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六国论》的多媒体教学构想

作者:刘庆元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适度、适量地选择组合一种或几种信息表达方式,如图表、画片、文字、声音、动画、影像等,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Authorware软件制作的课件在此方面较之Powerpoint等制作的课件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下面以《六国论》为范文运用Authorware课件实施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同传统教学手段作一比较,从而体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达到的最佳教学境界。
  运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出分层展示的课件,配合传统教学有不同凡响的效果。首先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一个封面,背景为宋代疆域图片,先推出《六国论》三字,居中间,然后运用特效推出“苏询其人”“战国七雄”“宋代疆域”“课文朗读”“课文讲析”“做做练习”等排列于《六国论》下方。背景音乐为《十面埋伏》,可设置“开音乐”“关音乐”按扭,随意打开或关闭音乐。此为“第一层次”。
  
  导入新课:
  高一我们学习了《过秦论》,作者借助评论秦的兴亡引出了可资最高统治者借鉴的治国经验,作者借秦史以致用,关心国家命运,这种忧患意识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学习的《六国论》也是一篇史论,他的作者是苏询,也是一位充满忧患意识,关心国家命运的封建进步文人。
  点击“苏询其人”进入第二层次(“苏询其人”等设为“热区”,可击活)
  (作者:苏询,注释已有介绍,这里是补充的内容)
  
  教师讲述:
  苏询自号“老泉”,27岁因应试不中,便刻苦攻读,博览群书,潜心钻研,终于形成自己的文章风格,他下笔顷刻数千言,语言晓畅,雄辩有力,论文大多针对时政而发,议论锋利,说服力强,能切中时弊,深得欧阳修的赏识。
  
  课件画面显示:
  嘉祐年间,欧阳修把苏询的二十二篇文章(《权书》)10篇、《衡论》10篇、《策论》2篇)推荐给皇帝,一时名动京师,文人竞相模仿,因此苏询把自己的文集命名为《嘉佑集》,课文《六国论》即选自《嘉佑集·权书》,原题《六国》,后世选本多为《六国论》,“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体现这种文体的特点。
  (黑体字,点击可出现第三层次文字,显示具体篇目。点击“返回”按纽可返回第二层次)
  点击“返回”按扭,返回“第一层次”。
  点击“第一层次”中的“战国七雄”进入“第二层次”
  显示战国七雄争霸地理位置图。
  
  教师讲述: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六国论》中所指“六国”即为秦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秦国本来是个落后弱小的国家,经商鞅变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强大起来;而原本强大的六国却因宗法势力的强大,因循守旧,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衰落。秦强盛起来后,积极向东扩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就是所谓“合纵”(合纵国以它色统一显示,点击可放大显示)。但他们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秦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韩、魏、楚三国都紧靠秦国(点击可放大显示),因此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和侵略。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纷纷割地求和,并最早被消灭;齐、燕、赵三国也相继灭亡。六国灭亡,“非兵不利,战不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绝不仅仅是因为割地赂秦,苏询却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论证,是为其针贬现实服务的。
  结合课件图示显示较之单纯讲述效果更佳。
  点击“返回”,回到“第一层次”,点击“第一层次”中的“宋代疆域”进入“第二层次”,显示北宋与契丹、西夏地理位置图(北宋与契丹、北宋与西夏可分别放大显示)
  
  教师讲述: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极端软弱。苏询生活的年代(1004年),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北宋每年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消耗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北宋这种输币、纳银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所以,苏询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
  教师讲授结合课件图示显示,加上“十面埋伏”背景音乐的烘托,这样可加深学生印象。
  点击“返回”,回到“第一层次”,点击“朗读课文”进入“第二层次”
  “第二层次”运用“Authorware”框架图标制作能翻页的画面。
  第一页显示“第一段”,点击“下一页”显示“第二段”,再点击“下一页”显示“第三段”,类推。点击“上一页”可回到前一段。每段点击“返回第一层次”均可返回“第一层次”。导入“配音朗诵”,可通过翻页,看每段课文(每段文字字体较大,保证后排学生看清)。看每段文字,听每段录音,通过标准朗读,可纠正字的读音。
  听完全文朗读,点击“返回”,回到“第一层次”,点击“课文讲析”进入“第二层次”。
  第二层次可选择“第一段讲析”“第二段讲析”“第三段讲析”“第四段讲析”“第五段讲析”。选择“第一段讲析”进入“第三层次”,画面显示“第一段讲析”全文。导入配音,轻声朗读第一段全文。
  
  分析第一段全文
  
  提问: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经思考后可在第一段全文中点击: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因为此句设为“热区”,点击可以较大字号显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中心论点
  大字号显示该句可加深学生印象。
  点击“返回”回到“第三层次”即仍回到“第一段全文”。
  
  再读课文第一段全文
  
  提问: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的?
  经思考,点击用较大字号显示:
  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分论点一
  (从赂秦的国家说)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分论点二
  (从不赂秦的国家说)
  以上是两个分论点,大字号显示可加深学生印象。
  提问:这一段用了两个什么判断句,其作用是什么?
  点击可用较大字号显示明确:
  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否定判断,排除了战争胜负的一般因素;肯定判断,强调了割地事秦——“赂”这一关键性的政治因素。
  教师点拨:
  作者概括周全,是非分明,抓住“赂”与“不赂”者遭受同样命运来解说“赂者”——韩、魏、楚,他们赂秦增强了秦国,削弱了自己,“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不赂者”——齐、燕、赵,因邻国赂秦各自破灭,不赂者失掉了强大的后援,“不能独完”。
  作者用“或曰”显示论述严密,最后用“故曰”总结,回应上文,中心突出。
  点击“返回”,回到“第二层次”中的“第一段讲析”“第二段讲析”“第三段讲析”“第四段讲析”“第五段讲析”,从中选择“第二段讲析”,进入“第三层次”因“第二段讲析”内容较多,可设置两个“热区”,第一个“热区”是“朗读并辨析字词”,第二个“热区”是“逐层分析内容”。
  首先选择第一个热区,点击“朗读并辨析字词”,显示“第二段”全文文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