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考场作文如何多角度构思
作者:洪 峻
好的角度对文章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法国作家福楼拜就曾说过:“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因为人们用眼睛看事物的时侯,只习惯于回忆起前人对事物的想法。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一点点未被认识过的东西,让我们去发掘它。”新的角度可以说是无穷尽的,关键在于你去发现和捕捉。角度不同,常写常新。找到好的角度,文章就有了凝聚点,就能把零星的、杂乱的、片段的生活素材往这一点上汇聚;找到好的角度,文章就有了轨迹,就能沿着它循序成章,一气呵成;找到好的角度,文章就有了设计的蓝图,就能按此筑起艺术的大厦。
常见的题材,常写的内容,我们写的时候常常会不知不觉陷入一个惯性的圈套,跳不出原有的框框,原有的角度束缚着我们的思维。如何选择一个最佳的写作角度,从而在考场作文中出奇制胜呢?
一、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作文何尝不是如此?对材料了然于胸,逐层分解,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然后锁定一个与众不同且最易找到行文素材的角度,一定能叩开作文成功的大门。一般学生习惯从单一的角度切入,来构思文章,这样势必千人一面,万人一腔。如果我们能从相对的角度来构思,谋篇布局,那效果就会好得多。写作的角度常常是相对的,有横的角度,也有纵的角度。所谓横的角度主要是抓住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来表现一种比它本身更广阔而复杂得多的现象或问题,所谓纵的角度主要是抓住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来反映有关的问题和现象。另外,有正面的角度,也有侧面的角度,还有反面的角度;有静态的角度,也有动态的角度等等。运用相对的角度,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表现“物”,则是立体的物;表现“人”,则是立体的人。如2005年中考福建考生《岸·流水·奔放》一文中,看起来不相关的三个事物被联系在一起,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对生命价值的积极思考:流水就是追求动力,永远的流水会为我们冲击出一片广阔天地。青春如流水,如流水的青春,相互映衬。这便是庖丁解牛法在考场作品中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二、化虚为实
一种思想、一个意念比较抽象、难懂,这时候我们若能借助一个比较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暗示,则能让深奥的事理情感浅显化。这种化虚为实的写法能使读者在一种艺术的氛围中,更精确、更深刻地领会作品的意蕴,从而出奇制胜。如2005年吉林省的一篇中考满分作文《坚守心灵之树》中,该文从“一片雪花”的飘落写起,由雪花拒绝水汽、冰面、水花的挽留而义无反顾地追寻自己的生命价值来体现童心的可贵,巧妙地对童心价值进行阐述。抽象的事理被具体化,写得匠心独运。可见,用有形写无形,真的是撰就美文的法宝。这在语文教材中可以看到,这在中外大家的笔下同样处处可见,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考场上一试牛角呢?需要注意的是:“具体形象的事物”只是一个载体,它的选择必须与表达的主题对接。换而言之,二者应该具备相似点。举例来说,拔河比赛是具体的,可以由“对方比我方人高马大”提炼出“竞争靠实力取胜”,由“对方有指挥而我方缺乏指挥”提炼出“步调一致才会胜利”,由“对方听指挥而我方不听指挥”,提炼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由“对方指挥节奏紧凑而我方指挥节奏松驰”,提炼出“一鼓作气,夺取胜利”等等。调过头来审视,如要表达后者,即概念化的内容,就可以从生活中这一“具象”上寻找灵感,挖掘写作空间。能够这样,就会大大扩展思维触角的接触面或思维辐射的射面,由此就增多了“选择点”,增多了“择优”的机会。由此观之,表现事物的方式千千万,要做到立意新颖、深刻并表现出作者个性特征,化虚为实不能不说是一剂良药啊!
三、由此及彼
如果仅仅从词语的基本义出发,很难打开写作思路,但是如果拍打起“由此及彼”联想的翅膀,难题就会迎刃而解。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中,由地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可谓思接千载。面对考场话题作文,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从比喻义、引申义处开刀,去寻找美文“活水”的“通渠”呢?从培养人的角度看,创新体现在哪里?抛不开本义,就事言事,就是缺乏才情,就是没有创新精神。如2005年重庆一考生的中考满分作文《那是一首歌》中,小作者把对“似水年华”的留恋化为眼角一滴晶莹的泪水,借助栀子花瓣、天空、夕阳、窗棂等物象,将这种“心碎、想念、离别”的情绪渲染得淋漓尽致。这种诗化的、含蓄的表现手法给文章增加了韵味,也使歌声走出了“歌声”——彼歌已非此歌也。这就是一篇对青春年华的惋词。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恰恰习惯于将第一构思锁定在词语本义上而迈不开步子。殊不知这第一构思就是通向创新作品路上的绊脚石啊。例如写以“网”为话题的作文,很多学生仅仅想到“渔网”、“鸟网”、“球网”、“铁丝网”,这些都是从“网”的基本义出发想到的,为什么不展开联想的翅膀,借助相近联想,把“网”的范围拓展开去,引申到电网、河网、灌溉网、宣传网、通讯网、联络网、发行网、商业网、交通网、因特网等等。再借助相似联想,还可想到具有“网”的特点的火网、法网、思想的罗网、关系网、人情网等等。换一个角度,还可以写保护网、冲破网,可以写张网和收网,可以写建网和上网,可以写走出旧思想的罗网,也可以写走进网络新时代。
四、化整为零
古人云,“花开数朵,各表一枝”,说的是以点代面,部分是完全可以表现整体的。基于这点,我们不妨把一个概念分解成多个“子概念”,给思维的触角提供更多的接触机会。无论是话题,还是全命题作文中的标题,它提供的往往只是议论、记叙或抒情的空间。我们可以将它传递的观点进行分解,然后把分解而得的子话题或子内容作为一个独立的写作小区域,并进行“放大”。分解成功了,新的角度就找到了。如2005年中考满分作文《心灵的回声》中,以音乐为背景,写了不同音乐下自己对生命的不同体验,音乐是主动者,音乐入心,引起我心灵深处不同的“回声”,这里有对希望难觅的痛苦,有无奈,有孤独。作文紧紧扣住了话题的要求,从一个更小的角度,阐释了“回声”的另一个子概念。以点代面在该文构思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举例来说,对“风”的拆分,可以从“风向”上拆出“东风、南风、西风、北风、上风、下风”,可以从“风力”上拆出“狂风、微风、暴风、疾风、残风”,可以从“感觉”上拆出“清风、和风、寒风、暖风”,可以从“感情色彩”上拆出“旋风、阵风、晚风”,可以从“季节”上拆出“春风、秋风”,可以从“地域”上拆出“海风、山风”。其中每一个“子概念”,都可以成为新的认识角度和构思角度。“拆分”要和“联系”紧紧联系在一起。“思维就是联系”,同样,作文也是找联系,所谓打开思路就是多方建立联系。联系社会是最主要的联系,写作就是要解决现实问题,好作品要有社会意义。
总之,视角的变换,能够使文章的构思另辟蹊径,别开生面,“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从平淡中显出“奇崛”来。当然有了好角度还是不够的,还应该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写作角度决不是单纯的写作技巧问题,只有从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与主题出发,量体裁衣,才能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