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作文并快乐着

作者:何 郁




  
  李白坚,男,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为推广高校写作教学的新观念和新方法,亲自为中、小学生上作文课并在全国各地演讲和作课。出版有小学《快乐大作文》、初中《趣味大作文》、高中《创新大作文》、教师用书《大作文——写作教学的新观念和新方法》系列四册、《21世纪我们怎么样教作文》(小、中学版)等著作,《快乐大作文》教学VCD、《大鼻子李教授的快乐大作文》等作文教学软件。
  有谁见过,一个大学教授,却躬身于中小学课堂,和许多中小学生一起,一边做游戏,一边写作文,通过作文,培养学生眼、耳、鼻、舌、手的全面观察力,从而催生他们的创造精神?(这是为了叙述的需要,其实,对于这位教授而言,他是把这几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
  这位教授提出了“快乐作文”的理念,成立了“快乐作文基地”。他从不作空洞的学术报告,他讲作文,常常是一两千人侧耳倾听,而且总是和许许多多孩子们在一起完成。现在,他的“快乐作文”的思想和方法已经从上海放射开去,延伸到了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江西、山西、河北等省,甚至延伸到西部一些省市,比如青海。
  这位教授,就是上海大学中文系的李白坚先生。
  2005年4月18日晚上,在同济大学的一个简朴的咖啡厅里,笔者非常荣幸地约请到了李教授。谈起他的“快乐作文”,李教授滔滔不绝,快乐不已。受其影响,笔者也感到兴奋非常。以下是我们“快乐谈话”的主要内容:
  笔 者:李老师,您为什么会想到搞这样一个课题?按一般情况来说,作为一个综合性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中、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似乎并不是您的专业,是什么原因促使您从事这样一项“越位”的研究?
  李白坚:先说明几点:第一,大学的质量,是以中、小学的质量为前提的。中小学生水平高,大学才能最终出人才。所以,参与中、小学教育,不是师范类大学的专利,任何大学教授都应该关心中、小学教学。如果大学教授都把自己的前沿教学观念和方法及早与中、小学教学领域沟通,对于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当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学者从事中、小学教学研究,在我国有着优秀传统。以前,朱自清、叶圣陶、丰子恺等大学者都从事过中、小学教学研究。时间再靠前一点,大学者梁启超也从事过中学作文课的研究。所以,我们今天的工作,可以说是对这种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第三,研究起步时有些艰难,毕竟这不是我的专业范围。我以前是从事文学和新闻出版研究的,所以我的“编外”工作显得有些曲折和“不务正业”,但我愿意背负一些误解和短视,因为我觉得我的研究工作是有意义的。这么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让我感觉到,我让学生懂得了写作的真正意义。
  第四,高校里从事教材、教法研究的学者,大多不亲历课堂讲课,其理论就可能是灰色的;中、小学校的老师,又大多没有时间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提炼,其实践就可能比较盲目。我有幸兼此二者,在这个方面,可能是个特例。我希望以我的优势,摸索出作文教学的一些规律,进而总结出一系列的方法,供第一线的老师检验、也给高校的学者批评,目的是一起把棘手的作文教学搞好。话说到这里,你还会说我是“越位”吗?
  笔 者:李老师,对于“快乐作文”,我的理解是,从表面上看,您是把游戏搬进了课堂,让作文从游戏中找到感觉,但从深层次上看,我以为,您是抓住了作文的某些本质性的东西,因为作文说穿了,也就是生活的文字化,作文就是凝练的生活。因此,我想请您谈谈有关“快乐作文”的一些理论思考。
  李白坚:我有以下一些理论思考。
  第一、生活是写作的惟一源泉。以往的作文教学,注重的是“后作文教学”——命题的设计、作文的批改、作文的评讲。“后作文教学”应用的是学生已经收录于大脑的生活素材,没有解决学生摄取生活素材时的技能和方法。“快乐作文”将致力于“前作文教学”状态。“前作文教学”致力于学生怎样利用眼、耳、鼻、舌、手摄取生活素材的观察和感悟能力的提高。
  第二、激情是写作的动力。“后作文教学”忽视了激情在写作中的作用和动力,也忽视了在作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写作激情的催生和激发。李白尚且要喝酒、鲁迅尚且要抽烟,才能写出文章来。我们却没有给还不会写作的小学生以类似于“烟”“酒”之类的具有刺激作用的外力。“快乐作文”致力于学生激情的诱导,努力使他们处于“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不平则鸣”的表达需求状态。
  第三、作文需要观察、想象、逻辑、记忆和操作,作文的过程,“快乐作文”也就训练了以上五个方面的能力。这五个方面的能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因此,作文的过程,也就隐含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因素。作文课不但是帮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表达的课程,还是提高学生创造力的课程。有这样的认识,将为作文课开辟广阔得多的前景。“快乐作文”的诸多游戏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第四、多年来,无论学生和老师,对作文教学都负担重重。但是,负担是一个具有心理内涵的概念。负担和趣味恰好成反比。有了趣味,就少了负担;没有趣味,定有负担。“快乐作文”在课堂上设计的大量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的游戏,除了将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的摄取对象并激发学生的表达情绪外,还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作文,在提高他们的情趣的同时,减低了学生的课堂负担。
  笔 者:您的思考很有启发性,我深有同感。请给我们讲一个例子吧,让我们具体感受一下,您在课堂上是怎样引导学生搬掉作文教学这块“绊脚石”的?
  李白坚:有一个进行人物描写和人物采访的“套餐”游戏活动:“找朋友”,就很有意思。
  这个游戏一般安排在开学的时候。
  作文课开始,先请每个学生“写”一幅“自画像”:只许“写”脸部、不写衣服、不要署名、不注性别。写完后,将全班分为甲、乙两大组。两组交换各自的“自画像”。这样,每个同学都将拿到另一组某个同学的“自画像”一份。甲组端坐不动,由乙组则按图索“人”——通过这份描写有自己面貌特征的短文,找到自己的朋友。并进行4分钟的采访,写“某某同学采访记”一份。然后,再反过来,由甲组“认领”并采访自己的新朋友。
  这个游戏非常受学生欢迎,整个活动中,他们都处于一种高亢的兴奋中。第一、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认识了新同学;第二、他们在描写的过程中学会了观察;第三、他们开始与陌生人打交道;第四他们学会了怎样用准确的词语句子去描写人。在这个游戏中,学生既学习了写作,又学习了生活,一举两得。
  我们的“快乐作文”有一个特点,所有的活动都不是单纯的游戏,学生在活动中也不是单纯地为着玩耍。游戏中有生活,游戏中有作文。游戏中更有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及的“自主”、“探究”和“合作”的积极内涵。
  我的思考和实践告诉我,没有单纯的作文知识,没有单纯的作文能力,一切作文的东西都是和人的发展成长联系在一起的。“快乐作文”课堂就是一个生活的大天地、一个心灵成长的大课堂。
  笔 者:这个观点很有新意,我很受启发。那么,您认为制约作文教学的第二块“绊脚石”是什么呢?
  李白坚:我们大家都知道,目前的作文教学都是要学生写,也就是“要我写”,而不是“我要写”,也就是说学生没有写作的冲动和表达的欲望。不是“要我写”,而是“不想写”,应该是作文教学的第二块“绊脚石”。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作文说到底,是学生作文,不是你老师作文。
  学生要写作,而心中并没有表达的欲望,没有写作的冲动,你要他写,他怎么肯写呢?要写,可能就是胡编乱造。所以我认为,作文教学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激情,唤起他们表达的欲望,让他们兴奋起来,燃烧起来。
  “快乐作文”就是试图为学生打造一个“我要写”的平台,让他们穿上“快乐”的跑鞋在作文的大道上轻松地奔跑。因为兴趣,所以作文;因为需要,所以作文;因为生活,所以作文;因为快乐,所以作文。
  作文是快乐的,生活是快乐的。当然这种快乐并不是说就没有痛苦,就没有烦恼,没有痛苦和烦恼的快乐是苍白的,是没有智慧的,是没有生活分量的。问题是怎样看待这种痛苦和烦恼。我认为要换一个角度看痛苦,换一个角度看烦恼。比如说,一个学生喜欢看书,无论看上多长时间,他也不觉得痛苦,相反你不要他看书,你干扰他看书对于他来说就是痛苦的。同样的道理,对于一个热爱写作的同学来说,他的写作也是快乐的,无论写多长时间,写多长的篇幅,他也不会觉得日子难过。他在写作这种“痛苦”的煎熬中,能体会到一种深度的成功的“快乐”!
  笔 者:对当今的作文教学,您有一个什么样的评价?您认为“快乐作文”对当下的作文教学有什么样的启发或借鉴作用?
  李白坚:当今的作文教学,在发展和进步中,取得的成绩很多,值得总结的东西也很多,这一切需要我们细细的琢磨。但当今的作文教学也有些问题。
  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以应试为目标,偏离了写作的宗旨,教给了学生一些考试的技法之类的东西,却牺牲了学生的心灵和自信。
  “快乐作文”的一个突出之处就是,培养学生的生活乐趣、表达乐趣、创造乐趣,而不仅仅是告诉他们作文考什么、怎么考。实际上,只要学会了摄取生活素材、又会激励自己的感情,作文是一个很容易学会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