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开发科学有效的语文知识体系

作者:荣维东




  由美国麦格罗·希尔公司(McGraw-Hill)出版的加利福尼亚语文教材《文学:读者的选择》(Literature:The Reader’s Choice)在美国享有盛誉。这套教材共5卷,分5个教程,供6~10年级学生使用,每卷使用一个学年。这套教材主要有前言、总目、课程标准、单元详细目录、正文,书后附录有各种语言手册、阅读手册、写作手册,还有词汇表、语法术语表、致谢等内容。其主体部分按小说、非虚构文体、诗歌、戏剧、史诗、科学幻想等文体编排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又按照选文内容分2~3个专题。下面我们主要以第四册第一单元为例,介绍其语文课程和教学中语文知识的开发技术,相信对我们的教材编撰、课程改革会有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教材中的语文知识
  
  这册书第一单元是短篇小说单元。它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文体知识聚焦、主动阅读策略,同时配有一篇例文《麦琪的礼物》。第二部分有三个阅读专题,包括18篇小说,在每一个专题里的篇目之间,穿插有不同的栏目。比如“专题1:关于生死的故事”穿插有“写作技能:主要观点和支持性细节”“媒体链接:学校要接入互联网吗?”“跨学科链接:数学”“读思技能:做推论”“比较选择”“词汇技能”“语法链接”“媒体链接:保护婴儿”“写作坊”等,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专题2和专题3与专题1相仿,但各项技能训练内容不同,体现了循序渐进的特点。每单元最后还有“单元评估”和“加州英语语言艺术:阅读分析测试题”。
  下面重点介绍第一部分“文体知识聚焦”和“主动阅读策略”的内容。
  1 文体知识聚焦
  这部分主要介绍与该单元相关的文体知识。包括引言、短篇小说的要素和小说情节发展的五个阶段三部分内容。它是以童话《小红帽》为例子进行知识教学的。
  大多数故事情节发展的五个阶段
  开始:介绍故事的人物、环境和冲突等。
  发展:复杂的、纠缠的情况或剧烈的矛盾冲突开始发生。
  高潮:故事情感发展的最高点。
  下降:高潮发展的逻辑结果。
  解决:故事的最后结局。
  2 主动阅读策略
  怎样阅读才能从中获益最大?那就做一个主动阅读者吧!去和文本主动交流对话,你就会融入其中。不要做消极的阅读者!运用下面的阅读策略能帮助你成为主动而有效的读者。
  预测:利用你已经知道的故事中的线索猜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预测策略会帮助你预测事件并对小说中不那么明显的细节保持警惕。
  对你自己说……
  我想,题目意味着……
  我想,这个人物将要……
  现在我想,他或她将要……
  我的第一个预测和故事不符。那么,现在我想……
  联系:把故事中的人物、场景和事件与你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思考。
  问你自己……
  若在我的生活中这个主要人物会如何做?
  若我处在这个人物的场景下,我会如何做?
  我何时与这个人物有了同感?
  小说唤起了我生活中的哪些东西?
  这篇小说唤起了其他什么小说中的什么内容?
  提问:当你阅读时向自己提问来澄清……
  读过的内容,我懂了吗?
  他或她为什么说那些?
  现在情节如何发展?
  这意味着什么?
  想象:在头脑中形成将要发生的故事的画面。注意作者呈现给你的细节,同时将它们作为你阅读经验的一部分。
  问自己……
  这个场景、人物和物体看起来像什么?
  谁在这个场景里?
  联系在另外的场景中人物的情形?
  评价:在阅读过程中而不是读完后试着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
  问自己……
  这一系列事件有意义吗?
  这个人物可信吗?
  作者的风格有何特别的效果?
  我同意这个观点吗?
  回顾:读了一两页后停下来思考一下读的内容。概括故事中的事件或者用另外的措辞帮助理解和记忆你所读的内容。
  对你自己说……
  到目前为止,……
  换句话说,……
  反应:在读的过程中做出反应。对故事的不同部分做出回应。
  对自己说……
  我喜欢这个人物,因为……
  我想问问作者,为什么……
  我希望我能看到这个地方,因为……
  
  
  
  二、探讨:语文课程知识的形态
  
  从上可知,语文课程和教材不但可以拥有丰富的知识,还可以拥有系统而完整的知识。当然,这不仅仅是那些语言、语法、文章知识,关键是那些知识的形态、类型和呈现方式。我们考察发现:语文教材中的知识至少有四种类型:
  1 陈述性知识:这是一类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它可以言说,需要明确呈现并准确理鼹,有时甚至需要灌输、识记(这是此类知识的特征决定的)。比如上述案例中关于短篇小说的五个要素,即环境、人物、视点、情节、主题的知识等。
  2 策略性知识:这类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比如案例中的“主动阅读策略模型”,它包括预测—联系—提问—想象—评价—回顾—反应等步骤。
  3 程序性知识:这是一类关于“如何做”的知识。比如美国写作教学中的写作过程的知识模型,即:头脑风暴—拟写提纲—进行写作—修改—呈现提交等。
  4 实践性知识:指的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经验积累形成的语文知识和阅读策略。下面是一则美国的课堂教学案例,它运用的是“批注文本要点策略”:
  
  三、中美语文课程与教学知识状况比较
  
  自从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大家对那几句关于“淡化知识”的话语,已经耳熟能详。如果看一下这套据说在美国教育界备受推崇的教材就会发现,其中的语文知识不但没有淡化,反而系统、完整。“系统”表现为在每一册的后面都附录有语言手册、阅读手册、写作手册等,还在每一个单元的开始部分就专章系统介绍本单元相关的文体知识,而且在每一篇课文的前面都有关于阅读的背景材料、作家简介,课文后面也都有大量的系统的知识介绍。我国过去的教材如《国文百八课》,知识也是系列化的,“文话”成为教材编辑的主线。我国80年代的教材后面也是附录有文体知识和阅读知识的,可是这些在世纪之交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统统作为“罪魁祸首”而予以封杀。现在的语文课堂和语文教师不敢教语文知识,怕犯了“知识灌输”的大忌,触动“繁琐训练”的天条。尤其是阅读和写作知识,除了那几个来自文章学和文艺学的术语,如“开门见山”“铺垫照应”“线索”“结构”“五种表达方式”“八种修辞手法”“环境情节人物”“论点谁据论证”等,可以说是一片荒芜,而且这些东西在那种贴标签式的教学方式下,也早已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我国语文课程知识状况大致是:陈述性知识仍是一堆语言学、文章学和文学等陈旧知识的残垣断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