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释“山寨”

作者:梁吉平 陈 丽




  山寨本为筑有栅栏等防守工事的山庄,如《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十三》:“辛丑,西川前锋将王宗播攻之,不克,退保山寨。”在《水浒传》中,山寨又转指众绿林好汉所占的山中营寨。现代社会中。山寨这一实体多指我国部分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如浙江桐庐畲乡山寨、广西三江侗族山寨等。然而,新时期我国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又出现了不少新型“山寨”。甚至一不小心,这些“山寨”就可能跑到我们身边。且看以下“山寨”:
  (1)高端“山寨手机”千元贱卖,业内人士提醒注意质量。(南海网2008年5月13日)
  (2)老大创新抢先挑头,山寨MP3上演模仿秀。(泡泡网2005年4月14日)
  (3)860元:世界最便宜NPX-9000山寨笔记本电脑。(电脑秀2008年7月23日)
  (4)“山寨”相机露脸武汉,最便宜仅售55元。(《长江商报》2008年7月30日)
  (5)上海15英寸山寨液晶显示器仅售500元。(解放网2008年7月31日)
  (6)“山寨平板电视”产业链调查:价格低一半。(《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7月15日)
  从以上六例可以看出,其中的“山寨”已非居住之地。而是指向手机、电脑、电视等各种类型的电子产品。从语法上来判断,这些“山寨”多与手机等名词相联系,在句中修饰名词,呈现典型的形容词特性。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我们不难得知,此中“山寨”产品是指代一些仿冒伪造的品牌手机、笔记本等,“山寨”即“仿冒”或“伪造”的代称。一些仿冒的电子产品,价格低廉、功能齐全、购销两旺。使得“山寨”一词风靡大江南北。
  其实,此中“山寨”虽非居住之地。但却与历史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山寨有很大渊源。早在宋朝年间,新会、台山、高(明)鹤(山)、恩平等地居住着大批瑶族居民。曲于历代朝廷都视少数民族为蛮、贼、盗。不准他们与汉人为邻,迫使他们只得以山头为穴居,甚至有的瑶民栖居深山,少与汉人接触,瑶民居住的地方被称为“山寨”。或称“瑶峒”“瑶寨”,带有一种歧视的含意。元、明时期广东也曾是瑶族人口分布最多最广的省份。所以“山寨”一词扎根于闽粤等南方方言中。现代少数民族聚居山寨环境多有改善,甚至很多山寨成为旅游胜地,然而。“山寨”一词除了指代少数民族聚居地外,仍然沿袭有地理位置偏远隐蔽、政府难以管理的隐含义,这也正是聚居地山寨与后期仿冒产品的关联之处。
  广东是电子产品制造大省。电子制造企业良莠不齐,一些生产规模较小,没有牌照、难入正规渠道的小厂家、小作坊纷纷建立地下工厂生产时下流行的3C电子产品。这些工厂偏僻、隐蔽。难以为人发觉,也让国家工商行政部门难以下手,这些特点与少数民族的原始聚居山寨有相似之处,所以广东方言把这些地下工厂称为山寨厂。这些山寨厂开始时首选手机为仿造产品。他们生产出的手机外形通常都与一些知名一线品牌的热门产品极其相似、却没有比较正式的品牌,甚至有些是打着NOKIR、SAMSING这样的擦边球,这些手机通常被称为山寨机,是山寨工厂的主打产品。然而这些价格低廉、功能齐全的手机在市场上受到很多消费者的追捧,只是在畅销的同时,也更多地和“仿冒、伪造”商品形成必然联系。山寨手机的高频使用也必然导致“仿冒、伪造”意义的高频灌注,这样,“山寨”便产生了“仿冒、伪造”的义项。
  值得注意的是。在山寨从“偏远聚居地—山寨工厂—山寨手机”的一系列联系中,“山寨”的词义多次演化,除词语本身被高频使用的原因外。也是人们认知心理中的隐喻使然。语言深深扎根于人的认知结构中,隐喻是基于两事物之间的相似而发生的,事物之间的相似关联极易在人的认知领域中产生联想,进而导致词义变化,所以隐喻也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重要原因。“山寨”首先因聚居地偏僻难管的特点与地下工厂发生相似联系。所以“山寨工厂”即是指代那些偏僻隐蔽难以被政府部门查封的工厂;“山寨手机”最初只是地下“山寨工厂”出产的产品,这种产品除了本身的价值或使用价值外,更多的与三无产品的“仿伪”特性发生相似联系,这时在高频使用的催化下。“山寨”的词义发生了二次隐喻,产生“仿冒、伪造”的新义项。在两次隐喻投射中,“山寨”经过无数反复的使用和联想,其“仿冒、伪造”意义逐渐巩固并约定俗成,并为人们所接受。
  愈演愈烈的“山寨风”不仅席卷了电子产品领域,而且也涉足了其他领域。甚至奥运会的主会场“鸟巢”最近都被“山寨”了。在各种产品被仿冒的过程中,所谓的“山寨市场”“山寨价格”出现了,如:
  (7)深圳“招安”山寨机,放开束缚山寨市场有望瓦解。(《南方都市报》2008年7月28日)
  (8)3999元就能拿下,山寨价的笔记本推荐。(新浪网2008年7月4日)
  (9)山寨文化大闹中国IT业,未来五年将风生水起。(《电脑报》2008年7月8日)
  顾名思义。“山寨市场”是充斥着各种仿冒产品的市场,而“山寨”价格及文化就不能解释为“仿冒”了。其实“山寨文化”上演的是一场场模仿秀,实际上即模仿文化。是山寨产品从电子制造业扩展到其他领域而形成的一种创新模仿意识,“山寨鸟巢”即其代表作。“山寨价”是指仿冒机的价格,构词中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在构词形式和意义上与俗语“白菜价”有相似之处。暗指产品价格低廉。如果说“山寨”一词在开始被喻为“仿冒、伪造”还含有贬义的话,此时的“山寨文化”“山寨价格”则已经褪去了贬义的外壳,词义也从贬义的“伪造”重新定格为“模仿”、“低价”,这样“山寨”的新义随着语用场合的不同发生了三种分化:一为“仿冒、伪造”。适用于商品制造领域。如“山寨手机/电脑”;一为“仿造、模仿”。运用于非商品领域,如“山寨鸟巢/文化”;另一种则指价格低廉,如“山寨价格”。这三种新义是新版“山寨”内部的分化,三者联系紧密。但语用环境及感情色彩不尽相同。
  “山寨”一词的风靡要归功于诸多仿冒电子产品的涌现和销售。一些山寨产品工艺粗糙、质量无法保证,已经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整顿,况且在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中,更有一些山寨工厂不是静待“招安”改革就是濒临“死亡”破产。“山寨”这股热风到底还能持续多久?下一个被“山寨”者是谁?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