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读句贵在一字不漏

作者:李光宏




  19世纪美国一位卓越的散文家,曾经很动情地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要老实不客气地说,甚至以权威口气对你讲(因我自信在这点上我是对的),你必须养成对文学深入钻研的习惯,要一点一滴、仔仔细细地弄清每个词的确切意义……一个人尽可以把整个美国博物馆中的图书全部读遍(如果能假设的话),而仍旧是个‘不通文理’和缺乏教育的人;但是一个人却可以仅把一部好书一字不漏地读上十页——也就是真正精确透辟地阅读,——而从此,在一定程度上,不失为一位受过教育的人。”
  他的话指出了可能出现的两种矛盾现象,说明两种不同的读书习惯会有天壤之别的结果。
  读遍美国博物馆的全部图书,仍旧是个“不通文理”和缺乏教育的人,这种现象,看来有些夸张,但类似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不是没有。比如,有的同学每年在语文课上都要读近百篇课文,可是阅读仍不在行,拿到文章就犯怵,不知怎么读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简言之,就是读得太粗,博而不精。这就真像那位美国散文家说的那样,如果粗疏地读几百篇课文仍和没有学过一样,倒不如“一字不漏”地读几篇,甚或一篇。
  “一字不漏”地读,就是“精确透辟”地读。“精确”指认识准确,“透辟”偏指理解深刻。“一字不漏”地读,决不只指查字典识字解词而言(这一点已被大家重视了),主要是指读句子。“一字不漏”地读,也可以叫“一句不漏”地读,也就是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提出的“逐句循诵”。读句子是个基本功,但是不太被人重视。人们常注意一段话写了什么,很少研究一句话写了什么。可是,句子读得粗与略,认识理解的程度会有很大不同。
  朱自清先生的名作《绿》开头有这样一句话:“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如果说这个句子包含了四层意思,你可能不相信,你粗粗一读也许会说,这句不就是讲“我”对梅雨潭的绿感到惊诧吗?但仔细一点你就会看出来这句话有这些意思:一是梅雨潭在仙岩(仙岩在温州附近的端安县)。二是仙岩美不胜收,每次游览都会有新发现。梅雨潭绿的美妙,就是作者第二次游览时所见的。三是从“惊诧”一词可知,梅雨潭的绿是不同一般的绿,这绿之美也一定是奇异的美。四是此句话是全文的开头,可推想全文描写的中心一定是梅雨潭水绿之美。当你看见这四层意思时,你一定想:赶快往下看吧!看这梅雨潭到底是怎样的绿。
  读句子要注意两点:一是努力理解句子的含义;二是仔细推敲句子的表达作用。读一句话实际也有一个发现、理解、归纳的完整过程。“发现”指一眼就注意到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句式特征、修辞方法、主要标点符号等等。“理解”是把握、品味它们的含义及作用。“归纳”是用自己的话概括句子的主要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句子写了什么,是这一过程完结的标志。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句子的意思,就说明还没完全读懂,还要再仔细读一读,想一想。概括句意的话,要抓住主要内容,也要尽量具体完整。如:“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这句话写了什么?不能概括成:“她是一个人。”更不能说:“这句话写了她是什么人。”准确的概括应该是:“她温柔美丽。”当然,句子形式各种各样,并不都像上句那么简单。要灵活运用我们学习的语法修辞知识,才能准确概括。有的即使准确概括出来,也仅是字面表层的含义。还要纵观上下文,从语言环境中,理解句子隐含的意思及其表达作用。这后一点十分重要。
  这里再举几个例子。
  1.我们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社戏》)
  读这句话要抓住关键词语。什么是句中的关键词语呢?就是指用得准确、生动、限制作用比较强、表达的意思比较重要的词语。这句当中“很重”、“忽而”、“轻松”、“舒展”、“似乎”、“大”等几个词都很关键。我们慢慢理解一下。“很重”是指白天没有船,“我”不能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去看戏的失望以至绝望的心情。“轻松”是绝处逢生又能去看戏的喜悦心情。一“重”一“轻”的对比,说明心情变化很大。“忽而”又说明心情变化快。“似乎”、“大”决不是真的身体变大,而是心理得到了最大的满足。最后,要归纳一下句子的含义。怎么概括呢?仅仅从字面上归纳,说这句话写了我的心情轻松,身体舒展开了,一定不行,文理也不通。要通过关键词,从句子的深层含义上去理解,可以概括为:这句话写了我(能去看戏后)内心的喜悦和满足。
  2.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井冈翠竹》)
  读上面这句话要注意关键词语,读这句话就要弄懂多种修辞方法的作用。“血雨腥风”比喻当时井冈山白色恐怖的情景。“青了又黄,黄了又青”用了顶针的修辞方法,表现毛竹顽强的生命力。“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是说竹子挺拔修直,像人一样宁折不弯,坚贞不屈,用的是拟人手法。归纳句意时,要直接说出修辞手法表现出来的意思。可以这样概括:此句借竹子赞美井冈山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3.“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最后一课》)
  读懂这句话要联系上下文揣摩标点符号的作用。两个破折号表明他刚开口就哽住了。进而你要想,他为什么说不下去了呢?联系上文可知,韩麦尔先生听到教堂的钟声及占领军的号声,脸色惨白,他就要不得不结束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离开自己耕耘了四十年的地方了。他多想表白自己的心迹啊!设想一下,他也许要说:“我再也看不见你们了。”也许还要说:“我希望你们永远不要忘记祖国的语言,永远做真正的法兰西人。”但就在那一瞬间,留恋与失望,爱和恨交织在心头,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了。归纳句意:这句话写他下课和大家告别时,由于痛苦和悲愤,刚开口就说不下去了。
  4.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在幸福之中呢?(《谁是最可爱的人》)
  这是一个长句,用了六个“当你……的时候”排比,强调了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工作和生活在幸福之中。又用了设问句,以亲切的口吻启发大家去联想幸福得来的原因,抒发了对志愿军战士的无限敬意。概括句意时,可将其中六个排比的内容归纳为一个意思:当你从事着和平劳动,生活在甜美之中时。
  5.孔乙己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孔乙己》)
  这是《孔乙己》第9自然段的独句。句意不太好懂。为什么给大家带来快活的人大家都不想着他?阅读时对“这样的”三个字决不能忽略过去,必须从上文找出它指代的内容。前八段有五处写孔乙己使大家发笑,只“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一句,就出现过两次。从上文可以看出,引起人们哄笑的不外是因为孔乙己偷书被打,或“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人们可以肆意嘲笑他,讽刺他,甚至连酒店地位最低下的小伙计或不懂事的孩子们也不例外。在周围人眼里,孔乙己已经沦落到比他们更低的社会等级上。“这样的”三个字是上文的高度浓缩,是总结。这样看来,表面上的“这样的使人快活”,实际上却是这样的令人心酸。因此下文写大家对他那样冷漠,也就不足为怪了。这一句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对全文都有关键作用,不注意语境就读不懂。
  以上讲了五种句子的阅读。至于复句,可以从关键词语间的关系上去理解句意。各种复句(因果、转折、假设、条件等关系)主要抓住正句概括句意。此处就不举例了。
  总之,读句子必须揣摩句中每一个成分所表达的信息,也要研究上下文的有关内容。把握句子的思想观点,感受句子的情味。切忌囫囵吞枣,一扫而过。书是一句一句地读的,不会读句,就不会读段。对主旨句过渡句等主要句子的阅读,更会影响对整篇的理解,必须切切实实地练好读句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