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生态思想的倡导与弘扬
作者:李继平
文章的第三段,孟子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三组排比句,阐明了儒家对待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并明确指出,人们之所以要采用生态学的措施(“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来保护自然资源(谷、鱼鳖、山林),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性(“谷与鱼鳖不可胜用”,“材木不可胜用”),这样,才可能保证人民群众起码的生活需要(“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只有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才可能为统治者的统治提供真正和坚实的基础(“王道之始也”)。在这里,孟子具有民本主义的倾向,将民本主义从社会历史观上的一种学说转化为环境管理问题上的一项基本原则。
文章的第四段,孟子进一步提出教养百姓,使民心归顺的仁政主张,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也是“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连用四组排比句,把仁政的主张层层铺叙,为梁惠王展现出了美好、和谐、稳定、安康的社会前景,描绘出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和谐统一的国家蓝图。
通过教学该文,可以发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就其完整性和内容性而言,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既对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起了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也对我们现代环境意识的形成与传播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学校:湖北汉川市综合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