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爱上诗

作者:王洪旗




  “你们喜欢读小说,还是喜欢读诗歌?”正式上课之前,我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
  “小说。”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为什么?”
  “小说有情节,而诗歌晦涩朦胧,需要细细品味才行。”
  一位学生的话代表了大多数学生的观点。
  我接着问:“那么电视剧和小说呢?”
  大多数学生回答:“电视剧。”
  我说:“这就对了,总结一下大家的答案,那就是选择取决于‘是否需要思考’。小说情节易于把握,而诗歌则需要细细品味、思索,才能发掘其内蕴,所以大家选择小说。而和小说相比较,电视剧根本不需要任何思考,我们只需要坐在那里把眼睛睁开就可以了。所以又会选择电视。面对电视机。我们唯一需要思考的就是选择哪个台。看来大家都喜欢过猪一样的幸福生活。”
  学生大笑。
  我接着说:“其实,只要我们细细品味就会发现,每首诗的里面都隐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郑愁予的《错误》背后隐藏着一个怎样的故事吧。在诗歌中,‘我’对‘你’犯下了什么错误?‘我’和‘你’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学生读着诗歌。开始思索。
  我点起一个学习非常认真的男生。他磕磕巴巴地说:“我打江南走过,看到了莲花、东风、小城……”
  同学们哗笑,纷纷说“不是不是”。
  经常在课堂上无端地喊几嗓子的于洋这次“有端”地喊了一嗓子:“这里面有爱情!”
  我笑着说:“那好,于洋你说。”
  于洋站起来说道:“我在江南的时候,一个女子爱上了我……”
  我问道:“那你得从诗中找出依据,那个女子凭什么无缘无故爱上你?”
  同学们哈哈大笑。
  于洋找了好久找不出。
  孙洪帅站起来:“我打江南走过。遇到美如莲花的她,我们一起在小小的城里那青石板街道上徜徉……”到这里,他也无法讲下去了。
  我看见焉峰铭无精打采地伏在那里。便把他点起来。他挠挠头皮,歪歪嘴,满脸的痛苦,迟疑地答道:“我是个到南方打工的,爱上了一个女子……”仍然无法讲下去。
  发现同学们对这首诗理解到这种程度,我倒有些释然,因为在没有参看任何资料的时候我也没有比他们更高明的理解。一位评论家说。《错误》是一首可爱的小诗,流传甚广,被誉为“中国现代抒情诗的绝唱”;它轻巧清隽、美丽凄哀。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整个诗读来凄美幽怨。但实在是惭愧。我真是够愚钝,什么也没有读出来。所以今天,我想看看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同学们对这首诗能理解到怎样的层次。
  于是。我又叫起一个女生,她说:“我和大家理解得不一样……”
  同学们笑着“哦”了一声,期待她的不同理解。
  她说:“我觉得诗中的‘我’只是一场雨,这场雨邂逅了江南的春天——‘你’,‘我’发现江南的春天——‘你’——很忧伤。于是‘我’也觉得很愧疚,觉得自己的到来是犯了一个错误,一个发生在春天的美丽错误。”
  同学们觉得很新奇,但也觉得有点牵强。
  一向活泼的王艳萍跃跃欲试,我叫起她来。
  王艳萍笑嘻嘻地说:“诗中的我爱上了一个江南女子,但他们出于某种原因不能相爱,所以诗中说这是个美丽的错误。”
  “大家觉得这样理解可以吗?”
  同学们眉头紧蹙。
  姜晓文脸红红的,若有所言。她是个心思细腻善于思考的学生。我平常都“舍不得”让她回答问题,因为她的回答往往是“标准答案”,这会让大家没有了思考探究的余地。
  然而,现在我忍不住了,点名道:“姜晓文?”
  姜晓文站起来,语调平稳地说:“我想得非常简单——我经过江南的时候,达达的马蹄声惊起了‘你’,‘你’挑起窗帘一看,满脸幸福的期待转变为灰暗的失望……想着‘你’由容光焕发变为暗淡无光的脸庞。我觉得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一个美丽的错误……”
  课堂上一片寂静,然后是钦佩的表情。
  “可不可以这么理解呢?”我问。
  学生们若有所思地点头。
  “文中的‘你’是个怎样的形象?”我接着问。
  “一个思妇……”
  我趁热打铁:“那我们把诗中的故事用诗意的语言描述出来,好吗?可以从‘我’也可以从‘你’的角度来写。”
  这时候同学们已经对这首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颇有兴致地写起来。
  在渐进的回答中,同学们完成了对这首诗内容的把握。
  然后再从思妇、游子、意象等角度来赏析这首诗便一马平川了。
  怎样让学生对诗产生兴趣?我想,那就是顺应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引导他们像福尔摩斯一样去发现诗歌内部隐藏的“小说”,在肯定诗歌多角度理解的基础上,挖掘出一个他们都喜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