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读者剧场

作者:姚家锐




  读者剧场是一种口述、朗读的剧场形式,由两位或两位以上朗读者手持剧本,在“观众”面前以声音及表情呈现剧本内容。朗读者可以事先将诗、散文、新闻、故事、小说及戏剧等各种文学素材改编成剧本。在表演时,不需要戏服或道具,也不需要灯光、音响等设备,直接以手持剧本口述、朗读的方式进行。观众通过聆听朗读者的诵读、观看朗读者的表情来欣赏剧本。其基本流程如下:
  
  1.选择题材
  读者剧场的剧本可以是诗歌、散文、新闻、故事、绘本、小说及戏剧等各种文学体裁。选择的题材要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一般来说,所选素材应有有趣的角色、大量的对话、曲折的情节、特别的结尾,等等。此外,为了满足不同语文程度学生阅读的不同需求,读者剧场剧本的素材要注意兼顾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所选素材不至于远远超出语文程度有限的学生的能力的情况下,尽量选取具有挑战性的文学素材,以免语文程度较高的学生有乏味厌倦之感。
  
  2.编写剧本
  首先,教师使用大张墙壁报纸,制作一份表格张贴在墙上示范,内容包括主题、场次顺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与说明。学生倾听教师范读素材,也可以轻声跟读,当读到表格内需要填写的内容时,教师停下来,将所读的相关信息填写在表格中。在教师朗读素材及完成表格之后,学生将被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成员采取异质分组的形式,各个小组的成员都是由语文能力较高的和语文能力有限的学生组成,这样按能力混合编组,可以增强合作学习的效果。
  其次,学生被分成不同的小组后,就开始以小组为单位,依照表格中可利用的信息,进行读者剧场剧本的创作。在创作中可以对原文本作出变更,例如缩写并改编素材中的故事、引入新的角色、变更原文中的叙述人称。
  接着,在完成对文本的修饰、改编后,要对其“格式化”。所谓“格式化”,即对修改后素材的格式进行包装,使它符合剧本的“套路”,例如内容要包含角色、场次、台词、舞台指示等。
  最后,要对“格式化”好的文本进行试读,并注意修正格式、文法、别字等。
  
  3.演练修正
  在演练环节,教师要将决定采用的文本分发到每位学生手中,以使他们在练习中有所凭借。为了确保学生能流畅阅读,教师在演练一开始要进行朗读示范,在学生了解了何谓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后,就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试着齐读其中的一个段落,并按照这样的方式,阅读剧本中的不同部分。
  学生熟读文本内容后,教师就开始组织表演,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愿意担当的角色。在选定好角色后,每位学生要找到自己所担当的角色的对话部分,并标示出来,以便下面的阅读练习。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们要有足够的练习时间,以确保在演出中能够流畅地阅读自己所承担的内容。
  不论是团体练习还是个别练习,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计划、建立规则。教师在这一阶段,不仅要解释文本、示范角色、引导练习,还要一组一组地给予个别指导,观看学生的表演,并及时给出意见与建议。除了在学校练习外,学生还可以将剧本带回家中,与自己的家人一起练习,这样不但可以增进阅读的流畅度,还可以增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感情。
  
  4.朗读表演
  当学生练习到可以流畅阅读时,就可以让他们表演了,暂时没有轮到表演的学生就是观众,也可以邀请家长来观看。读者剧场的表现方式与传统的剧场表演不同,表演的学生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声音与脸部表情来传达剧本内容。
  在表演时,表演的学生站在教室前排成一条直线,面对观众。在学生朗读所扮角色的台词时可播放背景音乐,以烘托气氛。鼓励表演的学生与观众有视线的接触,以促使观众更好地想象剧本内容、聆听表演者的朗读、观看诵读者表情。
  读者剧场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流畅度。阅读的流畅度与对文章的理解是相辅相成的,流畅度建立在理解之上,而理解又可以促成流畅的阅读。教师若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流畅度,读者剧场是不二法门,因为在读者剧场的活动中,阅读是自然发生在准备表演的过程中的。起初,学生会自己默读或两人一组来阅读文章;接着,他们会整组一起练习,并轮流担任不同的角色以体验不同的感情、情绪、性格;最后,在表演给观众看时他们会再次诵读文本。由此可见,读者剧场引发了学生多次阅读文章的动机,并提高了阅读的流畅度。
  读者剧场的另一个优点是发展学生人际互动的社交合作技能。学生在一起朗读、改写、排练、表演,就不会感到孤独与寂寞,他们的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在读者剧场的互动中得到培养与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