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立意思维训练模式探索

作者:梁经伟




  写作思维中的立意思维,是最重要的一种写作行为,在写作中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或给定的材料,挖掘出本质(立意,或称中心、主题)。因此,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就可以探索这种写作行为过程的最基本的思维规律,进行写作思维操作模式的建构。本文拟就立意思维的深刻性、深远性、奇特性等思维操作模式,进行有效的探索,不断地加以训练,以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
  
  一、“深刻性”立意思维操作模式
  
  “深刻性”立意思维,在写作中主要表现为由事物表层现象进入深层本质的思维探索过程,它训练的有效途径是“原因分析”和“背景分析”两种思维操作模式。
  
  1、“原因分析”立意思维操作模式
  我们在写作中往往面对的是一些现象或事物的结果,而只要追根溯源去分析这些现象或结果产生的原因,实际上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这时文章的立意也就具有“深刻”的品质了。但是要获得最深刻的立意,我们还必须不断地运用原因分析的思维模型(多重分析思维操作),探索众多原因中的最深刻原因。具体来讲,我们可以运用以下思维操作模式进行训练:
  
  2、“背景分析”立意思维操作模式
  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一些扑朔迷离、风云变幻的社会、人事现象。当我们面对这些现象,想拨开其迷雾获得“深刻性”认识时,就必须运用“背景分析”的思维模式,即由社会、人事现象出发,横向思考这些现象产生的大背景、大气候。这时找到的大背景、大气候,就是这些现象的真相或深刻原因。具体可以深化为以下思维操作模式:
  
  二、“深远性”立意思维操作模式
  
  “深远性立意”中的深远是指“看得深远”,是写作者据某种社会和人事现象推测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和功能影响、作用、意义,它可以通过“功能分析”立意思维操作模式进行训练。所谓“功能分析”是指在写作中面对一系列的社会或人事现象时,沿着正面推测这种现象的发展将会带来的好处、利益或沿着反面推测这种现象的发展将会带来的危害、灾难。这种思维操作模式可以简化为下列对比赋形图式:
  
  下面以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话题“假如记忆力可以移植”为例,具体用“功能分析”思维操作模式,看看怎样完成“深远性”立意。我们在立意时可以先从正面罗列出记忆移植之后带来的好处、利益:如移植自己的记忆,可以弥补人生中的很多遗撼;移植政治伟人的记忆,可以弥补人类历史的缺憾;移植科学家的记忆,可以揭开许多科学难题等等。再从反面罗列出记忆移植之后带来的危害、灾难:移植他人的记忆,就会丧失自我;移植好战分子的记忆,会给人类带来新的灾难等等。通过这样对比推测,我们就可作出这样的“深刻性”立意:移植记忆力,应基于人世间美好的愿望,关注道德情怀,不可盲目移植,徒增痛苦。
  
  三、“奇特性”立意思维操作模式
  
  要获得“新颖”的立意,除了以上思维操作模式,“奇特性”立意思维操作模式,也是获得崭新奇特的文章立意的有效方式,它具体可以通过“角度变换”的立意思维操作模式加以训练。
  人们对事物或人物总有一种习惯性的看法或视野,但在写作中这种习惯性看法或视野很难写出好文章,需要变换角度从侧面重新认识这个事物或人物,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观点和看法,这就是“变换角度”立意思维操作模式。图解这种立意思维操作模式为:
  
  下面我们以2004福建高考作文话题“请选择下列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自选角度作文”为例,具体运用“角度变换”立意思维操作模式,探索获得“奇特性”立意的途径。假如我们选定曹操这一人物、并且确定以评价人物形象为写作角度,那么我们就要敢于跳出“尊刘贬曹”这一传统的“盖棺定论式”的评判标准,需进行由“贬”到“褒”角度转换的评判,才可获得“奇特性”立意,写出精彩的“翻案文章”;假如我们要选定苏轼这一人物来作文,就可运用立体思维,从苏轼的作品、经历、人格、性情等方面,多角度挖掘其深刻的感人的素材,表达自己的独特感悟,再进而借古抒怀,论述这些对自己的人生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