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觅语拾语
作者:陈春贵
病儿服药,旋,腹痛甚。其父走问医家。医者曰:“无妨,此予药与病斗也!”言未毕,家人踉跄而至,报儿死矣。医者笑曰:“予药斗胜矣!予药斗胜矣!”
把病人给弄死了,还说我的药灵验,庸医与杀人犯何异乎?
2、觅语拾语
有愚人出游,闻人言“岂有此理”一语,爱之甚,默诵不已。既而(过一了会儿)觅舟渡河,竟忘之,乃绕舟寻觅。或(有人)问其故,曰:“遗失一语耳。”其人曰:“岂有此理,言语安能遗失?”愚人大怒,詈曰:“汝既(既然)得此语,胡不早言?”
一句话忘了的事是常有的,但“绕舟寻觅”者就罕见了。更怪的是,这句话既然是“闻人”而得,后复闻之,当暗自称幸才是,但愚人却说是别人拾了他的话,应该早早还他——谁知道这话是你丢失的?愚而横,不但可笑,亦复可畏!
3、半夜敲门
某汉嗜酒。一夜,大雪纷飞。以(因)赴宴久久未归,妻恐其醉,令仆外出寻觅。其时,某早已醉卧水沟,周身与冰冻为一体。仆见之,急觅石敲冰。闻其声,某醒,叱曰:“深更半夜,何人敲门?”
冰冻而人不冻,可见酒力之功。若无仆人敲冰,未知尚可生还否。
4、愚人觅伴
有愚人十二①,垂钓河干②,日暮欲归。或③曰:“吾侪(我们)近水而钓,得无有溺④者乎?”急数其伴,止十有⑤一人。愚人大恸⑥。一老父至,知其故,曰:“予可令溺者还(生还),然老夫苦⑦贫,君等(你们)能解囊(口袋)相助否?”愚人曰:“诺⑧!”老父令愚人一字而立(站成一排),依次⑨批(拍)其肩曰:“一、二、三……”卒⑩扯一人而前曰:“此十有二人也。”愚人大喜,皆出囊钱。
①有愚人十二:有愚蠢的人十二个。②干:水边、河岸。陆游《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巾宽,孤臣万里客江干。”③或:有的、有的人。《伤仲永》:“或以钱币乞之。”④溺(nì):淹没。《赤壁之战》:“人马烧溺死者甚众。”⑤有:读(y òu),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⑥恸(t òng):极度悲哀。《谭嗣同》:“君与康先生奉诏恸哭。”⑦苦:愁。《愚公移山》:“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⑧诺:表示应答或赞同的声音。⑨次:次序。⑩卒:最终。《为学》:“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愚人固愚,骗愚人而得钱,不亦缺德乎?
看不看由你:
现代汉语中“数词+量词+名词”的形式,文言文中经常是以“名词+数词”而省略量词的形式出现的。在整数与零数之间往往加“有”:如“十一”叫“十有一”,“二十五”叫“二十有五”。《核舟记》:“舟首尾长八分有奇。”表示十到二十以内的偶数时,常用二的倍数来表示。如“十二”叫“二六”,“十八”叫“二九”。
文言文中,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表示复数时有一种独特的形式:在后面加“侪(ch ái)、属、曹、辈”,如:吾侪、吾曹、吾辈、汝曹、公等、若辈……相当于白话文中的“我们”或“你们”。例如:《荀巨伯远看友人疾》:“我辈无义之人。”《鸿门宴》:“吾属今且为之虏矣。”杜甫《戏为六绝句》:“尔曹身与名俱裂。”《乐工罗程》:“汝辈何为也?”
林语堂先生有一篇散文,题为《母猪渡河》,开头是这样的:
相传有母猪,带九只猪仔外行。将渡河,点一遍,连自己共为十只。及渡再点,只有九只,环观小猪,固未有失者。然再三点数,仍只得九只,恚甚急甚,哭而死。盖未将自己算进去也。是之谓母猪之智慧。
5、吾嫁与汝
莆田方言:“甘蔗”曰“蔗”,音与“嫁”同。一汉(男人)出差至莆,见一妙龄女郎卖蔗,前,出钱欲买。女郎曰:“汝与我钱,我嫁(蔗)与汝。”汉茫然,以为形同陌路,何由论嫁?见其迟疑,女郎笑容可掬,复曰:“汝与我钱,我嫁(蔗)与汝!”汉以(认为)其神失常,还身(掉转头)而走(跑)。
方言误事者多矣,与陌生人交往,能不用普通话乎?
6、聋者讳聋
甲善唱。一日,众人团坐①,听其清唱②。遥见一聋者将至,甲曰:“此人聋甚,然讳③其聋,俟④其至,可如此如此。”众笑而颔⑤之。俄而(一会儿)聋者至,甲止⑥唱,然双唇张合如初。聋者见众人伸颈倾听,且有以手拍板作按节(用手拍板打拍子)状者。亦坐,亦以手拍板。良久,见甲唇止,遽(急忙)赞曰:“妙哉,许久不听此佳音矣。”众大笑。
①团坐:围着坐。《口技》:“众宾团坐。”②清唱:没有音乐伴奏就唱。③讳:忌讳。④俟(sì):等待。《捕蛇者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⑤颔(h àn):点头,表示赞同。《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⑥止:停。《狼》:“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虚伪者常被人取笑而不自知,岂独聋者而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