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话题作文的两种拟题方法

作者:任志福




  审视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作文题,就会看到这样一种趋势:话题作文已取代其它几种中考作文命题,占据了主导地位。话题作文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究其原因是因为话题作文以它的开放性赢得了出题者的青睐。考生如何写出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写出对话题作文的独创性见解,话题作文的拟题就是一把能否打开评卷老师心门的钥匙。笔者曾有幸参加过遵义市余庆县的中考作文评卷工作,发现不少考生竟然直接就把话题词作为中考作文的题目;由于这类题目拟题老套、千篇一律且缺乏创新,未能体现出话题作文拟题上的开放性,尽管有的作文也写得平中见奇,但均被扣了不少印象分。
  如何在作文时表现出话题作文拟题上的开放性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两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话题词扩展拟题法
  
  顾名思义,话题词扩展拟题法就是“话题词+修饰词(限制词)”的一种拟题方法。
  由于在话题词的基础上加上了考生那极具个性色彩的修饰词(限制词),整个题目就呈现出一定的独创性,使得作文评卷老师的眼睛为之一亮,这样的作文就会得到一定的印象加分。如2001年遵义市的中考作文题是以“跑步”为话题作文,就有考生用话题词扩展拟题法拟出《坚持跑步,强身健体》、《人生要不停地跑步》、《跌倒,爬起,继续跑步》等好题得到了印象加分。
  利用话题词扩展拟题法来指导平时的话题作文拟题训练,也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以“选择”为话题作文,就有学生拟出了《选择自律》、《我选择了浪花》、《我选择了内心的呼唤》等好题目。又如以“挖掘”为话题作文,学生就拟出了《闪光点是需要挖掘的》、《关于潜力的挖掘》等好题目。
  学生发现,利用话题词扩展拟题法来拟题后,随着修饰和限制范围的界定,作文的切入点找到了,原本是茫无头绪的思路一下子找到了突破口,变得豁然开朗起来,得心应手地完成了作文任务。
  话题词扩展拟题法的运用是十分广泛的。时下仍有市场的命题作文有时就仍然需要它来点拨。如2003年遵义市的中考作文题是命题作文《平凡也如此美丽》,初一看,题目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可是仔细一思考,“平凡”一词太抽象,考生一时还很难打开思路,感到无从着手,不知所措,在考场上耗费了不少时间,仍然未找到那把打开思路的钥匙。如果考生这时能静下心来,用上话题词扩展拟题法的拟题方法,变命题作文《平凡也如此美丽》为半命题作文《平凡的也如此美丽》,在横线上填上“父爱、母爱、人生、事业、成长、付出、收获、笑声、话语……”等词语,那么,随着限定范围的缩小,考生一下子就可找到那把打开思路的钥匙。如果不是这样,考生只能交上一份连自己都不知所云的作文答卷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作文要求是命题作文,因此考生根据话题词扩展拟题法拟出来的作文题目只能见诸于草稿纸,而不能体现在试卷上,如果不留心这一点,结果只能是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二、话题词藏匿拟题法
  
  一言以蔽之,话题词藏匿拟题法就是不直接出现话题词,但题目里暗含有话题词的情感和意思或与话题词情感和意思有关联的一种拟题方法。由于话题词藏匿拟题法是一种不常见的拟题方法,因此它能给评卷老师耳目一新之感。
  虽然话题词藏匿拟题法有着其它一些拟题法所不具备的好处,但在具体操作时切忌出现“放羊式”话题词藏匿的情况,这里面是有一定的章法可循的,它得遵循下面两条原则:
  
  1、“情感牵系物”原则
  “情感牵系物”的原则就是藏匿了话题词的题目里蕴含着考生那发了酵的对话题词带有独特体验的情感,给评卷老师留下咀嚼和想象的审美空间,对评卷老师的情感产生吸引和共鸣的一条原则。
  只有用好了这条原则,评卷老师才会被引诱着走进考生创设的情境中,带上浓厚的阅读兴趣品完考生的佳作,对考生的佳作产生由衷的赞赏之情。2002年遵义市的中考作文题是以“沟通”为话题,就有考生使用话题词藏匿拟题法里“情感牵系物”的原则拟出了《粉红色信笺》、《悠悠父女情》、《一株飘香的百合花》等妙题来征服了评卷老师们那挑剔的眼光。
  正是运用了话题词藏匿拟题法里“情感牵系物”的原则,在中考模拟演练中,就有学生仍然以“选择”为话题拟出了《圆规·香烟》、《清明雨》等好题;以“挖掘”为话题拟出了《母亲的白发有几根》、《父亲的铧口有多沉》、《雨水,淋湿了我干燥的心灵》等佳题;以“角色”为话题拟出了《山路弯弯》、《被雨淋湿的河床》、《照亮人生之路的两把尺子》等妙题……
  由于“情感牵系物”的拟题原则能起到以情动人、以情悦人的作用,因此一些作家就广泛地采用了这一原则来命题。如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就用《背影》这一情感牵系物来表达深切的父子之情;当代女散文家宗璞也借《紫藤萝瀑布》这一情感牵系物来赞美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无独有偶,外国文学作品中也有采用“情感牵系物”的拟题原则来拟题的。如法国短篇小说大师都德就曾采用了《最后一课》作为情感牵系物来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美国短篇小说巨匠欧·享利也曾用《麦琪的礼物》这一情感牵系物来抒发一对小夫妻得到了比任何实物都宝贵的东西——爱……
  由上可见,在涉及到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时,话题词藏匿拟题法里“情感牵系物”的原则是十分有效的,值得学生借鉴。
  
  2、“题旨浓缩”原则
  所谓“题旨浓缩”,就是藏匿了话题词的题目是整篇作文主题(主旨、中心)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概括。
  如果说话题词藏匿法里“情感牵系物”原则在情感上起了“眼睛功能”的作用的话,那么,“题旨浓缩”原则则体现了主题思想上“眼睛功能”的作用。如仍然是面对2002年遵义市以“沟通”为话题的中考作文,有考生用“题旨浓缩”原则拟出《理解是双向的》、《冲出爱的误区》、《走进彼此的世界》、《搭起心灵沟通的桥梁》等妙题来打动评卷老师。又如仍然是以“角色”为话题的中考演练作文,学生毫不吃力地学会了用“题旨浓缩”的原则来迁移出《爱是奉献,不是占有》、《母狼为什么让小狼离开》、《勿把工作戏搬进生活戏》、《“人”字是大写的》等意蕴深刻的题目来。
  当然,话题词藏匿拟题法里“题旨浓缩”原则既包含对题旨的抽象概括,同时又并不排除对题旨的形象显现。如仍然是以“选择”为话题模拟中考作文,《让孩子继续活下去》、《我要做一个自强不息的女孩》、《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主人》和《走出大山》等这类题旨深刻且富于形象化的题目就被学生信手拈来了。又如仍然是以“挖掘”为话题模拟中考作文,学生也能拟出《我发现花如人生》、《我的书包里装着个美丽的世界》、《难忘啊,父亲那座山》和《那是一条爱流不息的河》等既形象化又旨意深刻的好题来。
  “题旨浓缩”原则实用性很强,一些名家的名篇在拟题上也有和这一原则相暗合的。如俄国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的《变色龙》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前苏联伟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命的意义》也极佳的折射出这一原则的欣欣向荣且长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
  要引起我们重视的是,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话题词藏匿拟题法里“情感牵系物”原则和“题旨浓缩”原则,因为它们之间不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甚至在某种情况下,它们是可以合二为一融于一炉的。如我国现代女作家冰心的《小橘灯》就很妙的体现了两条原则的合二为一:“小橘灯”既是小姑娘的化身,体现出我对小姑娘的情感牵系;又象征了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体现出《小橘灯》题旨的高度浓缩。又如我国当代散文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也显示出两条原则的融于一炉:驿路上那洁白的梨花既是作者的情感牵系物,表达出对梨花的由衷赞美之情,又语含双关,象征了梨花其人和梨花精神,是课文讴歌的雷锋精神的高度浓缩。随着对话题词藏匿拟题法里“情感牵系物”原则和“题旨浓缩”原则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学生在以“距离”为话题作文时,就能够以《梦中的木屋》挖掘出两条原则的情中衬意、意中含情、情意交融:“梦”、“木屋”既体现出“距离就是美”的情感牵系,又象征了贫困时期洁身自好、拼搏上进的精神……
  一句话,话题词藏匿拟题法里“情感牵系物”和“题旨浓缩”两条原则合二为一的情况,给人留下了品味的空间,评卷老师能在这里读出丰富的意趣、不尽的韵味,读出含美的诗情诗意,第一印象是很容易被征服的。
  可是,如果认为做到这一点就沾沾自喜,那仍然是高兴过早了。
  虽然俗话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但光有“眼睛”还不够,这双“眼睛”还得有“神”,还得与作文融于一体才行。
  所谓“文章眼睛的‘神’”,就是文章的标题要体现一个“境”字,有一定的意蕴和内涵,有值得读者去咀嚼的东西。上面两种拟题方法就使作文的题目有了“神”,有了“境”,呈现出耐人寻味的“题境”(或者是情境,或者是意境,或者是诗境……)来。有了这样的题境,还得注意它和作文“文境”(文章素材、内容、中心)的关系才是上策。
  笔者认为,“题境”和“文境”之间也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合二为一融于一炉的关系。“题境”和“文境”的“境”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和谐统一的整体,它包含着下面的实质性内容:或情因景显,境因情生,物我化一;或由人显意,因事生理,由情衬理,由理现境……
  只有处理好了“题境”和“文境”的“境”的关系,并在行文时把题文统一的“境”表达出来,使“境”中含“神”,“神”中蕴“境”,表达出考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极具个性化的开放的看法和主张来,学生才算是真正给作文的标题画上了一双亮眼,找到了那把属于自己的拟题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