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主持人说

作者:黄碧斋




  远和近是一个较为开放的题目,特别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是时间上的,也可以是距离上的;可以是客观上的,也可以是主观上的。写法上既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但凡这样的题目,切题、入题较为容易,但难的是要有思想性,文章的文采也是很关键的。在大量的学生来稿中,我们选发了下面三篇习作。文章千古事,谁高谁低,请大家关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聂珍钊教授的点评及亮分。下期赛题:《爸爸妈妈的悄悄话》。
  
  远和近
  李 军
  
  中考后,春被一所省重点中学录取了。这消息几乎一夜之间传遍了十里八乡。春的爹乐得合不拢嘴,三番五次地念叨:“省城可远着呢,咋也得送送。”春却极力反对:“远啥呢,又不是出国。这点路还送。”爹拗不过春,但不甘心:“那也总得送到车站,上了车……”“我自个儿去,能行。您腿不好,路又远……”春的爹便无法再坚持。他们倒也不再计较路的远近。不过,他们内心里清楚地感觉到:那个共同的梦,是越来越近了。
  家住省城的宇也被这所重点中学录取了。不过,邻居们似乎并不在意,家里也无半点喜庆之气。宇原本奔着爸爸那个承诺:“只要学习好了,就把你送到国外读高中。”宇班上那个学习并不如他的同学初二时就已找好了出国的门路,他很不服气。为此,这两年他很努力。但现在出国的事儿黄了,而“工作特别忙”的爸爸似乎总是顾不上他。这不,又来电话:“爸今晚不回家吃饭,你钱还够不……”宇未等父亲说完就挂断了。
  开学那天,宇坐在蜗牛般向前挪步的轿车里,侧头望望长长的车龙,他知道从家到学校这几公里路实在有些远。忽而想着自己还将在这儿度过三年,便一下子感到前途也茫远起来……
  几天后排座位,春和宇正好同桌。但两人对座位都不满意。习惯坐第一位的春觉得离讲台太远,不方便跟老师随时交流。宇却认为座位离讲台太近,上课随便一点容易引起老师注意。于是他俩分别去找班主任。
  中秋佳节,春自然回不了家。没想到爹专门来看他,带了一些衣物,还专门带两个柚子。春边吃柚子边和爹拉家常,感觉在家一样。
  宇一放学就离校了,但他很不情愿呆在家里。原本空荡荡的家现开了两桌麻将,屋里烟雾酒气弥漫,喧哗不断。每每这时,没人再会注意他的存在。而类似的景况每周会有几次。宇渐渐地产生了与这个家格格不入的感觉。
  后来,写一篇以“家”为话题的作文,老师注意到两篇文章的不同,春写:“家虽有几百里之遥,可我时时感觉到它就在身边。”宇却写:“家可谓近在咫尺,但我已觉出它正渐渐离我远去。”
  
  学校:广东阳江市实验中学
  导师:刘正才
  
  远和近
  付逸枫
  
  有些花谢了,它还存活着!
  有些事过了,它还鲜活着!
  有些历史尘封了,它还书写着!
  苍颉离去了,但它所创造的文字却永载史册,千古流芳;大禹远去了,但他治理的滔滔之水却奔流不息,穿古连今;孔子西去了,但他的思想却家喻户晓,萦绕至今……
  历史的车辙缓缓辗过,岁月的长河潺潺流走,一切成为远逝的记忆,但却离我们是那样的近,让人感到无比亲切,绚烂在眼前。
  远去的真的遥远吗?近来的又真的近切吗?不,并不是。思接千载,并不在于远;两岸观火,也不在于近。我忽然忆起了顾城的一首哲理诗:
  “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也许这正点明了远与近的辩证关系。
  往事飞走了,每当回忆起,不是历历在目吗?似水年华流走了,但每每思念起,不是记忆犹新吗?梅花殒落了,但那清香不是久久萦回吗?天下太平了,但那铮铮的铁蹄不是时刻闪现在眼前吗?历史远去了,但那荣耀与屈辱不是深深烙在了心上,近在咫尺吗?
  远去的,是微风,并不是春景;是欢笑,并不是回忆;是历史,并不是思想。远的,最终却还是近的,这便是咫尺天涯。
  看云很近,看我却很远,是因为你的心已经飞走了。就像一片雪花轻落在你肩头,你却看不见它;就像一缕阳光划过你的面颊,你却感受不到;就像一丝关怀种在你的心中,你却承受不了。即使近在身边,你却永远捕捉不到。远和近,往往只是一念之间。
  希望之光眷念你时,你却闭上了双眼,任它掠过;胜利之火燃烧你时,你却跌入了河中,任它熄灭;来时,你却抓不住;走了,你才发现远去了。有什么比这更遥远、更梦幻呢?
  远的是隔阂,近的是和谐。断了线的风筝,无论飞多远,终会亲吻地面;袭来的潮水,无论涌多近,终会远离沙岸;憎恶的人,无论靠多近,也会疏远重隔,形同陌路;相爱的人,无论离多远,也会心系对方,犹若比邻。
  是啊!远去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远去的心灵。在眼前,却视而不见;在耳旁,却置若罔闻;在心中,却永沉海底,像沉睡的天使,在坠落中淋湿了翅膀,再也飞不起来了。
  如果近来的远是思念、是回忆,那远去的近则是断肠、是失落。宁愿永远播放着那回忆的画面,也不愿永远等待着那已经远逝的心!
  
  学校:湖北省荆州中学
  导师:周守国
  
  远和近
  段光辉
  
  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
  ——题记
  一、天空
  天空中,白云飘飘,明媚的阳光普照大地,原本明亮的天空更加湛蓝。大雁结队,雄鹰振翅,燕雀旋起,天空自由而高傲。
  电闪雷鸣,彤云密布,随着雨滴降落,“空中死神”来到大地。建筑腐蚀,淡水酸化,植物枯萎。
  于是,蓝天远了,黑暗近了。
  二、大海
  海上,海鸥低翔;水中,鱼群游过;沙滩上,贝壳闪烁。海以她无比宽广的胸怀收纳着万物生灵。
  潮起浪涌,海愤怒地抛起巨浪,散发着腐臭的气息,生气地将泡沫推向岸边,宣泄着自己的不满。浪拍打着岩石,然后化作一粒粒“珍珠”,自空中落下。
  于是,平静远了,风浪近了。
  三、树林
  树林中,松鼠采子,鸟儿寻巢,丛林茂密。没有“层林尽染”的气势,却和谐地繁衍。看似斗争激烈的林中,生物却有着自己的归属。
  再也看不见苍翠,剩下的只是记录着风霜雪雨的一圈圈年轮和枯枝败叶。再也没有栖息的家园,再也找不到自己的洞穴。
  于是,丛林远了,荒地近了。
  四、草原
  马儿飞奔,猎豹觅食,象群悠闲地散步。湖泊清澈,草色青翠,草原以它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美丽。
  风起尘扬,一堆堆沙丘,一粒粒黄沙。没有了草青,没有了湖泊,只剩下沙漠的干燥。看不见一滴雨水,只它烈日当头。
  于是,草色远了,黄沙近了。
  自然远了,发展近了。城市中人流涌动,浓烟滚滚,热闹喧嚣。人仍无知地为了生存而奔波劳碌。
  生存远了,灭亡近了。
  ——后记
  
  学校:河北固安一中
  导师:朱风岚
  
  裁判亮分
  聂珍钊
  
  以上三篇学生习作,各有特点:李军的文章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了虚构,通过对比手法,彰显出亲情的无价;付逸枫的文章写得很开阔,思接千载,行文流畅,文采飞扬,很有见地;段光辉的文章构思较好,选材角度新颖,表现出来的现实意义很强。美中不足的是:李军的文章,语言很朴实,灵气不够;付逸枫的文章因为所写内容较多,在层次安排上显得有点乱;段光辉的文章在切题时用的题记与全文的思想没有必然联系,读起来有牵强附会之感;从作者行文的功底和发现的眼光来打分的话:我给付逸枫同学的文章打94分,段光辉同学的文章打93分,李军同学的文章打9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