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细嚼慢咽 品读小说

作者:李光宏 连 波




  人们在谈到要认真读书时,总爱说:书要仔细读,别像读小说似的。似乎读小说就只该粗粗浏览。
  其实,小说倒是要好好读的。人们常把小说创作看作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标志。一部小说创作反映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风土人情,它是生活的百科全书。小说又是一个绚丽多彩的美的世界,自然美,人物美,本质美,形象美,悲痛美,欢笑美,等等,无所不包。你读小说越细,就越会感受美,发现美,而且还会尝试去创造美。
  读小说,不能光靠老师讲解。老师只能在课上指一点门径。就是老师肯花时间讲欣赏的妙处,你也只是听别人欣赏而已,并没有自己的发现。如果你自己开动脑筋,多读几遍,细细嚼嚼,慢慢地品出一点儿自己独得的味道,哪怕只一点儿,你也会像发现奥秘一样的兴味盎然。这一点儿独得的味道,也许并不浓酽,但点滴积累,不断尝到更多的新滋味,口味会越来越高雅,欣赏小说的艺术细胞越来越多,人也会越来越高尚。
  那么,读小说都要“嚼”些什么呢?又怎么“嚼”呢?
  我们不妨以大家所熟知的《孔乙己》为例,来谈谈这个问题。
  初读,谁都会觉得孔乙己是个落魄文人。他没有家庭,没有职业,没有地位,甚至连名字也没有。他的外貌,穿着无不显示着酸楚的身世。他脸上“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那么大年纪,还经常受人凌辱,让人同情。可他好吃懒做,偷东西,还要找些荒唐的逻辑为自己辩护,让人感到滑稽可笑。
  可是,再读一遍,把别人故意挑逗他,说他脸又添伤疤和揭他老底,说他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后的两个细节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他的表现并不相同。前者,他“挣大眼睛”,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后者,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连说话也语无伦次,让人“一些不懂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显而易见,在孔乙己的心里,没当秀才是最难堪、最痛心的了,实在是比偷东西还丢脸。再揣摩一下,别人嘲笑他偷东西时,他怎么辩护?是否仅仅让人发笑?他说“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还说“君子固穷”之类的话。孔乙己受封建教育的毒害,只以读书为高,“进学”为荣,不会营生,不爱劳动,穷到这地步,已是很可悲了。但他浑然不知,仍自视清高,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觉得读书人偷东西都与众不同,何况偷的是书!这不更让人觉得可悲吗?想到这里,恐怕谁也笑不出来了。
  第三遍读。重点看看周围的人对孔乙己的态度。酒店的小伙计在无聊的生活中,“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店内外都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就连小孩子也笑。为什么笑他?显然是看不起他。在这些不读书的人的眼里,孔乙己读书没能“进学”,就沦落到比他们自己更低的社会等级上了。孔乙己问“茴”字怎么写时,连小伙计都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周围人的笑,实际上是把孔乙己当成了玩物,说明了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后来孔乙己再没有到酒店里来了,“人们也便这么过”,没觉得缺了什么。只有酒店掌柜的还记得他,然而,那是因为孔乙己还欠着他十九个酒钱。后来孔乙己孤独寂寞地拖着断腿,用手爬着,走完了凄凉的一生,够悲惨的了。但,周围的人对他的境遇的这种麻木、无所谓的态度,不更让人感到悲惨吗?
  读到这儿不能算是终结,还要咀嚼的是,这个悲剧是怎么发生的呢?孔乙己为什么不去劳动而要以偷东西为生呢?周围的人又为什么如此轻视他,而不能相助呢?这个问题第四遍细读小说就会解决的。
  这篇小说的开头用了很大篇幅写酒店的格局。那曲尺形的大柜台,分明就是社会等级的分界线,将“短衣帮”、“穿长衫的”严格地区分开来。掌柜对穿长衫的百般殷勤,而对短衣帮却在酒中羼水欺骗。这就为故事勾画了一个封建等级观点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背景。封建科举制度怎么把孔乙己害到这等地步?封建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又为什么那样残酷?你都可以从这个曲尺柜台找到答案。孔乙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死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十年没洗没补的长衫的,尽管经济地位已沦为“短衣帮”,只能站着喝酒。周围的人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百般奚落孔乙己的。这个悲剧难道不是封建社会制造的吗?至此作品的主旨和意义也就清楚了。
  读《孔乙己》,从可笑到可悲,到愤怒,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对作品反复咀嚼的结果。其中,“咀嚼”人物最重要。不但要看作者的直接介绍(如外貌、经历等),还要研究作者的间接介绍。研究时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发现人物行为的相同与不同;可以揣摩细节,一个“颓唐不安的模样”,像电影的特写镜头,也像显微镜一样真切、细致地把人物内心世界里最本质的东西捧到我们的眼前;还要把人物的全部行为联系起来分析。另外,不要忘记“咀嚼”环境,要为人物的言行找到合理的根据。
  当然,这些“咀嚼”全要紧紧抓住小说中的语句,落在实处,在“咀嚼”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但要问写了什么,还要问为什么这么写。刨根问底,你就会嚼出味道来,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小说中那深邃的思想,也就随着嚼出的浓酽的滋味,流进你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