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2008年阅读模拟题(十)

作者:盘 锦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每小题3分)
  深海病毒:阻止全球变暖生力军
  科学家们今天说,他们意外发现,深海病毒是碳循环强有力的推动者。碳循环支持着海洋生命,并有助于缓解全球变暖。
  在碳循环中,海面上的微型海藻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
  这些被称为“原核生物”的微型生物有很大一部分受到了自然产生的海洋病毒的感染。
  在它们死后,它们富含碳的遗体会慢慢下沉到海洋较深处。在那里它们会被同为原核生物的其它生物吞噬掉。
  然后这些原核生物成为一种更大生物的食物,并以此类推直到食物链的顶端。
  研究人员很久以前就知道,海面上的病毒起到一种双重作用,它们既消除单位面积内的生物量,同时又维持着生物量。
  现在有证据显示,这些微小的病原体还在海洋深处默默无闻地工作。海洋深处是一个黑暗、环境艰苦和营养稀少的地方,那里有地球上最后有待探索的生态系统。
  由意大利学者罗伯托·达诺瓦罗领导的海洋科学家团队观察了采自世界各地的沉寂物标本,这些样本来自海下183米到能压碎骨骼的4603米的深处。
  一位研究人员说,在海洋深处,病毒数量令人吃惊地高。
  他说:“在深海,病毒和原核生物之间有着强大的相互作用。还有助于维持深海生态系统,使它可以不必依靠来自表面水域的营养投入。这是一种自给自足的机制,帮助深海克服严重的营养缺乏问题。”
  他说,病毒的工作对理解海洋碳循环有着“巨大的意义”。
  在1000米左右的深度以下,原核生物在所有生物量中占90%。
  人类也是这个过程的间接受益者,因为深海的营养物质给我们制造了可食用的海产品。
  另一个大问题是,病毒在全球变暖的复杂问题中扮演什么角色。
  每年海洋要从大气吸收数十亿吨二氧化碳,因此缓解了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影响。在海底被病毒杀死的原核生物留下的碳屑大部分发生氧化,并永远储存在那里。
  该研究显示,病毒是海洋中最丰富的“生命形式”。从全球来说,每年有高达6.3亿吨的碳被“病毒分流器”吸收。在这个过程中,病毒杀死的微生物的遗体在晚些时候被另一微生物吞噬。
  (2008年8月29日《参考消息》)
  1、下面对“海洋病毒”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海洋病毒是海洋中的微小的病原体,它能感染海洋生物使其死掉。
  B、海洋病毒不仅浅海有,深海也同样存在,并且数量高得惊人。
  C、海洋病毒的产生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
  D、海洋病毒有力地推动了碳循环。
  2、下面对深海中的“碳循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微型海藻吸收,微型海藻被海洋病毒感染后死掉,其遗体被其它生物吞噬,然后这些生物又成为更大的生物的食物,并以此类推到食物链的顶端。
  B、原核生物被病毒感染死去,其遗体被其它生物吞噬掉,然后这些生物又成为更大的生物的食物,并以此类推到食物链的顶端。
  C、深海中的碳循环就是深海中的病毒与原核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D、深海中的碳循环过程让人类间接受益。
  3、下面对深海病毒成为“阻止全球变暖的生力军”的原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深海病毒是碳循环强有力的推动者。
  B、深海病毒与原核生物之间有着强大的相互作用。
  C、深海病毒每年处理掉大气中的数十亿吨二氧化碳。
  D、深海病毒杀死的原核生物留下的碳屑大部分发生氧化,并永远储存在海底。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25分)
  一山昙花
  张晓风
  “你们来晚了!”
  我老是听到这句话。
  旅行世界各地,总是有热心的朋友跑来告诉你这句话。
  于是,我知道,如果我去年就来,我可以赶上一场六十年来仅见的瑞雪。或者如一个月前来,丁香花开如一片香海。或者十天以前来,有一场热闹的庙会。一星期以前来,正逢热气球大赛。三天以前是啤酒节……
  开头的时候,听到这样的话,忍不住跌足叹息,自伤命苦。久了,也就认了。知道有些好事情,是上天赏给当地居民的。旅客如果碰上了,是万幸,碰不上,是理所当然。凭什么你把“花枝春满”“天心月圆”的好景都碰上了?
  因此,我到夏威夷,听朋友说:“满山昙花都开了——好像是上个礼拜某个夜里。”心里也只觉坦然,一面促他带我们仍去看看,毕竟花谢了山还在。
  到得山边,不禁目瞪口呆,果真每株花都垂下一朵大大的枯萎的花苞。遥想上个礼拜千朵万朵深夜竞芳时,不知是如何热闹熙攘的盛况。而此刻,我仿佛面对三千位后宫美女——三千位垂垂老去的美女,努力揣想她们当年如何风华正茂……
  如果不是事先听友人说明,此刻我也未必能发现那些残花。花朵开时,如敲锣如打鼓,腾腾烈烈,声震数里,你想不发现也难。但花朵一旦萎谢,则枝柯间忽然幽冥如墓地,你只能从模糊的字迹里去辨认昔日的王侯将相才子佳人。
  此时此刻,说不憾恨是假的,我与这一山昙花,还未见面,就已诀别。
  但对这种憾恨我却早已经“习惯”了,人本来就不是有权利看到每一道彩虹的。王羲之的兰亭雅集我没赶上,李白宴于春夜桃李园我也没赶上。就算我能逆时光隧道赶回一千多年去参加,他们也必然因为我的女性身份而将我峻拒门外。是啊,不是所有的好事都是我可以碰上的,哥伦布去新大陆没带我同行,莎士比亚《李尔王》的首演日我没接到招待券,而地球的启动典礼上帝也没让我剪彩……反正,是好事,而被我错过的,可多着哪!这一山白灿灿的昙花又算什么!
  我呆站在山前,久久不忍离去,这一山残花虽成往事,但面对它却可以容我驰无穷之想象。想一周前的某个深夜,满山花开如素烛千盏,整座山燃烧如月下的烛台,那夜可有人是知花之人?可有心是惜香之心?
  凡眼睛无福看见的,只好用想象去追踪揣摩;凡鼻子不及嗅闻的,只好用想象去填充臆测;凡手指无缘接触的,也只得用想象去弥补假设——想象使我们无远弗届。
  我曾淡忘无数亲眼目睹的美景,反而牢牢记住了夏威夷岛上不曾见识过的一山昙花。这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
  (选自《中外书摘》)
  1、文章开头写作者错过了“瑞雪”“丁香花开”“庙会”“啤酒节”等,写这些有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花朵开时,如敲锣打鼓,腾腾烈烈,声震数里”,作者把花开比作“敲锣打鼓”,这样比喻恰当吗?请具体分析。(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对这种憾恨我却早已经‘习惯’了”,“习惯”被加上了引号,请说明引号在这里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说“这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结合全文回答什么才叫拥有。(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