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论语文备考中的七大关系

作者:向汉波




  时间少,容量大,要求高,是高三语文复习备考的显著特点。如何用较少的时间有效完成大容量的复习内容,是组织复习的老师应首先思考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处理好以下七大关系。
  
  一、考情与学情的关系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只要认真钻研考纲及其样卷和近年的高考卷就基本清楚了。高考所考的东西,无非是知识和能力;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就是学生己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与高考的要求还存在哪些缺漏和差距。因而,只有明确了考情,摸清了学情,才能对症下药,做到既节约时间,又突出重点,轻负荷,高效率。学生学有所获,有了成就感,才不会对语文复习产生厌倦情绪。比如古代诗歌鉴赏,学生最欠缺是诗歌体裁常识、传统意象的审美寓意、诗歌鉴赏的常用术语的积累和表述的完整性、准确性。据此,可交给学生“分析意境型”、“分析技巧型”、“分析语言特色型”、“炼字型”、“一词统领全诗型”五种模式,分“知识讲解——知识积累——答题范示——分点训练”四步,引导学生进行规范训练。这样,学生就会有话可说,说“内行话”,说到点子上;达到高考的标高。如果不了解学情,搞题海战术,学生不得要领,其结果只会是事倍功半。
  
  二、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高三学生往往急功近利,轻过程,重结果。课堂发言不积极,知识梳理了差事,平时训练不重视,只求大考出奇迹。如此,既不利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也不可能取得好成绩。要改变这种状况,可在学生成绩的评定方面作一点改革。
  将以单一的考试成绩作为学期总评成绩的记分方法,改为“课堂发言+知识梳理(含读本标读)+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积分制。记分方法及权重为:A、课堂发言,每次满分5分,期末按总得分多少分五等记分,
  一等90,二等80,余下类推;B、知识梳理(含读本标读),每次满分5分,期末记分方法同前;C、平时测验,每次满分100分,期末取其均分;D、期中考试,满分100分(不是100制的换算为100制);E、期末考试,满分100
  分(换算方法同前)。总评=0.1A+0.2B+0.2C+0.2D+0.3E。
  实践证明,这样做了以后,最明显的效果是高中生课堂上不爱发言的状况大为改观,由默然不应变为争先恐后,表达的准确性也大大提高了;对知识梳理、大小考试的重视程度太大增强了;听说读写的能力更加全面了。同学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
  
  三、整体性与层次性的关系
  
  同一个班的学生,基础各有差等。如果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基础好的没压力,基础差的没信心,整个班就没活力了。要让每个同学都能朝着最近发展区发奋努力,充分挖掘潜能,跳起来摘果子,从一次次小小的成功中看到希望,分层要求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将全班同学按现有基础分成若干竞赛小组,每次测验成绩居小组末位,且比小组第一名低10%的同学,做“自补练习”或进行“达标补考”。这样,各竞赛组可能有要做“自补练习”或进行“达标补考”的,也可能没有;同学们自信心增强了,竞争意识浓烈了,各组的成绩上升了,全班的整体水平也就提高了。
  
  四、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
  
  高考的深度与广度、考查的角度、题型的变化和复习的方法与火候等,教师较之学生要清楚得多。这些方面的把握与指导,正是老师需要着力研究和发挥主导作用的地方。但若只限于宏观指导,不注重微观操作引领;或者越俎代庖,大包大揽,众人一律,学生不能根据各自的实际自主取舍,这样的复习肯定是低效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宏观定向指导与微观操作引领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取舍,重点落实。比如“字音"复习,先指导学生明确《考试说明》中的规定:“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由这个规定可知,字音的考查,只考现代汉语的字音,不考古代汉语的读音;只考普通话的字音,不考方言的字音;只考认读,不考拼写。从历年的考卷看,主要考查常见多音字、形似字和其他易误读字读音的辨析。常用字多见于语文课本,只有一小部分来源于课外书刊。学生把握这个大方向以后,再组织相应的可供学生积累、练习的资料,在课堂上熟读辨记,练习巩固;补充订正工作,也由老师准备好后直接告诉学生,不要在这类非智能知识上耗费学生的时间,让学生用课余时间查阅订正的做法,往往是一厢情愿,落实不了的,留下的漏洞多,给高考留下的隐患大。订正工作做好后,再让学生自主取舍,按“筛——梳——读——记——写(易写错,又须准确书写的知识点复习)”的程序去落实。“筛”,就是标出资料中没有掌握的内容;“梳”,就是把筛出的内容梳理在“知识梳理本”上。这样因人而异,各取所需,才能收到实效高效。
  
  五、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没有系统的知识,就没有能力;没有丰厚的积累,就不会有系统的知识。高考所考,需要积累的东西很多,字音、字形、近义实词虚词、熟语、文言实词虚词、名句名篇、文学文体常识、古诗知识及鉴赏用语、作文材料乃至答题的经验技巧,等等,都需要积累。如果不在这些方面下功夫,热衷于题海战术,搞试卷连环套,那就本末倒置了。天下的题目是做不完的,但高考考查范围内,需要积累的基础知识差不多是可穷尽的;不重积累,企图靠频繁考试来培养能力,是达不到目的。高三的复习考试,尤其是第一轮,应该以检测单项复习积累的效果为主,复习什么考什么,适当拓展,不宜每次考试都面面俱到。否则,想什么都顾及到,结果是什么都没落实,给学生的错觉是复习不复习,结果一个样,没有成就感,厌倦情绪也就由此而生了。一个个专题,好比电脑的一个个模块,只要每一个模块是高质量的,组装起来的电脑肯定是高质量的;一个个专题落实到位了,综合能力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六、游击战与阵地战的关系
  
  让人生厌的,往往是机械的重复;再好的广告词,重复的遍数多了,也会让人腻烦。组织高考复习,要尽可能把形式搞灵活一点,让学生的大脑皮层兴奋起莱;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才能吸收整理信息,输出交流信息,复习才可能有效。灵活的课堂形式和多样的检测手段,是改变呆板的复习程序、解除学生厌倦情绪的良方;将“游击战”和“阵地战”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灵活课堂形式和检测手段的有效途径。用零星的时间解决识记和小测验等问题,谓之“游击战”;用成块儿的时间解决知识讲解、错漏订正、方法点拨、集中检测等问题,谓之“阵地战”。比如,字音、字形、词义、名句、文言实词虚词、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等的梳理记写,安排在早自修和课余完成;相关专题的阶段性“卡片式”小测验,用课前或课后的三五分钟进行,不达标的及时补救;专题复习前的定向指导,复习过程中的错漏订正、方法点拨、规律总结,复习结束后的小综合检测等,则在课堂上完成。有些容量大的专题的梳理记写任务,也应该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课堂时间去落实。这样,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不仅老师清楚,学生也清楚;将士心中有了百万雄兵,何愁战而不胜?
  
  七、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关系
  
  识记型专题的复习,要根据高考的不同要求和题型,加强行为指导。比如:字音重在熟读,读成习惯,以读代记;词义重在理解,比较鉴别,以想代记:字形、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重在记写,以写促记,要记牢写准。“想通、读熟、记牢、写准、用活”是指导识记型专题复习的基本方针,一定要指导到位,督促到位,检查到位。至于相关知识,如前所述,可直接传授给学生,不必让学生去做大量的考订工作。
  能力型专题的复习,要注重方法、技巧的点拨。让学生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去做训练题,便可以少胜多,提高复习效率。比如:
  现代文阅读基本技法点拨。指导学生用“原文摘录法”、“原句改造法”、“筛选整合法”和“归纳概括法”来解答主观题;从“曲解原意,无中生有”、“同类合并,同意变形”、“以偏概全,一鳞半爪”、“偷梁换柱,鱼目混珠”、“张冠李戴,南辕北辙”、“颠鸾倒风,虚假因果”、“把条件当结果,把假想当现实”等十四个方面辨认干扰项,解答客观题。(详见笔者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3期的文章《高考阅读题解题技法》)
  记叙文快速构思导引。按记叙文的写作规律,分六步快速构思:搜索事件(生活、书刊、影视)、确定主旨(积极、健康、辩证)、拟定标题(人物入题、事件入题、比喻入题、引用入题等)、设计开头(心理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倒叙)、设计正文(围绕中心事件展开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环境描写,神态、心理、语言描写,行为细节描写设计)、设计结尾(点明主旨、回应话题、象征、悬念等)。(详见笔者发表在《语文世界》2005年第9期的文章《考场作文快速构思导引》)
  议论文快速构思导引。按议论文的写作规律,分六步快速构思:确定观点、搜索材料(现实生活、古今中外、影视书刊)、确定分论点(根据搜索的材料,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确定提出论点的方式(首段用“材料”(自己搜索的或题目中提供的)引出)、拟订标题(直陈式、引用式、联想式、对照式、“万能”命题法)、设计结尾(重申论点、回应话题、指明方向)。(详见笔者发表在《语文世界》2005年第9期的文章《考场作文快速构思导引》)议论文亮点的布设。根据学生作文和高考作文阅卷的实际,从书写、标题、引论、思路、丰富、结尾等六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详见笔者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9期的文章《议论文如何布设亮点》)
  *作者系浙江杭州市桐庐中学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