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三点导读

作者:徐宏寿




  美点赏析
  
  海外华文作家老虹的这篇小说,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那一种来自异国情调的视觉冲击,有让读者难以释怀的对人性本身的考问,还有那看似平淡、细细品读后令人啧啧称奇的文字。
  《一镑钱的考验》这一故事的确只能在老虹的笔下发生了:两三个人就把原本没有多少情节的内容像拍摄连续剧一样一集一集地演绎得扑朔迷离!更恰切的说,就像我们几个正在观赏并评点电视剧《家有儿女》,而剧中的“小雪”和“刘星”等人正在描述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场景呢——是精巧的构思使得“故事里的事”一步一步复杂了起来。主体之事是“我”(友人)邂逅“他”(酒鬼),“他”哀求“我”听“他”讲故事;“故事里的事”是“他”讲述的关于“他”和“她”(“他”妻子)之间的故事,“她”美丽却心狠,而“他”痴情却心痛;末尾也是有“故事”的,“友人”与“老虹”之间关于一镑钱的沉重而有韵味的评析……亏得老虹(作者)想得出来!然而,这样的笔法恰恰属于老虹“有意逞奇斗怪想象狂飞”的匠心!这别具匠心的表达,是老虹长期生活在出产《格列佛游记》的民族中,渐渐熏陶所得吗?
  “故事里的事”读来总想长吁短叹一回,因为这压抑而滞重的心绪与作者在全文精心渲染的氛围是完全吻合的。“冬天”“凉风”“水雾”“冷落的街区”“乞丐和酒鬼”,仅仅看到这样的字眼,灰暗而颓废的情感便如影随形般地充塞在你身体的周围,让你厌弃、伤感、绝望、窒息……尽管如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并赞叹,这样的良苦用心恰恰显示了作者驾驭故事的才情——让你在他精心营造的特定环境里自然而然地想到光明、希望、美丽、真诚、善良等尽可能想到的美好词语。这些美好的情愫不是随意堆砌出来的,是从小说的字里行间流淌出来的,是从小说的人物内心深处渗透出来的,是对人性中真善美的质疑、探求与呼告。
  还值得一说的是这篇小说的语言,生动而诡异。生动如写冬夜,说(风和雾)“把暮色过早地挤成黑夜,连艳丽的酒吧招牌灯也挑不起暖意”。诡异则表现为语言的铺陈常给人以惊奇难料之感:“我”讨厌酒鬼,却偏偏因为“眼角”“溜了一下”,“他”便以为“我”有意搭讪;“我脚没停步”,“他”便“急急地”“大声说”是关于“我”的故事和照片,以激起“我”的好奇;“我”的沉默被“他”当作鼓励,“我”无奈的发问被“他”接纳为“一镑钱”。真可谓“无巧不成书”,生活中真实而可笑的巧遇被作者生动而诡异的叙述汇聚成了一出想笑但谁也笑不出来的故事。
  
  难点指津
  
  酒鬼到底是不是在用凄美的爱情去博取廉价的施舍?这是阅读本文最大的难点。
  这个难点集中体现于文末“我”(友人)和“老虹”的对话中:“他拿了这一镑钱就能证明他说的是假的?”“不拿这一镑钱就能证明他说的是真的?”循着这“谁也没笑出来”的结语,确实难以断定酒鬼是真诚还是伪善。然而,文章的魅力也便在此:在无法界定的“性善”“性恶”的思辨中,“我”和“老虹”对“他”的凄美的爱情故事的质疑为读者创造了异乎寻常的想象空间,作者意在通过一镑钱的“考验”来寻求真善美,考问人性的要义也就在读者的思绪中升腾起来。
  
  考点训练
  
  1、联系全文,说一说你对文题中“考验”一词的理解。
  2、倒数第二段有这样的句子:“他低声地说:‘给我一镑钱吧。’”请结合文字,揣摩“他”要钱时的心理。
  3、简略说说文中是如何将情感基调与环境刻画巧妙融合的。
  
  附:参考答案
  1、文题中的“考验”既指对“他”是否以讲述凄美爱情故事来博取廉价施舍的质问,也含有“我”对“他”是否信任的质疑。
  2、提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揣测。示例:①这个中国女人终究没有逃得过我精心编制的美丽的谎言,我还是得到了一镑钱。②这个中国女人怎么能够如此亵渎我的真情呢……唉,算了,姑且先用这一镑钱买些酒,再一次麻醉麻醉自己吧……
  3、见“美点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