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汶川地震震撼2008中国高考

作者:姜有荣




  
  命题人在设计作文题时,瞩目汶川地震,或直击,或渗透,或触及,凸显出空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命题理念。具体考查情况如下:
  1.背景类
  [例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全国卷Ⅰ第21题)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抵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今年全国卷Ⅰ的作文试题彻底打破了高考作文命题“不紧跟社会热点”的戒律,自恢复高考三十年来首次直击社会热点,将汶川地震作为作文命题的背景材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1)导向性。本次作文以震灾为切入点,以爱心为突破口,是对学生一次良好的教育,能引发大家更深层次的思考,它有助于引导师生进一步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祖国命运。
  (2)时代性。当代高中生的知识一半来自课堂,一半来自生活与社会经验,选择这样一个具有显著时代与新闻特色的题材,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
  (3)教育性。通过这一事件,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爱心无国界的真正含义,认识到国家对人民的爱、军队对人民的爱、整个民族乃至全社会大爱的真谛,是对学生一次灵魂的洗礼。
  (4)时效性。选择这样一个具有突出时效的选题,一个电视、报纸、网络及时充分报道的选题,许多考生都会有自己的感悟,给广大考生带来一股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和“心有戚戚”的切身体验。
  这个作文题的立意角度主要有如下两个:⑴赈灾的角度。面对多灾多难的祖国,不同的社会阶层都奉献了自己的力量,因此可以从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责任这个角度切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同的社会角色都可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也可以从爱心和担当这个角度来写,为灾区人民送一份温暖,为震区重建家园出一份薄力。⑵受灾的角度。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脆弱的,但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在进行着顽强的抗争,挑战着生命的极限,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2.主旨类
  [例10]请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四川卷第21题)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解析】作为汶川地震的事发省份,四川省今年的高考作文以“坚强”为题,是对四川广大考生一次积极的思想引领——面对自然灾难、人生挫折、社会危机,我们要学会坚强。诚如全国卷Ⅰ试题所言:“地震、风灾、冰灾、海啸等灾难的发生,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类可以在灾难面前万众一心、积极应对,而不是畏惧退缩、怨天尤人。”灾难无法回避,态度可以选择,“退缩”只会陷入困境,“坚强”方能走向光明。
  3.情感类
  [例11]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安徽卷第21题)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解析】汶川地震,温总理亲临现场指挥,人民军队冒死援救,社会各界纷纷捐钱捐物,自愿者自费前往赈灾,等等;另一方面,受难者也在自救、互救,一个个生命奇迹在创造,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感人至深,撼人心魄。“带着感动出发”,触动着四川人民,也触动着全国人民心中最柔软的琴弦。
  这些试题带给我们的启示是:高考不回避热点,广大考生应该在大语文的星空里积淀自己的学养和素养,打造自己的智商和情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手缚苍龙,笑傲高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