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三点导读
作者:龚 臣
《生命的流》这首小诗尽管短小,但却通过象征与比喻,展示了生命对大自然之美的深情爱慕与倾心追求,展示了生命对诗意人生的潜心经营,展示了生命与一切美的事物融合为一的全面践履。诗人力求在这样的生命践行中,融入生生不息、周而不怠的宇宙之流,让有限生命汇入无限精神之海。
为此,诗人将生命客观化为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长流,赋予无形的生命情怀以可感可触亦可发人深思的客观存在(从修辞学角度来说,这里运用了比喻)。而后,诗人将生命的物象——水流进一步分解为四种波流,它们来自小河与海洋,横贯整个自然宇宙;来自琴弦与心泉,涌动于人类精神与灵魂的高地——波流的时间化与空间化既展示了生命形式的有限,又展示了有限生命对无限活力的永恒不倦的超越与追求。这种超越具体体现在明朗的波流萦绕与朗照着的客观物象——海天蔚蓝、青山碧树、秋星明月、昼夜思潮,这些事实上又是诗人内心追求的客观对象化。“海天的蔚蓝”是诗人对生命情感与精神宽度博大深邃的期许;“青山碧树”是诗人对生命力度生生不息、绿意长存的渴望;“秋星明月”是诗人对生命情趣的诗意化向往;“昼夜思潮”则是诗人对生命中所有这些美丽的超越性追求的根源揭示:惟有爱,对生命,对自然,对宇宙,对人类深沉不倦的爱,才会拥有这明镜一般的波流,纵使地老天荒,她也会固执地流动着大美与永生的诗意(从修辞学这一角度来说,这是象征的功能)。
应当说,诗人对生命载体的选择,表达了诗人自身的生命追求。大海、蓝天、青山碧树、秋星明月这些明朗温润的自然意象的运用,不独意味着诗人个体生命的自然化与宇宙化,也蕴涵着自然宇宙的生命化与诗意化,从而彻底消解了人与自然宇宙的对立,真正抵达了人物合一的存在之境;而惟有人物合一的存在之境,才是永恒真实的生生不息!当然,对立的消解与合一之境的抵达是有一个过程的。就具体意象而言,则是“照见”“映着”“绕住”“萦住”这四个动词意象的运用。“照见”是生命对自然之美的惊喜发现;“映着”是生命对自然之美的深沉留恋与不舍;“绕住”则充分体现了生命不再甘心于客观存在着的与自然之美的距离,力求将这自然之美拥入生命的波流之中;而“萦住”则已是生命波流如愿以偿地融入了宇宙与自然的海洋,我们已分不出人的生命与宇宙自然的差异了——他们终于合二为一了!很显然,这四个动词意象充分揭示了诗人从对大自然与宇宙生生不息的观察与体悟以致于全身心融入的动态过程中,深刻表现生命与自然的合一不是一种静态的死寂而是动态的喧哗,响腾着生命在不息流淌中的大欢喜。
难点指津
“生命的流”指的是生命的生生不息。诗人穿越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障碍,将生命之流融入“海洋上的云波”、“小河上的微波”、“琴弦上的音波”里,用心灵去感悟大自然,使自己的当下性存在与对宇宙人生的体悟相通,获得一种“我在世界中,世界亦在我心中”的超然境界。诗人通过艺术体验来获取生命的价值,表达了一种与自然合化的生命意识。
诗人在最后一节中写道“我生命的流/是她心泉上的情波/永远地萦住了她胸中的昼夜思潮”。这是一份纯真的刻骨的爱。这个“她”可以指自然,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社会上所有的人。总之,情是真的,所以萦住了她;爱是诚的,所以彼此昼夜思念。
从结构上看,每一节有三句话,分别有5、7、13个字。这三句话从形式上看就像一道水波。综观四节,全诗就形成了一道连续不断的“生命的流”。耐人寻味的是,每一节都有“永远”这个词,也就意味着作者强调的生命之流是一道永远追求自然的深静的美和纯真的刻骨的爱。
考试训练
1、从诗中四个动词意象的层递关系,分析“生命的流”的深刻内涵。
2、诗人选择的各种意象明朗温润,这体现了诗人所追求的人生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
附:参考答案
答案参见“美点赏析”与“难点指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