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用对联促进农村初中作文教学

作者:吴崇岳




  我长期从事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曾被“费力多,收效少”所困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自己教法僵化,缺乏创新,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从把对联引进语文课堂后,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都发生了令人满意的变化。
  我之所以把对联引进课堂,服务于作文教学,是因为下文这个故事:我有个朋友大厦落成,叫我给他写副对联以示庆贺。当时我觉得老是“黄道日”、“紫微星”落俗,不如用朋友家周围村庄的村名(联中加点者)连缀成联。其联是:
  东启前仓,相伴飞凤过莘野;
  西呼后郑,邀来雅侣游蹯溪。(莘野、蹯溪分别是新店村、本札村的古名。)
  过了几天,我都忘了这件事了,没想到班上有个“喜理厌文”的同学来找我说:“老师,你给我三叔公写的对联太有意思了!你能教我造对联吗?”我看着他那流露着喜悦和企盼的目光,突然感到实践“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机会来了,马上拍手答应了他。于是就把这两行文字搬上黑板,拉开了对联进课堂的序幕,开始了以对联优化作文教学的尝试和探索。本文就如何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地撰写对联来诱发学生的兴趣谈些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一、以姓氏故事为材料
  
  我国农村大多聚族而居,即使一村多姓,也总是以一个或二个为主姓。如我们学校所辖学区内,共有22个自然村,有姓4O个左右。我是本地后吴村人,本乡本土,对吴姓的典故比较熟悉。于是以吴姓发展历史中最具特色和最为人称道的故事拟了一联:
  延陵先祖,纹身断发,诚铸谦让典范;
  厚吴裔孙,继往开来,共吟至德新诗。
  我先介绍一些姓氏常识,然后告诉学生,“延陵”是厚吴吴姓的郡望。讲述了周太王古公的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为了让位给三弟季历而从周原南逃到荆蛮,并断发纹身,以表明让位的决心,由此得到圣人孔子“太伯可谓至德也已矣”的赞叹。还讲了寿梦幼子季札“挂剑徐君墓”的故事。同学们听了以后,发现这每天都得用上好几遍的“姓”还有这么多趣事。吴姓同学欣喜、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其他同学也表现出钦佩之情。我乘机引导大家:每个姓都有令人引以为豪的名人名事,正是这些名人、名事激励着后人自尊、自爱、自强。现在农村修志续谱的事非常普遍,回家后多向村里老人们请教,打听本姓的历史、故事,并整理成材料,然后讲给大家听。于是,学生们自觉地找材料、做采访、讲故事、写文章。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轻松愉快中得到锻炼,同时,还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
  
  二、以人文、自然景观为材料
  
  距学校不到两公里有座石城山(本地人叫蝙蝠岭),在《山海经·张氏土地记》中,有关于黄帝在此活动的记载。有学者据此追溯永康五金文化的渊源,并与黄帝文化接轨。意在用黄帝精神激励永康人民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弘扬永康的五金文化,宣扬永康的五金产品。邻县缙云,有个国家级的风景区叫仙都,骑自行车一小时车程,同学们去那里,只是放松的玩耍,浅表的猎奇。于是我又撰一联:
  石城壮美,花园新店连接朝阙:
  鼎湖高耸,好溪丽水怀抱仙都。
  同学们很快发现联中嵌了两个村名(花园、新店)、两个风景区名(石城、仙都)和一个城市名(丽水)。我问大家还能说出什么,学生说没有了,于是我告诉他们:上联中的”朝阙”指朝川村,利用谐音暗指石城山的黄帝宫。“好溪”就是流经仙都的那条河。还介绍了唐李白的《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讲解了其中“缙云川谷难,石门最可观”、“却思恶溪(唐宣宗时改‘恶溪’为‘好溪’,笔者注)去,宁惧恶溪恶”等诗句。我又问学生:“仙都最有名的是什么?”异口同声:“石笋岩!”“石笋岩又叫什么?”一片哑然。于是我就介绍了黄帝曾置炉于石笋岩顶炼丹,最后在石笋岩顶升天的传说,故石笋岩又名鼎湖峰。还朗诵了白居易的《咏鼎湖峰》:“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化作晴天雨点来。”接下来是一片哗然:有的说诗人们路过仙都怎么就知道得这么多呢?有的说自己去了这么多次仙都等于没有去!我及时开导他们再去石城山、仙都观光时,要留心观察,动手记录,开口打听。过后同学们自觉地写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石城山遐想》、《再游仙都》等习作。从中可见学生的审美情趣变了,观察能力增强了,爱国之情更浓了。
  
  三、以历史遗迹为材料
  
  早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历史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开始并坚持改造自然的伟大工程,留下诸如长城、运河、都江堰等举世闻名的瑰宝。在全国各地还不知散落多少被埋没、被遗忘的改造成果。我校西边不远处就有一条旧时从婺州(今金华市)到温州的永康境内的古驿道。几经沧桑,古驿道已断断续续。但那用鹅卵石铺凑而成的路面,只要注意它,就会看见它苍老而又古朴的容貌,逶迤在山坡上,蜿蜒在河谷间。村边的河叫紫溪,是永康江最大的支流。也不知哪年哪月,人们从附近的麦山上采来绿色石块,衬砌河堤。远眺如两条静卧河岸的青龙。感慨之余,拟一联供教学之用:
  紫凤鸣岗,葛岭白云开古道;
  卧龙听水,麦山绿石架长堤。
  “紫凤鸣岗”、“卧龙听水”是两处风水宝地的名称。古驿道从白云山经葛岭到紫凤岭而入缙云县。地名、山名学生都非常熟悉,紫溪河堤更是一日数见,而对古驿道却一无所知。这次同学们除了对对联产生了兴趣外,更多的表现为凝重的沉思。我带学生去古驿道寻踪,遐想邮差信使的驰骋奔波;到老河堤访迹,感受农夫劳役的负重辛劳。而后学生的习作《古驿道寻踪》、《从古驿道到信息高速公路》,又使我感受到付出的回报,还感觉到其中折射出劳动观点、群众观点以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四、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材料
  
  现在农村初中学生过生日吃请之风渐起,这费财、费神的行为与初中生的年龄很不协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一个班四五十号人,同年同月同星期生日不是罕事,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不无存在。我发现班上李杏花和池程鹏同学同一天生日,他们生日那天的早自习,我用红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联:
  杏花绽放芳草地
  程鹏翱翔碧云天
  我说:“今天是杏花和程鹏两位同学的生日,我提议大家一起祝他们生日快乐!祝他们的明天像鲜花一样美丽,前途像蓝天一样广阔!”教室里顿时一片欢腾,我看着那两位同学眼里含着泪水,脸上写着喜悦和感激。有几个同学相约请我给他们写嵌有自己名字的生日联,我一一答应,并乘机提出一个条件:每人写一篇作文——《生日礼物的选择》。同学们都乐意地接受了,并完成得非常理想。
  此外,我还尝试过以当地较有影响的喜事庆典、群众活动以及课文内容为材料撰写对联,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创设有针对性的意境,基本上达到了以联优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