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语文学习中的多重合作

作者:韩 煦 傅 红




  合作意识,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我们重视教师必须具备的这一基本素质,努力建设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教育合作关系,从而使新课程改革深入到每一位教师、学生、家长的心中。
  
  一、教师与教师的合作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彼此之间的孤立与封闭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包括与同类学科教师的合作、与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为加强校际之间的学术交流,我们以片区为单位,坚持每两周参与课改研讨活动,提出了新的课改活动模式。每一次的分片活动中,该校教师与其它学校教师各承担一节研讨课,先听课,再评课。不参加分片活动的教研活动时间,坚持经常性的组内交流活动。一年中,老师们每人听课、评课达40多节。随着这一系列活动的进行,使语文课改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有效地拓宽了教师的智力背景,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另一方面,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我们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这时依靠单个语文教师的指导就显得不够了,这就需要邀请相关学科的教师共同参加学生的课题研究,参与指导。有时,还必须与图书管理老师、卫生保健老师、实验老师合作,为学生查阅资料、实践探索提供方便。学生的课题研究有了多位教师的合作指导,更有利于顺利进行下去。可以说,新课程增加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实现了多学科的互通与合作。
  
  二、学生与学生的合作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杨振宁博士也曾说过:如果说在过去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信息社会以后,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都是不可能的。这句话道出了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深远意义。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学习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感和竞争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我们采取“依趣据位”的分组合作方法,强化了学习效果。
  以我校组织的一次大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例。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从名胜古迹、历史名人、街巷名称、饮食文化、方言俚语、三峡奇石等六个方面自由选题着手展开,相同选题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启发。学生依照各人的兴趣分工,扬其所长,有的放矢,全班同学分为七个小组,小组内分工协作,利用双休日分赴各自的目的地进行社会调查。在调查中,他们有的摄影、有的测量、有的口头采访、有的书面记录……然后整理资料,举办专题活动,各小组尽显神通,展示风采,并把活动成果结集成书。活动中,同学们充分体验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快乐,同时也感受着与社会生活的要求之间的距离。
  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教室之内开展教学活动,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和激励下形成了课堂学习活跃讨论的常规,也形成了课后切磋的习惯,很多问题在合作与交流中得到相互启发和借鉴,从而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
  
  三、教师与学生的合作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它不仅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考虑较多的可能是如何“教”,而在新课程中,则要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我们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以学生的求学需求为主线,教师和学生探讨和对话,共同设计学习过程、创造学习成果。在集体创作班歌的活动中,整个过程,从确定主题到草创歌词、从修订歌词到讨论旋律,老师始终与学生打成一片,共同创作,一起推敲,学生的质疑和设想与教师的观点与意见相互碰撞,就这样,一首凝聚着师生智慧和情谊、印证着崭新师生关系的班歌在校园里唱响:“真诚是友谊桥梁,理想会到处飞翔,只要有真诚就会有希望。”
  
  四、学校与社会的合作
  
  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新课程改革的落实离不开社会的大力支持。在语文学习中,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习和活动中,学生要利用图书馆查阅资料;综合性学习时,要到周边的街巷、食肆、酒店作调查。所到之处,受到了社会各层热忱的帮助。一次综合性学习调查中,负责了解地方特色小吃的小组来到了合渣饭店,饭店经理亲自接待小记者们,并把“合渣“从原料到加工到成品为同学们一一道来,最后还盛情款待了他们,同学们不仅圆满完成了采访任务,还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新课程改革牵涉到学生家长,有必要让家长们也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路。教师要积极地与家长合作,向家长们做好新课程改革的宣传工作。如给家长开设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开家长会、请家长进课堂听教师上课、参与评课、邀请家长共同来参与孩子的综合实践活动等,让更多的家长来了解新课程的科学理念,认识新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关注新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