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情趣教学法

作者:王美君




  何谓情趣教学法,简单地说是指以师生情感为纽带,以兴趣为动力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其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创造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力求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生动、互动、主动的教学效果。情趣教学法的核心就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语言交往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近几年来,本人在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中十分重视运用情趣教学法,围绕教学目标,在引发学生兴趣上下功夫,积极创设一种使学生认知与情趣互相促进的和谐发展的学习环境,努力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情趣教学法呢?笔者作了如下粗浅的尝试:
  
  一、备课中重视设“趣”,是实施情趣教学法的基础环节
  
  语文教师在备课中设“趣”是实施情趣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备课时有的放矢地利用教材提供的有趣资料。初中语文新教材体系严密,图文并茂,常常每课中和课后编有名人语录、参考资料、小资料、图片、“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探究思考”、“研讨与练习”、“调查和研究”,还有注解、统计表等,它们都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许多阅读课文和名著导读课文中就有非常丰富的趣味故事,语文教师在备课中可以充分发掘,加以利用。比如,本人在准备教学谈加桢的《奇妙的克隆》这一阅读课文时,看到课文内有这样一段小资料:《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一个绝招令人拍案叫绝:他与妖魔们打斗吃紧时,便从身上拔出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来参加战斗。这当然是神话,但是今天的科学却能实现类似的“奇迹”,这就是“奇妙的克隆”。克隆何以神通广大?还是听听遗传学家的解释吧。本人备课时就利用了这个小资料,设计了一些小问题:(1)你看过《西游记》后最喜欢谁?(2)如果喜欢孙悟空,你最欣赏他的什么绝招?你所欣赏的绝招能否成为现实?(3)你认为谁曾经为克隆的设想作过精彩的描写?(4)现代的遗传学家对克隆是如何解释的?
  第二,备课中善于捕捉与授课知识点相关的社会现象、学生思想实际的趣闻轶事。这样做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笔者仍然以准备教学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这一阅读课文为例,为了丰富学生知识,激发兴趣,备课时特别准备了以下一些材料备用:
  (1)2002年4月,外号“狂人”的意大利科学家安蒂诺里对外宣布即将诞生克隆人。
  (2)克隆的发展历史。
  (3)全世界都在为“克隆”技术兴奋不已,尤其是对“克隆人”惊异不止之时,一种另类“人体艺术克隆秀”已悄然在世界各地出现。
  第三,备课中充分准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粉笔和黑板,往往单调乏味。而“多媒体”手段可以为学生创设语言新情景、问题新情景、视角新情景,如果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巧设音乐、动画、录象、图表、电影、故事、游戏等,那定会使学生爱听、爱看,兴趣盎然。比如,在准备教学《奇妙的克隆》这一阅读课文时,我就事先剪辑了一段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吹毛变猴的录象,以供学生上课时观看。
  
  二、授课中善于激“趣”是实施情趣教学法的关键环节
  
  语文教学中实施情趣教学法,激“趣”是核心,是关键。笔者主要采用“三激”。
  一激。用幽默的语言、诙谐的表情、饱满的情感激趣。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如果能运用美妙和谐的教学语言,准确、生动、富有情趣地讲课,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比如教学《奇妙的克隆》这一阅读课文时,作为语文老师一走上讲台就可风趣地说:“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假如明天有三个同我一模一样的人走进教室,你们有什么反映呢?”。同学们的脸上就会出现好奇、甚至惊奇的神态,非常愿意听老师讲下去。其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真挚的情感,要真的动情,要怀情而教。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充满激情,学生的情感也容易被激发。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发,学习兴趣大增,容易出现良好的听课情绪,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往往表现为听得专注,学得热烈,读得有味,练得流畅。初中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典范文章。就其思想内容讲,既有对真理的追求,也有对谬误的批判,既有对未来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针砭;既有对英雄的歌赞,也有对邪恶的诅咒;既有对祖国的爱恋,也有对蹂躏过祖国的恶势力的愤恨。语文教师讲授这些教材的过程中,心灵必然会受到深浅程度不同的感染,动情于衷,乃至引起情绪姿态、语气声调的诸种变化。随着教材内容的不同,特别是教材中所蕴的情感实际,相应地会有或憎或爱,或忧或喜,或褒或贬的不同的情感表现,使其语言极富感染力,给学生以心灵上的震撼。
  二激。用教法创新激趣。要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就要改变教学方法的陈旧化和单一化,采用教学方法的综合化、多样化。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变,但必须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文施教,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法。一是根据教材特点选择方法。如政论文、杂文具有抽象性较强的特点,可以采用归纳法、图示法、辩论法等。如叙事散文内容简单易懂,则采取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谈话法等。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就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选择教法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年龄大小、认知水平、个性特点出发,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初三年级的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强,就可以选择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例如演绎法、探索法等。如初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可采用直观演示法等。三是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选择教法。语文教师应该从自己的特长出发去选择教法,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不可盲目模仿。如果自己个性豪放,情溢意涌。在施教中,就应上出情来,教出意来。如果自己长于启发诱导,那么就应在教学中,热情点拨,启迪学生探索。如果自己善于旁征博引,妙语连珠,那么在教学中,就应以知识性、趣味性、条理性相结合的开放教学方法,激发其情趣,来拓宽学生的思路视野,扩大其知识面。
  三激。用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质疑激趣;运用教学过程的活动性、游戏性来激趣。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时时处处设疑,要善于在关键之处设疑,在模糊之处设疑,在易错之处设疑,在不同角度之处设疑,更可以连环设疑,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和潜在需要。要激发兴趣,还需要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活动性。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中产生需要。比如,在教学小说时,根据小说中的人物需要,让学生充当各种不同的角色,进行语言交流。这样,既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增强兴趣,甚至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游戏活动。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师生互动、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过适当的游戏,让学生有“笑”有“闹”,使课堂气氛生动、互动,情趣盎然。
  
  三、课外拓展中留意找“趣”是实施情趣教学法的重要环节
  
  从课外拓展中引进趣味,既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语文课的课内“小圈子”相比,课外却是个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大世界”。一个语文教师,只要时时注意,事事关心,勤于并善于博采,简直是要什么有什么。事实也正是如此,凡是思路和视野开阔的教师,他们总是善于从课外“拾趣”,不断从课外引进学生喜欢的东西,特别是面对着那些学起来比较枯燥的课文,更是不放松作这方面的努力。
  课外拓展中留意找“趣”,首先要让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社会实践活动。既可让学生对感兴趣的事情搞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当小记者,作新闻采访。也可以组织学生成立课外探究兴趣小组,利用图书馆、互联网获取信息,搞文学研究。还可以建立文学社,开展业余文学创作,写小说,编剧本,当小作家。
  课外拓展中留意找“趣”,更要进行课文内容的拓展。初中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背景广、知识面宽的中外小说和古代诗歌、散文。而课文往往节选其一小部分,学生读起来可能会意犹未尽。如节选小说,有选自《水浒》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智取生辰纲》,有选自《三国演义》的《杨修之死》,有选自《红楼梦》的《香菱学诗》等,教学这类课文,就采用课内向课外拓展,从课外拓展中培养学习语文的浓厚情趣。比如教学《香菱学诗》后,可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香菱吗?为什么?然后要求学生课外去阅读《红楼梦》,从《红楼梦》原著中找答案。
  这种对课文内容的拓展,无论对课文的理解、知识面的拓宽,还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锻炼,还是激发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都是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所无可比拟的。
  当然,以上粗浅的尝试,并不等于有了一劳永逸的良方,也不等于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唯一途径,还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的不断探索,因为初中语文课教学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在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