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作文竞赛与教育创新

作者:谭根稳




  我们《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主办的第七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评奖已经揭晓,共评出特等奖作文1篇,一等奖作文120篇,二等奖作文2000余篇,三等奖作文6000余篇。在此,我代表杂志社向广大获奖者表示热烈的祝贺!
  “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可以说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规矩最严的一项作文赛事。每届评奖都有20多位博士生导师和20多位知名作家出任评委;每届参赛人数都在20万人以上并且逐年在大幅递增;每届的评审过程都非常严格,所有来稿都要经过严格的初评、复评和终评三个环节,在全国中语界极具权威性。在历届“新世纪”杯作文大赛中获奖的学生,90%考上了重点高中或重点大学。荣获特等奖的作者均考入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名牌学府。还有许多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重点大学在自主招生考试中对获奖者加10分。“新世纪”杯作文大赛倡导创新作文,着眼作文考试,大赛命题独特,思路超前,与全国各地中、高考作文命题大同小异,大部分参赛的同学在作文考试中能夺得高分。随着影响的日益扩大,许多学校已经欣喜地注意到我们主办的作文竞赛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作文教学改革。原来讨厌写作文的学生现在开始喜欢写作文了。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呢?我以为是参与作文竞赛让学生体验到了作文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大家的欣赏,作文竞赛无疑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作文竞赛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才华与个性的平台,因而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潜能被空前地激发出来了。
  通过作文竞赛,我想到了教育创新的问题。
  教育创新是近几年来出现频率很高、正在现代教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一个新概念。它对完善我国的素质教育理论,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上的讲话发表以后,全国掀起了一股教育创新热。从词义上分析,教育创新具有教育改革的破旧立新功能,相对于教育改革来说更加强调与时俱进的开拓性和独创性。把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并列,并寄予巨大希望,意味着当今时代的教育创新应当在思想理论、实践体系、内在品质等方面都取得更大更深层次的突破与进展。时下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给了教育创新一个契机。教育创新是指教育内容的改革。它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学生身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科学文化方面给学生较宽的知识面;在心理素质方面培养学生有健全的心理品质等等。其中,培养学生创造力是教育创新的当务之急,教育的使命就是要培养有创造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自然要挑起教育创新的大梁。
  那么,我为什么会由作文竞赛联想到教育创新的问题呢?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难,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更难。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压轴大戏,一直困扰着人们。占据了语文的半壁江山的作文是学生语文全面素质的体现,作文能力的好坏,直接体现一个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却不愿意写作文,怕写作文。作为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也愁改作文。传统作文教学的一般模式是课堂上教师向学生说明作文的要求范围,学生的思维限制于这些条条框框之中。学生绞尽脑汁完成了作文,之后就万事大吉了,教师的办公桌上则相应堆起了小山,有时长达半个月也没搬走。等教师好不容易批改完成了,发下之后,由于离当时的写作有一段时间距离了,写作情境已荡然无存,兴趣也烟消云散。这样就形成了学生被逼写作文,教师被动教作文的恶性循环。传统的作文教学离我们的教育创新越来越远。作文竞赛毫无疑问是改变这一恶性循环从而实现教育创新的一剂良方。首先从学生方面说,作文竞赛能让学生在参赛的过程中产生一种竞争意识和成就感,亦即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长期以来,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完成作文,作文对他们而言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已,几乎毫无兴趣可言。参加作文竞赛就把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出来了。有竞争就有压力,有压力就有动力。这时候写作文对他们而言就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转化成一股要夺奖的内驱力了。除了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外,作文竞赛还能让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充分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学生不敢在作文中写真事、抒真情,害怕老师的批评已经是广为人知的事实。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教师的作文观念落后,从而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简单、粗暴的评价所致。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如:有的老师将“钢笔在纸上蹭着痒”判作“荒诞”,将“老鼠撞到墙上,不省鼠事”斥为“生造”……这些评语无疑会给学生的创新思维泼上冷水,久而久之,会渐渐熄灭他们心头的创造火种。在这样的评价下,学生哪里还敢写作文?写出的作文哪里还会有新意?如果参加作文竞赛,那么学生就跳出了老师评价的牢笼。他们可以在作文中尽情地抒写自己的真性情和新体验,再也不用担心老师的批评。于是,他们的创造才能就如一朵朵璀璨的火花耀眼夺目。本届作文大赛有一个题目叫《班主任的是是非非》,如果是老师布置的作文题,我想绝大多数学生是不敢写班主任的“非”的。可是在作文大赛的来稿中,我们却发现了许多写班主任“是是非非”的精彩作文,如本届大赛特等奖篇目、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黄岐高中陈美莹同学所写的《班主任的是是非非》即是一个精彩的典范。其次从教师方面说,学生参加作文竞赛对教师写作教学观也是一个更新和提高。参加过“新世纪”杯作文大赛的老师也许能注意到,我们每届大赛的赛题都很独特,思路很超前。依托华中师范大学这所百年老校的深厚文化底蕴,更兼邢福义、王先霈、黄曼君等全国知名学者参与命题,每个题目都极具文学性,而且贴近各级作文考试,赛后还有教授、博士生导师点评获奖作文为什么能够获奖,这对广大教师更新写作教学观念是很有帮助的。不少老师反映说,指导学生参加作文竞赛对他们也进行了一次洗脑,他们开始调整作文教学思路,并且对好作文的标准有了重新的认识和界定。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作文竞赛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创新——它对老师和学生都进行了一次创新思维训练。谈到创新思维,我想多说几句。创新思维是人的多种能力综合的结果,如记忆力、想象力、感受力、理解力以及好奇心等等。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创造包含多重涵义,其中合理的想象与联想是这种创造性劳动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的作文,不是真正的好作文。或者说,要想尽快提高作文水平没有合理的想象与联想,单是按思维的定势去写作,这种提高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不可及的。因此,创新思维体现在作文训练中,其主要途径是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来实现的。既然如此,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从学生参与作文竞赛中得到启示,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吸纳创造学理论,树立新的教育观,把教学活动,尤其是作文教学变成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创新的过程,彻底改变八股式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及创造性思维,努力营造有利于写作的创造性环境。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挑战和机遇的新世纪,它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作文写作的主旋律应该是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生活中的事物呈现出扑朔迷离的复杂性,从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角度可以发现同一个事物的不同的特点。如同样面对夕阳,李商隐写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朱自清写道:“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毛泽东却这样写道:“苍山如海,夕阳如血”。因此,我们应提倡发散思维,将思维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写出的作文就有新意。本届大赛的作文精选《新世纪作文》我从头至尾认真地看了一遍,说实话,我感到惊喜。学生在参赛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才情和创造能力令我惊讶。可以说,篇篇耐读,篇篇都是精品——这部作文集可以说是作文竞赛对教育创新的一个贡献。由作文竞赛这个话题,我还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学生平时的作文和参赛的作文差别会如此之大?我想这和我上面说到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和方法有很大关系。传统教育的训练和考试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思维的僵化。教师的评价充满了条条框框又几乎是一刀切。因此,教育创新尤其是语文教育创新有必要向作文竞赛这种方式借鉴,在原有教育教学评价体制方面大力革新,使教育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真正发挥其导向功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