而且能够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识,从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