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中学新诗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杨慧思 刘彩祥
无损母性的光华
任时光流逝
这份爱的力量
依然撼动心间
——选自《秋水诗刊》114期
选材构想:诗歌能净化心灵,以“母爱”为主题引入新诗教学,不但能让学生亲自体验新诗的美感,也能提升学生的品德情意素质。正如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于《学会学习》中指出的,品德情意的培养“在‘个人’层面主要的要求是人格的优化……由亲爱家人做起,以至于关心日常生活所接触的其他人……通过阅读、欣赏文学作品,可以培养情意和品德,而通过创作则可以抒发真挚的情感,提炼出美的意念,甚或升华到善的境界”。
教学重点:这首诗是老师自己的作品,选为理解及分析阶段的教材主要是因为它具备新诗的特点,除了节奏感强、段意清晰外,内容也十分切合主题,且易于理解,适合学生程度,老师更可适时发挥自己的意思,以诗人身份分享创作心得,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这首诗的重点在于理解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体会作者的想法,因此必须由内容入手,同时可利用学生的感受组织讨论,以相关经验吸引学生投入其中。
问题设计:
1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主题?这首诗是写给谁的?
2 作者分别以什么事物形容她对母亲的印象?这是什么修辞手法?
3 “徜徉青葱路上/是一曲接一曲的‘慈母颂”’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4,以新诗的句式,完成下面的续写:____________时,
母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续写举例:
碰钉子时
母亲是位工匠
钳子一舞
问题总是迎刃而解
(王善衡)
怀胎时
母亲是个大时钟
摸着圆鼓鼓的肚子,
倒数着小生命的诞生
(苏熙婷)
(四)新诗创作
教学重点:经过第一、二、三阶段的训练后,学生已初步掌握新诗的结构、形式、表达手法及意象等元素,接下来就该让学生尝试写诗了。老师要求学生创作只重质而非量,尽量不给予太大压力,只要学生尝试创作,喜欢写诗,就算达到教学目标。
老师给学生一星期时间,让学生以母爱为主题,创作一首或一组新诗。为了增加学生的创作兴趣,还举行新诗创作比赛。学生交回的新诗作品都别具特色。值得一提的是。本校十九位学生的新诗作品被选入《慈母颂》新诗专辑内,并刊载于《我的母亲》一书(香港大学中文系、多伦多大学东亚系、阿伯特大学东亚系联合出版)。这的确为香港中学的新诗教学带来极大鼓舞。
(五)新诗评点
全能妈妈(香港真光中学中二级林蓁)
我的妈妈比谁都棒
你看
灌溉小草的是
雨妈妈
滋润生命的是
我妈妈
不让小草晒伤的是
云妈妈
雨天为我撑伞的是
我妈妈
给小草食粮的是
大地妈妈
供我衣食住行的是
我妈妈
小草依赖三个妈妈才能茁壮成长
我有一个妈妈已心满意足
小评:
1 这首诗的题目是:全能妈妈。
2 它的题目与主题的关系:诗人从大自然入手,写出大自然的母亲不及自己的妈妈可爱及令人感动。
3 这首诗最值得欣赏的地方:这首诗以轻松愉快的手法写出诗人对妈妈的感情,表达活拨可爱。
4 这首诗需要改善的地方:可以多写诗人对母亲爱刻的感情,也可以表达自己和母亲的深刻关系。
5 我最喜欢的诗句:我有一个妈妈已心满意足。原因:句子简单、直接,与主题呼应。
评点练习(二):
发夹(香港真光中学中二级岑芷莹)
那熟悉的发夹
每一天
总挂在她的发上
鲜花绽放的春天
抬头看见
那简朴的发夹
衬上那头乌黑的秀发
多么朴实 多么秀丽
现在
垂头看见的
却是那满布锈纹的发夹
在斑斑的白发上
盛满烦恼担忧
为何鲜花不再盛放
点缀那陈旧的发夹
因为她要把最好的
留给孩子
梳子(香港真光中学中二级杨晓雯)
凝望那残旧的梳子
依稀忆起——
孩童时
母亲用她温柔的手握着梳
替我束辫子
母亲以亲切的笑容回报我的吵闹
青春的流逝
母亲一头短发
露出点点斑白
一双柔嫩的手
留下辛劳的痕迹
无情的岁月
刻在梳子上
更刻在母亲慈爱的脸上
1 这两首诗的题目分别是:“发夹”及“梳子”。
2 两首诗的题目与主题的关系:《发夹》写母亲的头发由黑转白,因为照顾子女太辛劳了。《梳子》一诗令诗人想起母亲在童年时替她梳辫子,但岁月不饶人,母亲的白发也渐渐出现。
3 两首诗相同之处:两首诗都是通过物件写出诗人对母亲日渐老去的感慨,也足见母亲对子女无怨无悔的付出。
4 两首诗表达手法不同之处:《发夹》写母亲的转变,而《梳子》以一把梳子贯串母女的感情。
5 我较喜欢哪一首诗:《梳子》。
原因:《梳子》从自己写到母亲,由小时候母亲替她束辫子而至岁月过去。母亲白发渐多,通过梳子写出母女相连的感情。
三、总结
我们在中二单元教学渗入新诗的教学元素,并结合品德情意教育,以“母爱”作为新诗教学主题,贯串整个单元。不可否认,与中学生谈新诗绝非想象中那么容易,无论教材的选择、评讲还是写作批改,都有很大困难,而且教学成效也非短期内可以察见。本单元教学以学生为主导,老师让学生们经历思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营造开放、互相尊重和接纳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抒发感受,完全没有对与错的答案。另一方面,通过讨论和思考的刺激,学生不断自我反省,从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提高道德实践的意愿。本次新诗单元教学结合了理论与实践,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的教学活动,无论师生均获得满足感,不失为一次成功的教学实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