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论人文环境下的作文教学

作者:陈洪友




  2.找到学生的“动感地带”
  “为文者,情动而辞发”。文章是真情的流露。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要克服作文中假话、空话、套话现象,就是要找准那些曾经令学生感动过的人、事、物、情去写。在“动感地带”写作文,不愁没话写,不愁写不出好文章。要找准学生的“动感地带”,语文教师就要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熟悉他们的生活圈子,并不是以长者的身份,而是作为一个朋友、对话者的身份,与他们交流,甚至于爱他们之所爱,恨他们之所恨,这样的语文教师与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动感地带”,命的作文题学生就一定喜欢。有了生活基础的作文,就有说不尽的话诉不完的情,下笔为文,情动于衷,肯定会佳作自成。
  
  三、最值得反思的问题——始于观察的作文观
  
  写作的“双重转化”的过程,首先是由“物”到“意”的内化——使“客观外物”内化为“主观情意”,客观外物向认识主体即作者头脑的转化,认识主体真实地、本质地将客观事物化为观念或情感。第二个“转化”是由“意”到“文”的“外化”——从“主观情意”到“文章载体”的转化,认识主体的观念或情感向文字表达转化,是将头脑中所获得的观念或情感转化为书面语言,这是关键。在这“二重转化”中,以往我们国内的语文教学往往过分强调了第一种转化,即由“物”到“意”的“内化”过程,重观察,小学开始作文训练,就要求学生观察某事物后再写。初中也如此,到高中学生还是在观察,可就是不会观察,或无观察之趣,不愿观察。即使很多“听话”的学生“使劲”观察,到动笔时,还是无从下笔,下笔者中不少也是说不上来观察到了什么,于是就翻出什么优秀作文选找类似的文章作“参考”,因此,作文就出现了生拉硬扯的教条式主题。
  由此看来,观察后动笔的作文教学思路应该颠覆一下,观察并非作文的首选路径。平常教学中很多“激扬文字”的学生往往感情细腻、多愁善感、会说故事、能说会道。他们看过许多爱看的书,或诗或小说(包括通俗文学),没有按教师的训练程式写作训练,却能出高手,原因何在?上世纪末,美国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和全球化发展的需要,通过改革语文教学,以提高国民的语文能力。美国从实用出发,强调以交流运用为手段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从小让学生讲故事(复述故事),编故事。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了丰富学生讲故事的材料,美国政府特别强调早期阅读训练教学。布什认为:“由于阅读技能的培养早已在上学之前就开始了,我们将强化‘头脑’计划。入学前最重要的是开始前阅读和前识数教学,为上学作准备。”这一阅读优先计划的实施较早培养了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这恐怕就是美国人普遍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的原因之一。
  对策——交流 想象。
  1.学会交流
  新课标把作文归入“表达与交流”部分,而且始终强调“写作是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每册都有口头表达的要求和训练内容。从各地教学实际情况看,口头交流和表达的训练被应试的笔试形式驱逐出了高中语文课堂,这是违背人类语言学习规律的。任何民族、任何人,都是从学说话开始的。口头表达,能让人产生交流表达的愿望,而且口头交流的方式容易找到语感,激发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火花。写作只是将口头的表达记录在案。尤其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口头表达显得日益重要起来。只要到人才招聘会上走一遭,你就不应轻视口语交际的训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创造交流的机会,如课堂问答、辩论、演讲等,让学生在演讲中学会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表达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演说技巧;在讨论和辩论中学会恰当应对和辩驳,训练敏捷思维;在对话中学会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养成个性风度。这些活动其实都是作文的全真训练。用口头表达刺激书面表达(写作),将口头交流表达的训练与书面交流表达的训练结合起来,不愁作文能力不能快速提高。
  2.培养想象力
  过分强调作文始于观察者,往往忽视联想和想象在创作中的作用。即使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也要训练想象力。由于学生的生活面狭窄,对生活感受不深,作文时往往出现无话可说、思路拓展不开的现象,如果再缺乏联想和想象,作文就真成了“死水一潭”。黑格尔说过:“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没有想象就无所谓作文。作为心理发生的有机过程,想象离不开记忆、联想等心理功能。想象是大脑皮层上已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对于人们的创作来说,由于有词的调节和支配,更容易自由地、有目的地形成新的联系系统,即想象。想象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事物的“立体式”认识,对事理的“解剖式”思考,因此,生发出与众不同的认识与见解,在作文的构思过程中不断挖掘立意的深度、开拓思想的内涵,使文章含蓄而又畅达。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复述课文、讲故事、编故事等途径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让学生读文学作品,在阅读鉴赏中借助填补文本空白、再造艺术形象和形成阅读期待等文本因素培养想象力,还可以指导学生制作电脑动画片,自创自演小品、话剧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了这空灵的想象力,就会产生“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写作快感,作文那“难于上青天”的感受自然会消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