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让作文的立意脱俗超凡

作者:傅秀群




  傅秀群,男,浙江省义乌市第四中学教务处副主任,义乌市优秀共产党员、教坛新秀,曾在《课程与教材》、《考试报》、《教育与科学》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高考作文阅卷实践证明,学生作文立意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其作文格调高低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高考作文成绩区分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立意水平,使之能够超越习惯思维层次,达到“脱俗”,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达到深刻理解社会生活的“超凡”境界,是高三作文训练中亟待加强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如何使立意“脱俗”
  
  1、分析立意“偏”“误”出现的原因,并能够根据话题主动设想可能出现的此类错误,在积极思维的层面预防立意失误。
  立意“偏”“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忽视对关系型话题意义的整体把握,只注意其中的一端,如“心态与行动”话题,只注意单纯从“良好心态的重要性”一方面进行议论分析;②误解概念或将对其意义的理解浅表化,如将“心态”理解为一种情绪状态,只是理解为考前深呼吸以消除紧张,考后劳逸结合,一张一弛以保持精神活力,忽略了“心态”一词所蕴涵的社会意义、心理意义;③曲解寓意类话题的立意,或未从寓意最佳角度着手而只是从与寓意表层含义发生联系的角度去进行理解等。
  在帮助学生分析立意“偏”“误”出现的基本原因后,应要求其在进入立意阶段时从多方面多角度设想本话题出现的“偏”“误”的多种可能,从而避免出现类似错误,以达到未雨绸缪的自我警示功效。
  2、避免立意的“俗”,对“俗”产生的可能表现形式进行预测联想。
  立意的“俗”,指大部分人在看到该话题时从大脑中跃出的第一个念头,这样的念头往往是人们遵循习惯思维而产生的,因其缺乏独立的见解、缺乏新意而直接影响到考生的立意分。如在面对“心态与行动”话题时,绝大部分人由于受习惯和大众媒体的影响,一般会以“心态决定行动”作为文章立意。但是由于文本创作承担着通过社会对话提升社会成员文化层次的功能,对阅读者(阅卷教师)而言,要求创作者或不断提出对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思考,或对旧问题另辟蹊径从新的角度进行分析阐释。如果囿于陈说、人云亦云,则阅读者就会因心理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而产生不满乃至厌烦的心理。以“心态与行动”话题为例,如果首次提出以“心态决定行动”作为立意,一定能让读者感到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但是人们往往将第一个把女人比喻作花的创作者认定为天才,而把第二个重蹈旧迹、重复操作的当作蠢才。由于读者在审美心态上具有的求新求变的特征,阅卷教师在面对几十篇上百篇以“心态决定行动”立意的作文,就极容易对这样一个观念产生审美疲劳,甚至产生感觉麻木,因此考生的作文就较难从中脱颖而出。其次,“俗”层次的立意所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仅停留在公众话语共知状态,只是重复了公众所熟知的信息,不能引领读者进一步深入思考社会人生,不能实现作为文章创作使读者拓展认识拓宽眼界从而豁然开朗的的社会价值。因此,在解读一个新的话题时,不妨假设联想一下,对该话题在通常层次上人们一般习惯上可能产生哪些立意。只有对此有充分的思考,我们的立意才能够藉此而有所超越,从而达到立意的“脱俗”。
  3、从多角度精选立意以超越“俗”,从而达到“脱俗”。
  “脱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从反面思考,俗称“反弹琵琶”,即向着人们正常的思路相反的方向思考,另辟蹊径。这种联想有两类:一是变肯定为否定,或变否定为肯定,使两者形成矛盾关系,如“知足常乐——知不足常乐”,“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二是运用反义词,使两者形成对立关系,如“玩物丧志——玩物长志”,“皎皎者易污——皎皎者难污”。此法的特点是观点新颖独特,卓尔不群。当然,运用此法要以切合实际为基础,否则立意就失去了根本,站不住脚。很多传统观点,一经逆向思维,往往是别开生面,如“班门弄斧——弄斧就要到班门”,“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事未必成”。面对“心态与行动”话题,从正面思考是从“心态”到“行动”,从而得出“心态决定行动”的立意;如果从反面思考,即从“行动”到“心态”的角度进行思考,就可以得出“积极行动,在行动中反思自己的心态,改善自己的心态”这样不同凡响的立意。
  从因果联想的角度思考。依靠事物间的内在因果关系,展开联想,即为因果联想。它可以是由因及果,也可以是由果及因,还可以是因果连环展开。看下面的题目:
  面对秋天的落叶,一位哲人说:“它不是凋零,不是陨落,它是胜利者的凯旋。”
  请你由此感悟,联系实际,写一篇有哲理性的文章。
  这段材料,要抓住为何“是胜利者的凯旋”这个“果”来分析。因为落叶在生命的历程中,战胜了狂风暴雨,为新的生命风餐露宿,为夏日撑起一片绿阴,为秋天迎来累累硕果,耗尽了自己全部心血时飘然而落,不是胜利者是什么?再由此联想到这一类的社会现象,如历史上的许多英雄人物“陨落”、老师甘为人梯、春蚕等,正因为如此,才有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心态与行动”话题从因果关系思考,行动为何能够影响心态的形成呢?就是因为人们在面对复杂的现实世界时,人们可以采取主动积极的行为锻炼自己以形成坚强的心理免疫机制,因此又可立意为“不畏人生艰险,在面对人生风浪时用主动积极的行动去培育去锻炼自己的坚强心态”。
  从不同适用条件、适用环境对话题进行思考。
  “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让所观察分析的事物处于不同的条件下,事物就可能体现出与常规性质相异的一面,这无疑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地认识事物。面对“心态与行动”话题,如果从世界充满诱惑的特定条件思考,那么心态与行动的辩证关系在不断的受到诱惑和抗拒诱惑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因此可立意“吾日三省吾身,以行动不断调整心态,时刻以健康心态指导人生行为”;如果从人生苦短、青春无价的角度思考,可立意为“少年心事当云”,青少年要从小培养积极健康心态,这样才能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创造一个较高的起点,并保证在人生旅途中能快速前行。
  
  二、如何使立意“超凡”
  
  “超凡”即学生在写作的立意过程中用“脱俗”的方法得到立意,去结合分析发生在考生生活中的人和事,使立意具有超越普通人的一种透视力、预测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以“脱俗”的观点筛选并透视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帮助读者进一步感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及现象背后的因果链、心理实质、利害关系和社会规律等。
  作为选拔性考试的参与者,考生应在高考作文中“炫示”对生活的理解能力,这就需要在立意阶段就思考运用“脱俗”所产生的观点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热门话题,以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引领人们思考生活意义的目的。如运用“积极行动,在行动中反思自己的心态,改善自己的心态”的立意,结合最近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的最新事件,就可作出以下分析:
  中国国民党在两岸经济迅速发展、融合的背景下,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摩擦(行动)后,终于认识到应当以民族大义为重,以中华民族的复兴为重,反思自己的偏狭心态,以“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姿态,应中国共产党之邀访问大陆,迎来为世人称道的“国共第三次合作”,使两岸政治格局产生了积极变化。
  2、寻找依据,用假设推断事件的发展趋势。
  假设可以使读者从已知通过推断得到未知信息,如运用“积极行动,在行动中反思自己的心态,改善自己的心态”的立意,结合最近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的最新事件,可作如下分析:
  如果陈水扁政府在执政期间能够在人心思定、希望和平发展的大趋势下,认真反思自己的“拼选战”的赌徒心态,以经济为优先,以民众的福祉为首先考量,就一定能够调整心态,以对民族、历史负责的勇气和魄力,共同为寻求两岸和平之路创造契机,那样的话则可大大加快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
  3、抓住细节,以点带面拓展思考。
  目的是要求学生以敏锐的感觉抓住新闻材料中的类似一个眼神、一句话等具体细节,分析论证其中不经意或有意之间透露出来的丰富信息,以达到窥斑见豹、由表及里之功。如运用“少年心事当 云”,青少年要从小培养积极健康心态,这样才能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创造一个较高的起点,并保证在人生旅途中能快速前行”的立意,结合最近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新闻中的关键语句,可作如下分析:
  连战先生之所以能突破国共六十年“障壁”出访大陆,其发言及交谈中一些细节值得关注:①连战祖父为摆脱亡国奴身份,毅然携全家从当时因《马关条约》而被割让的台湾返回大陆,恢复中国国籍②其祖父认为“中日必将一战”!因此给孙儿以“战”命名③幼时的连战在随时有可能遭到日机轰炸的西安,每天倚门而望,看着穿粗布军服上班的父亲渐行渐远,不知道他是否能平安回来。
  正是连战先生的家庭际遇、受到的教育和自己内心对生活对家人对时局(对日本人)的理解,形成了一种认同中华民族,厌恶侵略、追求和平的心态,幼时的文化心态决定了其在大势所趋、民意所向、时机成熟时毅然决然做出符合天道人心之举。
  总之,“脱俗”是采用主动规避的方法,规避因立意偏误、立意滞留于现状而产生的俗化,力求以反面逆向思维、因果思维、变换角度思考等方式使话题作文立意出新出彩,使读者受到较大启发。
  “超凡”即利用“脱俗”的立意超越普通人在认识事物时常易产生的肤浅孤立观念,使读者在阅读文章中对生活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脱俗”与“超凡”的结合,当使作文的立意既别出心裁又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