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这个标题要不得没

作者:赵晓驰




  今年,一系列事件让中国人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报纸上有关报道层出不穷,时而让人义愤填膺,时而让人热血沸腾。翻开4月20日的《中国青年报》,蓦然见到这样一个题目:“留学生:远离祖国的五星红旗”。笔者的第一反应是:怪了怪了,竟然鼓动留学生远离祖国的五星红旗,这还了得?读完全文,恍然大悟,原来文章写的是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的各种反对藏独、支持奥运的爱国行为,文章最后一段写道:“亲爱的留学生朋友,我年轻的兄弟,你们让祖国骄傲、让亲人放心。因为你们就是远离祖国的五星红旗。”原来,该文把留学生比为远离祖国的五星红旗,认为他们的行为如同五星红旗一样彰显了祖国的尊严。
  不难看出,该文标题有明显的歧义,如果从“远离”之后断开,则冒号后是一个动宾结构,而且是一个鼓动性号召性极强的祈使句,那么前面的“留学生”则是鼓动、号召的对象;如果从“祖国的”后面断开,则冒号后是一个定中结构,那么“留学生”和“远离祖国的五星红旗”之间可以加上“是”“如同”“好像”“相当于”等词语以完足语义。
  那么读者一般会怎样理解呢?笔者在苏州大学的一次全校公选课上做了一次调查(之所以选择全校公选课,是因为可以尽可能涉及各个专业的学生),竟有75%的学生在第一印象里把这个题目从“远离”后面断开。
  既然这个句子有两种断句方法,从理论上讲,在读者的第一印象里每种断句的可能性应该各占百分之五十,但为何绝大部分读者都倾向于把该标题的后半部分断成动宾结构而不是偏正结构呢?这可以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来解释。因题目中有一“的”字,“的”字最典型的用法是用在定中结构之间表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所以读者在解码的过程中首先面临着确定“五星红旗”的定语是什么的问题。从语义的相关度来看,“祖国”与“五星红旗”的相关度远远大于“远离祖国”与“五星红旗”的相关度。也就是说,表示领属关系的“祖国的五星红旗”是一种强势搭配,而“远离祖国”说明“五星红旗”的方位,在这里不是强势搭配,所以人们更倾向于把“祖国的五星红旗”作为一个整体的意象图式来认知。在此基础上把“祖国的五星红旗”看成“远离”的宾语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再看题目中的“远离”,能自主发出离开这个动作的一般是有生命的人或其他动物,所以在语义上读者也易于把“远离”指派给“留学生”而不是“五星红旗”。
  由此可见,绝大部分读者把该题目断在“远离”后面是可以从认知上得到解释的。这种极易引起误解的歧义句是应该绝对避免的,尤其是作为新闻标题时,更何况还是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