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语文阅读教学助读资料筛选策略例谈
作者:李 琳 钟菊莲
例如,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理解“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等语句,需要结合“文革”背景,学生对这段历史模糊,教师就有必要筛选助读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2.助读资料筛选
在师生对话过程中,衍生精彩的可以是教师的生动讲述,可以是中肯的评价,可以是方法的渗透,可以是美丽的感悟。文本之外的助读资料在其中起到了媒介作用,其中包括照片、图画、宣传画等图片资料;包括音乐、歌曲、电影电视片段、师生MTV摄像片段等音像资料;包括作者介绍、作品背景资料、体裁体例资料、印证资料、类比资料、补充资料、拓展性资料、激趣资料等文字资料。这些资料在导入新课、感悟理解、探究性阅读、训练巩固等方面能起到不可小视的作用,以下只举其中几个方面的教学实例:
(1)助读资料导入新课,引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时,链接源自课外但又与课文密切相关的资料,或引发悬念、激发兴趣,或间接让学生初步感知,为理解文本奠定基础。有位教师在教《破阵子》时,以辛弃疾青年时率五十骑突入金兵五万大营中活捉叛徒的壮举导入,效果不错。教学片段如下:
师:同学们知道辛弃疾吗?
生:我知道辛弃疾是南宋的爱国词人。
师:如果我说他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呢?金戈铁马,壮岁旌旗拥万夫。二十二岁那年,辛弃疾毅然树起了“忠义军”的旗号,号召人民拿起武器抵抗金兵,后来率领队伍投奔了农民领袖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一次,宋高宗接见了辛弃疾,并命他尽快联络各部义军,把队伍带到南方。在归途中,辛弃疾获悉义军将领张安国杀害了元帅耿京,并率部叛变投敌,义愤填膺,立即自告奋勇率领五十名勇士,乘夜勇闯金营,将张安国一举擒获,然后率众安然归来。
师:这个情景像不像武侠小说中的情节?
生:像,太精彩了。
师:这一英勇的擒贼壮举,让他的人生翻开了抗敌卫国的篇章。打开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两遍,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大声地、饱含激情地自由朗读)
(2)链接助读资料,促进感悟理解。文本本身反映的生活距离学生生活世界较远,学生缺乏切身体验;或者文本的文字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那么此时引进相关背景资料,学生便可顺利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
其一,补充资料助读。《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在语言上几无难点,而其中高超的素描技巧及景中情、事中情的特点却引人玩味,耐人琢磨。所以,教授此课笔者就用助读资料引导学生走进一类特殊的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感受一种别样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抉择。
师:可是张岱笔下的自然如此清冷,如此浩大,如此孤独,其中会不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多媒体出示相关资料: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陶庵梦忆·自序》
生:因为他无力改变天下,所以就在这山水之间度过余生。
生:雪是其节,冰是其志,苍茫天地是其归宿,凝寒独立是其人格。
其二,类比性资料助读。余映潮在设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课时,把它和《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放到一起,形成了诗歌吟诵、自由背读、抒发感受三个乐章,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整体推进,共同达成诗歌学习的总目标。
其三,突发事件进行筛选补充。孙富中老师在教学《社戏》时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评说人物的环节,突然有学生说:“老师,还有阿发的兄弟——阿阿。”学生指出课文第25段有双喜说“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哪一边的呢?”阿阿、阿发是兄弟?现场顿时一片争议,有学生说“阿阿”是双喜口吃,但很快由第7段的聪明伶俐否定了双喜的口吃;又有学生说绝对不是名字,因为这句话用“你家的”而没用“你们家的”。学生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老师就临时补充助读资料,查阅了电脑,出示:鲁迅的小说《在酒楼上》有“阿阿,是你?”《离婚》中有:“阿阿,木叔!”《幸福的家庭》中有:“阿阿,好好,莫哭。”学生豁然开朗,原来“阿阿”是鲁迅小说中的语气词。
(3)教师经典结语作助读结尾,耐人寻味,意境悠远。例如杨聪老师在教学《云南的歌会》一课的最后,伴随着悠扬的葫芦丝独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的背景音乐,大段直白感悟缓缓而起,每个人都缓缓地与云南歌会告别,缓缓地和美丽的乡村山寨告别,可谓意境高远、意味深长又意犹未尽。
总之,阅读教学助读资料筛选适用与不适用有时直接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适用的教学助读材料有利于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因为筛选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师生精心阅读和搜集整理的过程,它能够改变语文课堂结构,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可以使预设的目标变成精彩的师生对话。
参考资料:
〔1〕巢宗祺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版。
〔2〕施茂枝《阅读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语文建设》2007年第12期。
〔3〕孙绍振《名作细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4〕雷林宙《文本阅读助读资料筛选的有效策略》,《语文建设》2008年第4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