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例说语言的感悟和习得

作者:郑永红




  九年级课文《孔乙己》一文中有这么一个复句:“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这可说是复句分析中的“名句”,历年来,中学语文教学中多有提及,很值得我们注意。
  如果我们单纯从语言本身(把它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抽取出来)或者从语法(复句)的角度来探究,完全可以认为:这个复句,不仅第一重是因果关系;而且第二重“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与“主顾也没有好声气”也构成了比较明显的因果关系。
  但当我们从“学习语言论”的角度出发,从语言的生成性原理及其特征着手,把这个复句还原到它所处的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也就是还原到文章里去,从“文”(语言、语法)与“道”(语言和语法所表达的内容、意义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与文章主旨)相统一的层面上,去品味、感悟和习得语言,就不难发现:这个复句的第二重(“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与“主顾也没有好声气”)并不是像第一重那样构成因果关系,而是构成了确定无疑的并列关系。
  其实,这个复句,恐怕并未引起师生的格外关注与深入思考,以探究其中所蕴涵的一种普遍的语言(或者说是语法或语文)现象——如何让中学生根据语言的生成性原理去真正品味语言、感悟语言,把握母语学习、应用的方法和规律,并进而习得我们的母语。
  从“学习语言论”的角度看,事实上,任何一种语法规则和语法关系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意义、文章主旨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生成的,因此我们都需要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得以感悟理解、分析综合而确定,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离开了语言的生成性原理,语法及其规则就会无所依傍,就会变成抽象的甚至是不能确定而模棱两可的毫无意义的东西。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汉语语法及其规则正充分体现了汉语语言(也包括语法及其规则)“文以载道”的重要特征。
  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汉语语法教学时,应充分尊重并把握语言的生成性原理及其特征,避免搞空对空的抽象说教,避免让学生在品味语言、感悟语言、习得语言和掌握方法规律的过程中如坠云端,不知所措;也避免学生在涉及语法学习时产生厌学心理。让学生懂得从语言运用的实际出发,根据语言的生成性原理,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味、感悟汉语语法,从而习得语言。我想,这样的语文课才会上得生动活泼,学得饶有兴趣。学生对于语言的学习也才感悟真切,理解透彻,记忆深刻。
  少数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么机械地、呆板而枯燥地灌输抽象的不可捉摸的语法知识,并力图把它上升为所谓的方法技巧而不可得;要么干脆放弃语法不讲不管,让学生在品味、感悟汉语语言的时候,对于汉语语法及其技能技巧、原理规律伸手不见五指,一团漆黑,学生无法懂得语言的生成性原理,无法把握语言的生成性特征,这对于汉语语言的习得只能是盲然的、零散的、非我的东西。
  我在教学课文时,就这个复句的第二重关系,根据现代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习语言论”出发,从语言的生成性原理及其特征出发,精心设置教学架构,同学生一道品味、感悟和习得语言。以下是这一教学片段的实录: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是什么关系的复句呢?
  “因果”,“并列”……
  (开始时,大多数同学回答是“因果”。)
  教师点拨:同学们,你们想想,回答“因果”的是不是受了这个复句的第一重关系的影响,认为这个复句的第一重“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与“教人活泼不得”构成了因果关系,也因此而认为这第二重“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与“主顾也没有好声气”似乎同样构成的是因果关系?
  “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是因为“掌柜是一副凶脸孔”吗?
  “是”,“不是”……
  “掌柜”能够对所有的“主顾”都是“一副凶脸孔”吗?他敢吗?
  “不敢!”……
  “掌柜”的那副“凶脸孔”是对所有的“主顾”吗?
  “不是,充其量是对孔乙己。”……
  所有的“主顾”都“没有好声气”吗?
  “不是,至少孔乙己不存在‘没有好声气’。”“不是,至少孔乙己到酒店后不存在‘没有好声气’。相反地,恰恰是受着‘掌柜’那副‘凶脸孔’的孔乙己有好声气!”……
  同学们,那如此说来,这个复句的第二重关系“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与“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构成了什么关系呢?
  “并列!”
  教师趁势点拨:由此看来,不论是学习语法,还是理解语言的含义,都必须从语言的生成性出发,把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品味、去感悟,才能够把握语言的具体而真切的含义,从而真正地习得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