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回归经典,练就佳作的现实指向

作者:姚赛男




  笔者多年参加高考阅卷的作文总复查,在高分作文尤其是满分作文的甄别和遴选过程中发现,不管命题形式如何,有一类佳作特别引人注意,我们姑且称之为文化作文。这类作文一般充满文化内涵,其特征是植根于文化的土壤,在经典的文学作品、经典的文化、经典的艺术中汲取营养,让作文的鲜花散发出文化的芬芳。记叙文在深刻剖析题意的基础上,应用经典艺术或经典成功人物的经历等构思情节,准确地表达文意。议论文也是应用经典文化或艺术材料,将论题和情思指向幽微之处,引向人心世事的核心方面。在考场急就的作文中,“文化作文”显得卓尔不群,令人神往。有鉴于此,笔者觉得有必要探寻文化作文的写作艺术,追踪作者阅读的现实指向,这对我们的高中作文教与学不无启示。文化作文的核心是“经典”二字,那么经典从何而来?本文的读解与论述主要以近年来江苏卷出现的佳作为例,认为经典主要源自三方。
  
  一、研读经典名著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中列出的都是经典篇目。除此之外,随着阅读面的拓展,学生还可以根据兴趣接触更多的经典文学作品,只有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才是写作教学之上策。在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领悟写作样式、技巧,行文展开的思路、结构,描写的方法、表达的艺术等。许多观点与思想、独到而丰富的素材、遣词造句的匠心,大多来自平时的阅读与领悟,甚至有时为文的风格、创作的灵感都可以在阅读中获得。只有长期阅读,才能在高考中厚积薄发。曾经的一篇《赤兔之死》轰动文坛,令人拍案惊奇,小作者在熟悉《三国演义》的基础上,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采用拟人手法,编写了“赤兔之死”的感人故事。更难能可贵的是通篇采用纯熟的古白话,如“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又如“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这些语言明白晓畅,文采飞扬,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充分体现了《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2008年以“好奇心”为话题的作文,有佳作活用了庄子的《逍遥游》,以鲲与学鸠为主人公,一个对“天边的一轮圆盘”背后是否通向南冥,那里是否“春水连天,春色如波”,是不是一个“鸟语花香的绿色世界”充满了好奇。而另一个则安逸享乐,充满了惧怕,最终鲲“撕开北冥的天空,六月的风从裂缝中一拥而入”“紧闭双目,纵身一跃,化为展翅九万里的大鹏,扶摇羊角,翻转腾挪,驾着长风,穿过那射出令我好奇的七色光芒的圆盘……”“被绿色拥抱……南冥……春暖花开……”,文章大气,端庄,色彩凝重,成为今年高考作文中的拔尖之作。
  
  二、接触经典文化、经典艺术
  
  在当代社会中,经典文化、经典艺术能提高人们的境界,丰富人生内涵。经典艺术之所以是人生的艺术,就是因为它们超越了当时有限的艺术功能,深入到人生世界的深刻处,引导人们切身体验和领悟人生的内在价值,领悟自我与世界的本原统一,从而获得人生定位。鉴于这样的艺术功能,学校可以开设以介绍中华文化为核心的课程,而我们学习者更要主动去了解,或是儒、道、阴阳、法、墨等文化总汇的中国传统文化,或是书法、国画、古典音乐、建筑、坊间工艺等传统艺术,或是以民族或地域为特征的住宅、服饰、节日等组成的民俗文化,或是以皇权至上为核心的政治文化,以及伦理文化、饮食文化、教育文化、武术文化、养生文化等。此外,西方文化对我们民族文化的影响、冲击,我们民族文化主体逐渐消亡的现状,也应该有所了解。引用这些素材,将会让考场作文具有独到的让人赞叹的且无法仿效的特色。例如2005年佳作《艺术之境妙在合》谈的是艺术的境界,表达的是“所有的艺术品拥有一个好的结尾的重要性”这样一个主旨,显然小作者涉及的是艺术美学领域,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但是从文章内容来看,纳入作者视野的有叔本华、亚里士多德、欧·亨利、李渔这些哲学、文学、戏剧艺术大师。文章从美学的高度,首先对艺术作品的巧妙结尾给予宏观的、本质的审视和把握。在这基础上,再由面到点,抓取比较典型的能代表欧·亨利式结尾的作品《警察与赞美诗》进行微观的透析,用灵动流畅的笔触展示这篇小说的基本美学风貌,来印证自己的见解。最后又由点到面,将音乐、美术等其他门类一笔带过,以“豹尾”有力概括全篇。2007年的“怀想天空”,也有针砭文学“天空”时弊的议论文,坚信暂时的阴霾终究遮不住蔚蓝纯净的文化“天空”,某些粗俗的流行文化终究替代不了有强盛生命力的高尚情操,中国的文化“天空”定会阳光普照,表达了青年学子鲜明的爱憎之情。再说怀想音乐的天空,这样的选材比怀想文学的天空似乎又显得稀有一些。今年的又一篇满分记叙文选材于“青花瓷的形成”,他的好奇心源于一个小男孩的好奇,打开了未到时间未到火候的瓷炉,从而窥探到了一种横绝古今的“碎瓷”的诞生。当然这些素材的积累,工夫在平时,且需要长期的阅读积累,仅读一些皮毛或一知半解是不行的。
  
  三、仰慕经典人物
  
  这里的经典人物指古今中外各行各业一切有成就的人物,可以是文化人物,也可以是政界、艺术界、商界、体育界人士。对经典人物的崇拜,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性格。对一个民族来说,只有伟大人物得到普遍的尊重信仰,这个民族才会形成自己的精神性格和力量。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正是那种对古代先贤的迷恋和崇拜,才会有后人的追随和思考,从而产生出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思想领袖。正是因为这种对伟大和崇高的信仰,才使人类变得高尚和文明。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典人物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在高考中有相当一批佳作就是运用经典人物来演绎话题,表达对经典人物的崇拜仰慕之情。2004年以“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为话题的佳作,有用中华民族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伟大人物周恩来来阐述话题的,总理灵动又沉稳的性格非常契合话题,而且很有人格魅力。在2005年的佳作《华丽缘》中,痴情张爱玲的小作者在考场娴熟自如地把握和驾驭自己喜爱的、熟悉的文化储备,以华章丽调显品位,使人眼前一亮。2006年的“人与路”则更多,每一个经典人物都有一条与众不同的且极有借鉴意义的人生之路,如阮籍、嵇康、庄子、诸葛亮等。2007年“怀想天空”同样如此,每一位经典人物都有一个怀想的天空,小作者们进入他们的内心,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从而滋润心灵,获取感悟,在他们的笔下,每一位经典人物都被读活了。2008年的“好奇心”,笔者遴选出一篇以“武则天”为素材的满分作文,获得专家组的一致好评,文章通过对武则天的深刻解读,以“无字碑”为主人公,用世人对无字碑的好奇以及无字碑对主人武则天的好奇这两条线索贯穿全文,写一代女皇纷繁复杂、争论不休的人生历程,这些作品都为阅卷老师击节赞叹。
  总之,对写作教学来说,经典是一种视角,是一种路径,也是一种方法。经典将是考场作文取之不尽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