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学生作文要有读者意识

作者:袁素霞




  考察目前的作文教学,我以为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写作者(学生)缺乏读者意识,就是说学生在写作文时没有考虑或很少考虑读者的需求状况和接受机制。
  写作,表面看起来,是作者一个人的事。他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听了、看了或想到了某件事而有所感触,出于种种动机,想一吐为快,于是他自觉或不自觉地搜集资料,提炼主题,谋篇布局,选词造句,最后写出作品,就是我们用眼睛可以感知的物质存在。这中间没有读者的参与呀!其实不然,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始终受到一种“潜在读者”的制约,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合作的产物。
  首先,读者的需要制约着作者题材的确定和主题的提炼。
  接受美学认为:作品写出来,如果没有读者参与,亦即没有读者的解读、欣赏、创造,作品就是一种死的存在。因此,作者写作,一开始遇到的问题就是读者想要什么样的作品,愿意接受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这个问题,任何作者都不能回避。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就意识到当时的才子佳人小说“千部一腔”、“千人一面”,概念化、公式化,宣扬忠孝节义,已经不受读者欢迎了,所以他的《红楼梦》着重描写“亲见亲闻的几个女子”,对她们的“悲欢离合,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地叙写,从未敢“稍加穿凿”。近几年,报告文学拥有大量读者,这与报告文学贴近生活,描述揭示的都是与人们生活生存息息相关的、人们感兴趣的热点问题是分不开的。我们再来看看本世纪七十年代世界最畅销小说《荆棘鸟》是如何安排题材、吸引读者的,[英]约翰·苏特兰指出,“《荆棘鸟》的价值在于面向所有的人,男女老少,解放的、保守的、美国人、英国人、澳大利亚人”。作者麦卡路显然非常清楚读者——特别是女读者——要什么,各层次的读者要什么,她尽量地满足他们。比如她在《荆棘鸟》中安排了可利厄厄家族前两代妇女——菲奥娜和麦戈的被禁止的爱情故事,她们的爱情留下了不被社会承认的孩子,这看来是为了吸引成熟已婚女读者而设计的;《荆棘鸟》还表现出对女性解放的关注,这一安排显然是为了吸引年轻的女读者。麦卡路有意迎合读者心理,并不一定完全可取,但这种对读者的关注和重视的写作态度值得借鉴。
  由此,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文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目的不是自娱自乐,我们是为了读者而写作(当然在为读者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审美的创造的愉悦,但这决不是写作的最终目的,尤其在现代社会)。我把这种自觉的意识叫做写作的读者意识。作文教学首要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而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学生作文,往往不是为了发表给别人看,其读者一般来说就只有他的语文老师,久而久之,学生便在头脑中形成这样的观念:写作文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这种表达能力,仅有单一的读者——语文老师来评定,忽视了写作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读者(为更多的读者),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只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而已。而语文老师只要建立起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他们才会自觉地有效地写作,才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作文题材新颖,主题深刻,人物典型,贴近读者,而不会“一件小事年年写,一个主题写几年”,这样,在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其次,读者的阅读审美习惯制约着文章的谋篇布局、结构安排。
  接受美学提出了“期待视界”的概念,对我们进行写作教学很有启发。所谓“期待视界”是读者艺术修养、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的总和。读者正是透过这个视界去接受和理解作品,以使自己的期待转化为现实。尧斯指出:“一部文学作品……它唤醒已经阅读的记忆,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感态度中,随之开始唤起‘中间与终结’的期待。”这实际也就是古典美学所说的审美趣味、审美习惯。所以作者在写作时必须了解当时读者的“期待视界”,必须考虑自己的作品、作品的结构是否与公众的审美趣味相一致。审美趣味具有个别性,但在千变万化的个性差异后面潜藏着某种更为深层的共同性,小至某个社会集团或社会阶层的共同趣味,大至一个民族的共同趣味。中学生不同于大学生,商人不同于知识分子,美国人不同于英国人,我们中华民族也有其独特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这些在写作时都得考虑。在进行作文教学时,给作者设置一些读者群,我认为很有必要,特别是在写作应用文时,比如演讲稿的写作,不考虑读者(听众)的“期待视界”是绝对要失败的。
  学生明白了以上道理,作文就会有意识地谋篇布局,就会重视材料的剪辑,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留一些“空白点”,而不会记流水帐,平铺直叙,事无巨细,什么都说。
  最后,写作是一种交流,是作者用作品为中介与读者的交流。
  交流的成功进行,要求必须具备某些特定的条件。交流中的话语传递是建立在约定俗成的常规惯例的基础之上的,这种常规惯例对接受者和言语者同样有效,并与一定的背景相联系。正因为如此,写作应该用规范的语言,它是作者和读者都熟悉的,它比普通言语活动对语言的要求更高一些,写作语言应具备四性:规范性、准确性、简洁性、形象性。写作文时应少用方言,最好不用方言。比如我们在批改作文时,发现十堰的学生常在作文本上写“勾着头”(低着头)”、“早半”(上午)”、“天麻糊了”(天快黑了)”、“日头”(太阳)”、“电驴子”(摩托车)”这些都是不规范的,也许他们自己很懂、能明白,但别人(读者)不一定能懂、能明白,极大地阻碍了交流的成功进行,作品的社会作用、审美作用都会因此而得不到充分发挥。
  以上是对读者如何制约作者写作的简要分析。理论上的探讨较多一些,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应用,具体的操作方法,如读者群的确立,“空白点”的设置,还有语文教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读者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摸索、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