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高考供料作文写作拾零

作者:胡楚斌




  2005年高考(湖北卷)写作题由供料、提示和要求三部分组成。这种形式的作文,一改前几年的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实际上属供料作文。从某种程度上讲,话题作文,审题难度较小,写作范围较广,有诸如“所写内容在话题之内即符合要求”、“材料可用可不用”之类的要求;而根据供料作文,审题的难度加大了,考生对供料的立意把握怎样,直接影响到作文的立意如何,从而关系到作文成败。那么如何提炼好所供材料的主题呢?笔者认为,必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弄清供料的限制作用
  
  供料就像一堆矿石,在冶炼中提出我们要写文章的“主脑”,供料是提炼主题的惟一依据,它对主题确立有着客观性、不可变更的限制性。一言以蔽之,不能另起炉灶。否则就不符作文的要求了(例子从略)。另外提炼主题要反映客观材料的实际,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以次代主,更不能两相背离或无中生有。例如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广为人知。郭沫若曾仿拟曹诗写成《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上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曹植用豆与萁来比喻手足相残,郭沫若则认为,若站在豆的一面,“可以感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但若站在萁的一面,“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表现”。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如何提炼材料的主题?如果单从曹植的诗中提炼出“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整个社会要和谐相处”等,无疑是以偏概全。如果单从郭诗中的萁一面谈“爱心、奉献”,仍是以偏概全。仔细审读材料,不难发现,材料的实质告诉我们:很多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往往会有迥然不同的认识。可以从“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等方面立意。
  又如2005年湖北卷作文,怎样把握供料的立意?研读材料发现:通过诗人和宇宙的关系,看出和入之间的关系;材料谈为文,实则谈处世。不妨这样立意:无论做人做事做学问,都既要认真,又要超脱。若单谈诗人与宇宙的关系,就材料论材料,显然没有抓住材料的实质。
  
  二、明确立意的基本要求
  
  根据供料提炼主题的过程,也是供料作文的立意过程。高考作文,要求创新,其立意的基本要求是:新颖、正确、集中、深刻。
  新颖,是指根据供料能悟出新点子、新门径,展示新思想、新角度,显示创新的意义和价值。新颖以正确为前提,如果立意不正确,新颖也就失掉了意义。立意集中,是指文章的主题明确,目的性单纯,不枝不蔓,重点突出。深刻指在供料的启示下,对事物蕴含的本质意义进行深入挖掘。现举两例说明: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均按“三自”要求各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两只蜡烛放出光明照耀暗室:前只蜡烛虽然尽放光明,但是后烛加入才使室内更加光明。这是前烛昏暗、后烛光明吗?不是,是两只蜡烛相因(互相依靠、补充)才放出更大的光明。
  如果立意为“团结有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发扬团队精神”等,既不新颖,也不准确;既不集中,也不深刻。可拎出关键词句(加着重号的)进行分析,材料的主题是:它要说明“后烛”不应忘记“前烛”之光,如果没有前烛之光,“后烛”也成不了大光。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某方面的成就,总是离不开别人在这方面已打好的基础。正像著名科学家牛顿所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这样立意,新颖、准确,集中、深刻。
  ②花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
  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一个它力不能胜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泰戈尔
  泰戈尔的诗蕴含的哲理是:过多的爱和过大的压力只会使效果适得其反。如果单就“爱”说“爱”,就“压力”谈“压力”是不够新鲜、深刻的。最佳立意应为:凡事应适可而止。
  
  三、掌握立意的两种方法
  
  在高考的竞争中要战胜对手,作文立意必须求新求异求深刻,必须掌握立意的两种思维方法。
  
  1、多思法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面对供料,我们不妨进行多向思维,谓之多思法。
  比如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之后,可让学生写读后感,不妨进行多向思维,提炼出以下感点:
  从齐王悬赏纳谏的角度:纳谏需要胆识和气度。
  从邹忌窥镜的角度:人贵有自知之明。
  从邹忌讽谏的角度:提意见要讲方式方法和技巧。
  从妻、妾、客恭维赞美邹忌的角度:对讨好恭维的言辞必须警惕。
  至少可以提炼出以上四个感点,深入挖掘,就会写出好文章来。
  
  2、深思法
  要使立意深刻,就要比一般人思考得深,琢磨得透,或体现出层次性,从普通的事物中洞见其本质意义。
  古人说:“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语也,方可用之。”用现在的话概括为“避开第一构思”。例:有幅漫画材料,一只啄木鸟,在一根水泥电线杆上猛啄。
  许多同学可能立意为“做任何事情要看清对象,讲究方法,方能成功”。如果更进一步,认为啄木鸟之所以要啄水泥电线杆,是因为现在已无树木可啄,从而谈到保护森林、制止乱砍滥伐,就会提出维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具有现实性、针对性的十分深刻的见解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