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文学作品中的巧合技法例谈

作者:葛乃宏




  巧合,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构思情节的一种手法,它是对生活偶然性的一种巧妙的运用。巴尔扎克说:“偶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作家们精心构置事件的“巧合”,将生活中种种现象与人物的活动放到特定的情境中去生发,去碰撞,去展现生活的韵味和内涵,从而使文学作品有一种令人欲罢不能的艺术诱惑力。它可以把互不关联的故事串连起来,可以让素不相识的人走到一起,使人物进入一个崭新的环境之中,从而充分展现人物性格,制造矛盾冲突,这就让读者不得不投入到作品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幸福着他的幸福,悲哀着他的悲哀,在不知不觉中走近作者,走进作品。
  文学作品中构成巧合的因素有很多,它基本有以下几种类型:
  时间的巧合。构成巧合的情节往往发生在特定的时间。人物、事件及诸种因素似乎不约而同地凑在一起。《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按照常规,写心情高兴应该用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等美景形容,形容悲伤心情应该用愁云惨淡、倾盆大雨来形容。但作者很巧妙地运用了“巧合”的艺术技巧,奔赴疆场偏偏是春景灿烂,让人好不伤感,多情的杨柳也似乎在挥手作别,出生入死凯旋时,偏偏是阴雨连绵,强烈的对比,更显出震人心魄的力量。
  时机的巧合。有些事情,客观条件决定了它只能在这种情况下发生,而不可能在其他情况里出现。《社戏》中偷豆的情节,一方是热情好客的农家少年,一方是城里来的新客,看戏时,“迅哥”想喝豆浆没喝上,桂生心里总有些过意不去,于是提议“偷豆”,白天偷会被大人发现,肯定偷不成,看戏是在晚上,偷豆因而合情合理,顺理成章。从而在让人们享受农村夜晚特有的自然风景的基础上去见识农村少年的淳朴可爱。
  天气的巧合。天气其实也是环境因素的一个方面,有时它对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塑造起着不可小看、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祥子是一位本分勤劳又争强好胜的人,怎样表现他的这些特点?让他干最苦的差事——拉黄包车,让他面对最难受的天气——“烈日”、“暴雨”,正是在让人难以忍受的特殊环境之中,从而更好的表现了祥子生活的悲惨。
  地点的巧合。作品不仅可以运用时间因素的巧合,有时还可以运用空间因素让身处异地的人物走到一起,从而使情节波澜起伏,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我的叔叔于勒》中,作者的构思别出心裁。菲利普一家在法国,于勒在南美,怎么让他们相遇?他们为什么会相遇?这就看作者的艺术想象力了。乍看很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菲利普夫妇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贵、优雅和情趣,要去海边吃牡蛎,于勒发迹之后又破产,不得已到油轮上谋生糊口,偶然之中他们相遇了。合情合理,毫无痕迹,决不牵强。
  物件的巧合。有时通过物件的巧合也能达到强化艺术效果和深化主题的目的。
  例如《项链》中情节发展的巧合性就让人称奇:舞会是那么让人陶醉,但是在回家的路上项链偏偏丢了,千辛万苦之后却突然知道项链是假的,给人以一波三折的感觉。
  性格的巧合。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程,同样,人物性格也是情节发展的催化剂。而性格的巧合有时更能对情节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宝黛二人一见面便似情投意合,用宝玉的话说“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正因为他们在性格上的接近,才使他们书写了一曲哀婉的爱情牧歌。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大多见到的是巧合因素的单一使用。其实,如果能够综合使用的话,就更能够显出文学作品的魅力和震撼力。例如话剧《雷雨》,就集中了天气、地点、物件、时机等巧合因素,在特定的典型时空内揭示出人物的典型性格。诸因素的综合运用达到了天衣无缝、炉火纯青的高妙程度。仅从巧合手法运用这一点上去品味,便有道不完的话,悟不尽的意。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内容上看,“巧合”可以说是一连串的奇遇,它可以借助误会、突转等意外事件,促使人物性格的发展,促成事件的跌宕起伏。从创作规律上看,“巧合”是艺术的加工手段,它把生活中许多粗杂素材选择、加工、改造、浓缩、升华,集中地反映生活的本质特性和矛盾冲突,把主题提炼得更为鲜明。
  这对我们作文教学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应该适当引导学生去关注和运用“巧合”的写作技法。
  如,学习运用时机的巧合。一位同学在作文《沟通》中,“巧合”的运用恰到好处。晚上,一家三口正在吃饭,突然停电了,家中一片黑暗。一阵翻箱倒柜,妈妈才找出一小节蜡烛,在微弱的光线下爸妈不约而同地凝视着它,眸子里顿时放射出奇异的光芒来,然后先是爸妈推心置腹地闲谈,谈孩子,谈孩子的出生,谈孩子出生时的抓手术剪刀,谈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们的苦与乐,然后,写“我”听到他们的谈话之后的激动与感激,全文一气呵成,而情节发展的关键就是碰巧“停电”这一情节发展的关键点,没有它,就没有下面的故事情节。
  既然,“巧合”是如此美妙,那我们不妨多多关注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