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解题是导读深入的前提

作者:秦新丽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集中体现,分析题目的过程,就是对文章思想内容进一步审视的过程。所谓“解题”,就是找出标题与文章内容的联系,进而明确文章的思路、主题、写作方法、布局谋篇的特点等。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要在“疑”字上做文章,宋代的张载强调“学则需疑”,解题是教师对课文巧妙切入和设疑的关键。它决定着语文教师的课堂导读训练是否井然有序;能否把握住文章的精髓,一步步引向深入;能否把阅读与写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标题的理解、分析,直接决定着对文章的导读。
  解题的方法:
  
  一、找“题眼”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题眼”是“从……到”,标题将文章限定为两个部分。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个生活空间变化的描写,表现了我成长的情景和过程。如写了百草园的哪些景物?哪些生活事件?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怎么过渡?这些就构成了第一部分导读的“纲”。又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题眼”是“打”,围绕着“打”,文章写了鲁提辖为什么打镇关西,打的经过,打的结果。找出了“题眼”,就能举纲带目,拎起全篇,便于理出作者的思路,明白写了什么。而“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则牵涉到文章的结构布局、写作目的、要达到什么效果等一系列问题,是深层次的读书门道,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尤其重要,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如《周总理,你在哪里?》“题眼”是“在哪里”,自然展开了寻找,诗人到哪里寻找?每次寻找意在表现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前两个问题学生可以找到,第三个问题通过点拨,引导大家得出结论:寻找的构思更好地再现了天地万物与人民共寻总理的壮阔意境。高山、大地、森林、海洋……都成了总理为革命、为人民辛劳一生的见证。有力表现了总理虽死犹生、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的主题。还能更好地表现诗人悲痛、急切的心情,突出了总理“处处不在,处处在”,因为他和祖国大地已经融为一体,这样写更有震撼力。
  
  二、还原标题
  
  所谓“还原标题”就是把标题还原到未精练的原始阶段。再思考标题所限了“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还能高屋建瓴,抓住文章的纲要。如《在烈日和暴雨下》,题目是个介词短语,做状语,起修饰作用,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让大家在题目两端能否都加上一个词或词组,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如“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或“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祥子”。但编者为什么不用“祥子拉车”,而用“在烈日和暴雨下”做题目,显然课文主要通过烈日和暴雨的描写烘托主题,那作者又是怎样进行这两种景物描写的?目的何在?如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先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文的叙事内容,即“我在咸亨酒店中见到的孔乙己”。然后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对“咸亨酒店”、“酒店掌柜”、“孔乙己”的描写,思考孔乙己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为什么选择“我”——小伙计这个视角来观察?“我”目睹了他的哪些遭遇,他的结局如何?通过解题,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思维求知,不仅能把握文章的全貌和精髓,而且有助于对作品的深层理解,进而领悟到作者立意、构思的妙处。
  
  三、解释题目的多重含义
  
  有的题目含义丰富,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需要解释明确。如《祝福》,本意是除夕祭祀天地,祈求赐福。标题既表明时间——旧历年的除夕,又象征祭祀祈福的心愿。但就在这一天,祥林嫂却走向了死亡,与祝福的欢快气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写祥林嫂一生的悲剧,用“祝福”作标题,蕴涵深意。除夕祝福,人们都在祈求新一年的希望,而祥林嫂在现实世界的希望再也没有了,只好祝福在另一个世界里得到希望。祝福在这里有多种复杂的意义,如对比、双关、象征。由题目的分析,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有关祝福的几次描写各有什么作用,概括出祥林嫂一生的主要经历及其性格。作者在祝福的气氛中听到她的死讯,展开了对她由近到远的回忆,采用倒叙手法好在哪里?为什么把整个故事聚焦在鲁镇和鲁四老爷家?又如巴金的《灯》,用了象征手法,由题目可知文章写了物质的灯和精神的灯。物质的灯和精神的灯各有什么作用?前后如何过渡衔接?灯给人哪些启发?
  从解题切入文本,列出阅读提纲,让学生读书,从书中寻找答案,再通过讨论,使大家集思广议,相互启发,加深理解。教师相机诱导,把争论引向深入,激发大家参与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学会”转为“会学”,由“厌学”转为“乐学”,由“课堂”迁移到“课外”,从而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对标题的理解、分析,直接决定着对文章的导读。对标题理解得越深刻,分析得越到位,对文章的把握就越准确、越能抓住要害。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的过程并非讲清几个例子就算完事,而是要以一例带一类,触类旁通,从而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如学习《拿来主义》这篇课文,学生就能找出题眼“拿来”,能理出文章的脉络:为什么拿来?如何拿来?拿来的意义?这样一篇复杂难懂的文章思路就出来了。从解题入手,引导学生明确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从内容到形式全面解读文本。由于有章可循,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就能学会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等,每篇课文都成了学写作的范文,便于模仿、借鉴。长此下去,学生读书写作能力就会明显提高。课堂教学不在讲多讲少,抓不住纲,讲得越多,学生越不得要领;抓住了纲只需稍加点拨,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解题就是抓纲,巧妙地解题可将导读引向深入,激发兴趣、突出重点,使语文教学落到实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