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怎样让文章以气取胜

作者:王传文 葛文艺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作文发展等级中要求文章要有“文采”。所谓“文采”,包含了“文气”,是对文章的语言要求之一。那么好文章究竟有哪些“气”?怎样为之充“气”呢?又怎样做到以气胜人呢?
  
  1、关注生活,注入人气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气”说到底还是由作者自身的生活经历与性格决定的,“文气”只是作家内在气质的外在表现。一个人的气度、气质决定他的人生,也决定他的文字,即“人气”。“寻寻觅觅”的李清照,生活在南、北宋交替的动荡不安的时代,是个性情中人,但命运多舛,使她写出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慨叹,让后人不禁为她的身世叹惋。写《倾城之恋》的现代作家张爱玲,带着任性,无法不爱,使那些和她一样有情的文字总在不经意间打动你,触碰到你最柔软的心底。两个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女子,演绎了不同的故事,也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性格与气质。由此可见,作者生活的时代不同,命运的不同,流露的情感也就不同,故有了情感的参与,其流畅的思维,飞扬的语言,便能使文章情味十足,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古往今来的写作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关注生活,沉入生活之中,获得独特的切身体验,才能使作文浸染“这一个”的滋味,传达出我之“气”。否则,写出来的文章,难免带上人云亦云的影子。
  
  2、引经据典,引出底气
  
  高考作文重在对考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考查。作文能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决于作者对民族文化借鉴吸收的多少。作文中如能引经据典,文章就会显得很有品位,以至让人惊叹你的“底蕴”,折服于你的“底气”。2005年高考有一篇满分作文《留给明天》。其中有一个片断: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的词旷达豪放,指引我们在挫折中也应豪情不灭;“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的词含蓄婉约,给人别样的唯美浪漫的风情;“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曹雪芹举家食粥著《红楼梦》的故事流传至今;琴瑟琵琶,管弦丝竹,现今中国民乐已然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吴道子的工笔,齐白石的水墨,更在百年长河的画卷中比翼齐飞……
  考生在文中旁征博引,笔下既有古今令人心仪的志士仁人,又有斑斓的历史气息,也有脍炙人口的诗句,充分显示了小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由此可见,作文引经据典非常重要,“腹有诗书气自华”,以文载气,自然能够折服阅卷者。
  
  3、立意高远,立出大气
  
  作文从本质意义上说就是鼓励大家创新,给考生一个展示个性才华的舞台,但如果我们一味沉溺于“有意思”这个层次,热衷于个人的浅吟低唱之中,文章就会显得“小气”。怎样才能算大气呢?大气的作文,立意应从“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入手,心中有正义和公理,笔下写民族与国家,探讨人生及民生。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立意:
  (1)关注社会现实和生活热点
  (2)热爱有品位的文化艺术
  (3)审察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
  (4)历练人生观念和思想方法
  (5)了解前沿科技
  (6)展望美好未来
  (7)叙述美好亲情和友谊
  (8)描绘美丽景物和环境
  
  4、遣词造句,遣出灵气
  
  唐诗的意境,宋词的韵味,元曲的隽永,往往能以一二句体现出全部的精华。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评诗时曾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由此可见,文章要有境界有“灵气”,必须重视遣词造句。
  朱自清的散文很讲究语言的锤炼,哪怕是一个字、两个词的问题也决不放过。例如《春》中“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一个动词“钻”字,不仅写出了小草的“挤”劲,那旺盛的生命力,还让人联想起白居易具有哲理性的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长莺飞二月天”时那暖融融的天气,那广袤无垠的碧绿原野。古语有言“富有万篇,穷于一字”,就道出了衡量作者天赋与灵气的一个尺度,我们要在关键处多动心思,力求以一字而立句,而立文,实现一字传神,带动全篇出彩。
  
  5、巧用修辞,修出才气
  
  写文章修辞不可少,修辞水平的高低,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学素养。例如李乐薇《空中楼阁》中“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上的痣一点”,一句把“山”比“眉黛”,后一句紧接着把“小屋”比“眉梢上的痣一点”,后一个比喻是前一个比喻的生发、引申而来的,因此两者的关系显得特别紧密,全句的语势也显得相当晓畅,被评论家所赞赏。2005年全国卷中有一满分作文《月亮的正面与反面》:“文王拘而演《周易》,你想起了父亲临终之嘱;仲尼厄而作《春秋》,你想起了雄才多磨难;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你想起了百炼方成钢;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你想起了花香从苦寒;韩非囚秦,《说难》《孤愤》,你想起了英志还未竟……”作者巧用排比,气势磅礴、汪洋恣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也使文章富有文采。
  总之文章要有“气”,就要学会“关注生活,引经据典,高远立意,遣词造句,运用修辞”,这样才能使之辞采华美,文气贯通,独具风格,提高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