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发挥自己的首席作用

作者:霍 铭




  《梦回老屋》是我发表于《吉林日报》的一篇散文,属于亲情类文章,有一种值得继承发扬的精神充盈其中。选进校本教材,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语言能力,丰富文学素养。
  学生阅读大多趋向趣味化的个性感悟,取舍,创新,表达,我也准备了课件,预备在学生理解不当的时候调整学习。课前,科代表组织学生齐背《渭城曲》,渲染气氛。为了调动学习积极性,我做了情真而简略的导语:“自古以来写离情别绪的作品都动人心魂,多少人离开一种特定的氛围或情境后,魂牵梦萦。我在离开故土二十年后深深怀念那艰苦岁月里的浓浓亲情,怀念那给我遮风挡雨的老屋,怀念老屋给我的精神力量……”
  每组上交学习目标。基本都将“体悟情感”放在了第一个目标,我没有违逆学生的意愿确定了课上学习目标:1、体悟情感。2、赏析语言。3、领悟精神内涵。
  用《雪山春晓》配乐朗读课文。有学生嘀咕:“通篇都洋溢着浓烈的情。一种很感染人的浓烈的情。生活在这里的人的精神状态我们大略感知了。但情感和精神,都是用语言表达的,教学目标的逻辑顺序不合适。”
  听到学生的议论,我迅速终止教学进程,请全班同学认真思考到底应该“从体悟情感入手赏析语言,还是从赏析语言入手悟情。”
  首先请几个持不同意见的同学谈理由。
  学生说“老屋的样子值得怀念吗?过去这‘破败、荒凉、无颜无形’,‘纯粹’用土堆成,‘低矮、狭窄、阴暗’的房子,恐怕没有人愿意住,何况现在,有怀念的必要吗?由此可见情感是深层次的内涵。为什么选择这些词语形容老屋?这样的老屋为什么还要“梦回”?赏析词语才能深入体悟情感。”学生沉默了近一分钟,纷纷要说自己的理解。有学生说:“本文的情感,通读全文就明白了,既然是情感很明晰,就要解决为什么这么选词炼句,语言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是表达的寄托物,什么样的情感需要什么样的词语来表达。情感内涵确定了,才会有作者对语言的提炼,我们平时写作不也是想要表达,才琢磨语言的吗?”
  学生此时的争论,不仅仅是本文的学习了,涉及到阅读和写作的深层问题。
  我决定给学生10分钟时间讨论,保护学习热情,如果可以解决问题,这10分钟“自主探究”将是高效教学的典范,对阅读和写作将起到极大的作用;如果不能解决问题,我可以发挥自己主体中的“首席”作用,将疑难讲清。
  学生们纷纷聚集到自己的学习组。七八分钟后,6个组长拿着自己组的提要,纷纷要求发言。大致如下:
  写老屋“破败、荒凉、无颜无形”,“低矮、狭窄、阴暗”,“‘凹’字型林带”,“远离村庄、远离喧嚣、绿树环抱的小桃花园,长出了欢乐,也长出了悲哀,长出了歌声在长空中徘徊,长出了哭泣在衣襟上摇摆;这个放飞了梦幻,放飞了追求,放飞了理想的老屋子”,“安然”、“轻灵、厚重、踏实”,“牵着心、拽着情、缠着梦的老屋子”,“抓着光线,吮吸落在手背上的阳光,吮吸着贫瘠岁月送给我们的精神食粮。”形容词、动词等词语,写出了老屋的外形简陋,才更吸引读者深入体会亲情的深厚,精神的可贵。
  排比、拟人、反问、比喻等修辞渲染了浓烈的情,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内涵。
  我在热烈的气氛中顺势发问:“如果将这些词换掉或者调换顺序呢?”学生的思考被引向深入——赏析语言。顺势归结出通篇语言节奏感较强而明快,才渲染出感情的浓烈,文章的情感抒发需要“咬文嚼字”。
  统一结论:“鉴赏文学作品应以语言为突破口,披文入理,缘情入景,散文中的锦言秀句往往是生动的形象、优美的情感、深邃的哲思交融之处,甚至成为全文意境的焦点。”“疑难句和精彩句,要结合主旨和情境深入体味关键词语的意思和情味,赏析修辞特点及其艺术效果,要透过语言的表层,捕捉形象的特征,体悟作者的情思。”
  教学目标修订为:1:赏析语言;2:体悟情感;3:领悟精神内涵。
  修订过程中“赏析语言”已经完成。学生为了印证学习,让我介绍一下写作本文的经过。我介绍了使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情感各自应把握的要点,遣词炼句的基本常识。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必须关注生活。
  整个教学过程没有用课件,比预定时间节约了一课时,达到了高效学习的目的。
  学习结束后,有学生很遗憾地说:“我们白准备了课件,没用上。”
  我决定占用下个课时,将各个组和我准备的课件都播放一遍。学生没有想到我给他们增加一个课时,学习兴致很浓,便遵照要求,认真地用语言表述课件的优缺点,假如自己制作应怎样做,依据什么,实际是对文章更深入的强化理解。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文字表达的内涵,课件只能展示一部分,帮助我们理解重点、难点内容,语文学习必须注重品味语言,这是语文学习不应该丢弃的特点。
  这节课的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更坚定了我发挥“首席”作用的决心。
  新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发挥“首席”作用,教师本身更应该关注和重视自己的“首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