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不知所踪”应是“不知所终”等

作者:邵则遂




  现在报刊上常把不知道结局或下落表述为“不知所踪”,如:
  (1)2004年4月7日,法国文化部宣布,一个水下打捞小组在法国南部海港马赛以外的地中海海底发现了圣埃克絮佩里飞机的残骸,但作家的遗体始终下落不明,很可能将永远不知所踪。(《光明日报》2008年3月19日)
  (2)每一次,责任都被推到了增值服务商和不知所踪的“骗子”身上,唯独没有运营商的责任。(《光明日报》2008年3月24日)
  (3)DNA数据库建立之后,震后幸存者如果想寻找或者验证他们不知所踪的亲人,可以取些他们的血样样本,和遇难者的DNA样本进行对比。(《人民日报》2008年7月9日)
  (4)范骏业还涉嫌于2004年利用虚假合同骗取资金2.5亿元,并将这笔钱全部投放收购中诚广场项目的银行专户。范骏业本人一度被两地警方通缉,此后不知所踪。(《人民日报》2008年7月9日)
  汉语最早的文献有“莫知所终”,如《国语·越语下》:“(范蠡)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后发展为“不知所终”,如《太平广记·萧洞玄》引《河东记》:“时洞玄坛上法事方毕,天欲晓矣,俄闻无为叹息之声,忽失丹灶所在。二人相与恸哭。即更炼心修行。后亦不知所终。”这里的“终”是动词,表示“终止”。《广雅·释诂》:“终,穷也。”《汉书·严助传》:“嘉王之意,靡有所终。”颜师古注:“终,极也。”“所终”是一个名词性短语。再看结构相同的成语:“不知所措”“不知所以”“不知所云”“不知所之”,“措”“以”“云”“之”在这里都是动词。“终”有动词的用法,而“踪”显然是名词,不能作动词用,故不能写为“不知所踪”。
  
  “吹水”正流行  曲丽玮
  
  香港歌手陈奕迅最近推出的流行歌曲《最后今晚》中有一句歌词“愿你记得吹水到日出的那老日子”。许多人听后不禁要问:“吹水”是什么意思呢?请先看以下例子:
  (1)由于本人是个吹水高手,在选购的过程中和商家聊得开,几次下来积累了一些不需要理论技术基础的实用技巧。(IT168网2003年8月29日)
  (2)几个主人在一起“吹水”时,大家比较得最多的就是谁的狗更聪明,忠诚倒是很少被提及。(《信息时报》2008年7月23日A32版)
  (3)由于一心想赢钱,易某平时就向一些服刑罪犯讨教赌博的经验,经常与在医院帮助护理工作的服刑罪犯一起喝茶、“吹水”,一些犯人也投其所好,大谈赌博经,教易某如何才会赢的赌术。(《新快报》2008年8月4日A06版)
  (4)早在开学前,师兄师姐已组建了QQ群和博客群,在Q群中,讨论话题天马行空,既有轻松有趣的吹水,也有口耳相传的经验心得。(大洋网2008年9月1日)
  “吹水”一词来源于粤方言,由香港进入广东地区,大致可以理解为侃侃而谈,形象地表现了口若悬河、夸夸其谈的情景,歌词中的“吹水到日出”即“闲聊到日出”的意思。作为联络感情、交流思想的方式,“吹水”比“聊天”这一说法更通俗化、形象化,显得更亲切一些。用“吹水”来表达“聊天、闲侃”的意思符合一些年轻人在语言使用上求新求异的心理,由于其新颖、时尚而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吹水”除了有“聊天、闲侃”的意思之外,还有“吹牛、说大话、讲空话”的意思。例:
  (5)这些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就直接上市,再请一帮人专门在专业网站上频繁发布相关的检测报告、试机心得等露骨的“吹水”
  2008年8月29日,中央电视台十二套“大家看法”栏目播出了题为“人肉搜索‘刑’么”的节目,节目开头是这么一句话:“近年来网络上流行的‘人肉搜索’这个词在网络上盛行,但是近日这个词被禁用,这还要从这次奥运会后的一个人物说起。”“人肉搜索”这个词被禁用的说法,应该是依据同年8月25日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分组审议刑法修正案草案时,认为文章,以此来吸引目标消费者的注意。(《中国电子报》2005年9月8日A03版)
  (6)男人多少爱吹水,只要不过分,你心里一笑就可以,不必表现出来。(新浪网2008年4月7日)
  (7)多年来,许多自诩为创新的企业,也大多是“伪创新”……却无端吹水,好像产品真有多大创新价值,自己有多少核心技术一样。(新浪网2008年5月15日)
  (8)据唱片公司介绍,专辑上市不久,销量已经突破25万张,在市场如此不景气的唱片行业,还能取得如此“开门红”的销量,看来其唱片公司的“吹水”功夫也是一流啊!《南都周刊(娱乐)》2008年8月20日第62期
  上述例子中的“吹水”明显不是指“聊天”,但却和聊天有关系:正是从“闲聊”开始,到“侃侃而谈”,再到后来的“口若悬河”,天马行空式的聊天中往往不自觉地伴随着吹牛、说大话。久而久之,就从“聊天、闲侃”意义中引申出“吹牛”的意思。
  用“吹水”来表达“闲聊、说大话”的意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吹”——闲侃或说大话时口水四溅、滔滔不绝的样子,不但形象,而且带有强烈的调侃和戏谑意味。这也正是“吹水”这一方言词得以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
  在社会经济、使用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下,“吹水”现在已经走出方言词汇层,进入通用词汇层,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频繁出现。汉语中还存在着不少从方言进入普通话的词语,例如“打的、埋单、愿景、忽悠、炒鱿鱼、发烧友”,这些词语不但给汉语带来了新的气息,同时也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