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写作教学中的角色意识

作者:柯 极




  课堂小社会,社会大课堂。无论是在课堂这个小社会,还是在社会这个大课堂,教师和学生都在其间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生活因变化而丰富多彩,课堂因创新而和谐生动。要创造和谐生动的课堂,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演好自己的角色。
  如何理解角色?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人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就是他的角色。他享有一定的权利,履行一定的职责,并被要求去实现社会对他的期望,这就是角色期望。一个人,在一定条件下,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和角色期望,他就具备了明确的角色意识。
  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写作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又是检验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尺。新课程标准下,写作教学的改革创新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更为可喜的是,在不断推进写作“技术革新”的同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并研究写作的“心理革新”问题。本文仅就写作教学中的角色意识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写作教学中,教师有必要转变并丰富自己的角色
  
  传统的写作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因袭了“师道尊严”所衍生的心理优势,把自己放在一个较高的位置,潜意识中给了自己“具有高写作水平”的认定。如果这是出于建立自信的需要,倒也无可厚非;如果他满足于现状,疏于学习和借鉴,自己本不过硬的笔头因之越来越软,却仍然以一个带有权威性质的指导者和评价者自居,就难免只见自己这棵树木,而不见学生这片森林,就难免无视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甚至有“在嫩苗上驰马”的嫌疑。
  很显然,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已经大大地削弱了传统教师的知识储备优势和技能传播优势。网络电脑的发展,已经给全球的传统经济、文化、知识库的建立以及人们的观念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老师们应该认识到:当今的学生,独立意识和创新欲望更强;其视野的国际化和知识交换的高效率,使他们更渴望一个开放、平等、生动、和谐的发展环境。
  由此看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热情地与学生一起,共同营造“开放、平等、生动、和谐”的写作发展环境。这就需要教师放下自己的知识、技能权威的架子,从高高的讲台走向鲜活生动的课堂舞台。教师只有首先把自己作为一个求发展的学习者,才有可能使自己从一个命令者转化为号召者,从一个控制者转化为组织者,从一个评判者转化为指导者、合作者,从而以一个真诚的参与者建立自己的人格魅力,走入学生群体,走进学生心灵,使写作教学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舞台。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算真正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敢于并乐于下水作文;也只有这样,写作的教与学才有可能成为一种挑战,一种超越,一种享受,在挑战、超越中享受用语言表达感情、思想的快乐。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师必须放弃自己应有的高度,而是要求语文教师在写作课堂中,扮演好一个角色,一个营造氛围的角色,一个建设良好写作环境的角色。需要指出的是,过犹不及。作为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文评改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角色。他必须具备足以统领全局的高度,必须对每一次写作的得失了然于心,并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时候,他就是一个相对的权威。然后,他还应该是一个严谨而不失宽容的评判者,一个真诚而不失客观的提醒者,一个积极的合作者和激励者。
  倘能如此,写作教学的舞台会因此而美丽,师生的角色意识会因此强化,“开放、平等”才不会停留于口号上,“和谐、生动”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二、写作过程中,学生有必要丰富并超越自己的角色
  
  习惯于既定的角色,习惯于以“学生”来定位自己,学生的创造便无从谈起,发展更无从谈起。
  开放、平等、生动、和谐的写作发展环境,赋予学生更多的灵动空间和自主意识,更多的创造契机和合作平台,更积极生动的人际沟通渠道。正因为如此,活动在这个写作环境中的学生,有必要丰富自己的角色,建立自己的角色。首先,他应该这样定位自己:一个追求成功的人,以不断地健康成长、持续地充分发展为目的,借助写作来促进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肯定、自我实现。其次,他有必要清醒地告诉自己:自己是一个传承和创造人类文明的公民,在充分享受人类文明(包括本民族、本国文明)和进步的同时,一方面,他有继承、保护现有文明的权利;另一方面,他有相应的传播和创造文明的责任。然后,他才暂时是一个学生,以写作训练为手段、以熟练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为目的。
  基于此,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角色,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超前角色定位。在运用语言上,他想象自己就是一位语言专家,要求自己精益求精,相信自己能够熟练准确地运用语言,就像久经沙场的将军指挥他的千军万马,就像作曲家在五线谱上导演音符的优美舞蹈。在文章结构上,他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位知名建筑专家,或者是一位杰出的服装设计师,或者是一位珠宝工艺大师,以保证自己在结构问题上的创新意识和严肃态度,以及或灵巧、或周密、或机智、或沉稳等匠心独运的可能。在抒情时,想象自己就是某位诗人——他可以是李白、杜甫、白居易,或者是歌德、海涅、普希金,等等,只要是自己喜欢甚至崇拜的。在写景绘形时,他想象自己就是某位画家——他可以是吴道子、张择端、齐白石、黄宾虹,也可以是达芬奇、毕加索、梵高,甚至就是刚刚为北京2008画下第一笔的澳大利亚的著名画家比利奇,只要他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文笔增加和谐的色彩、传神的外形、清晰的层次。
  无须一一列举。应该让学生们在多多深入体会那些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们的典范文章的前后,好好地体味他们给自己的角色定位。鲁迅先生在写作之前、之时,他要么以一个“社会医生”的角色来给自己定位,目的就在于“揭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要么以一个“文化战士”的角色来给自己定位,目的在于“掮起黑暗的闸门,放光明进来”。对于学生来说,这也许是一种超前的行为,但这恰好是在向理想进发,向人格的核心进发,是在给发展和成功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况且,他有权利这样做,也有成为杰出人物的需要和可能。如果没有对自己进行超前的角色定位,很难想象,年青的周恩来在南开求学时会有这样的豪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东渡扶桑时会有这样的壮语:“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如果没有对自己进行超前的角色定位,也很难想象,年青时“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毛泽东,会在橘子洲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三、角色意识在写作教学中的意义
  
  每一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潜能都是无限的。师生丰富自己的角色,并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灵活的角色定位,是为了尽可能激发自己的心理能量,挖掘自己的巨大潜能。重要的是,对于学生来说,一旦这种角色定位成为他自己内在的迫切需要,他就有可能产生主动、强烈的表达的动机。已经有不少研究者关注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表达者表达前的角色意识,是所有表达技巧的深层的核心。有这样一个故事:
  1963年11月23日中午12时30分,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达拉斯市遇刺。当时共有四名记者坐在总统车队的新闻专车上,而车上只有一台无线电话机。当时合众社高级记者史密斯抓住汽车里唯一的电话机不放,一直不停地口授他的稿件。在汽车开往医院的途中,贝尔(美联社驻白宫记者)用拳头把史密斯打得鼻青脸肿,史密斯仍然没有放下电话。结果,史密斯发出的《我看见历史在爆炸……》荣获1964年“普利策新闻奖”。
  韩雪屏教授在她的《语文教育心理学原理》中对此事有过简要的论述:“这件事十分典型地说明了,一个人如果具有主动、强烈的表达动机,会产生多么强大的力量!明确、坚定的表达目的和欲望,对于表达过程和技法是多么重要!这一点对于学校的语文教学和训练来说,更是至关重要!”我只想补充一点:史密斯的新闻标题透漏出强烈的角色意识——做重大历史事件的第一见证人和叙述者!
  由此可见,一旦学生们具有了强烈的角色意识,就会产生主动、强烈的表达动机,就会产生强烈的自我责任意识,就会在生活和学习中广泛阅读,精心选择,不断积累,时刻借鉴,勇于开拓,走向创新。这好像是一种心理游戏,似乎永远不可能做得很完美。但是,在开放、平等、生动、和谐的写作发展环境中,丰富自己的角色,能够使自己由被动走向主动,由依赖走向独立,走向独特!能够促进他们不断修订自己的心灵地图,促进他们的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肯定、自我实现。正如《走进新课程》所言:“教师当然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但是如果学生自己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不是真正的自我学习。只有学习的责任真正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须知,责任意识恰恰就是一个人的自我角色定位和社会角色定位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