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土地的誓言》的情感教学尝试

作者:王国荣




  《土地的誓言》是一篇饱含着深沉爱国热情的抒情散文。作者端木蕻良把“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已久的民族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仿佛使人谛听得到作者心脏的跳动,感受得到他热血的沸腾。眷恋乡土,是一种人类具有的共同性的美好感情。而作者眷恋的关东原野,当时却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对作者来说,广大的关东原野是他失去的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她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因此,眷恋乡土就有了让人产生共鸣的强烈的爱国色彩。本文是一篇绝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同时因为其语言的凝炼、优美,又是一篇很好的朗读材料,指点训练朗读,既可培养朗读能力,又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虽说十几岁的初中生,由于年龄、经历所限,几乎没有什么家国之痛,民族之恨的情感体验,但他们有朴素的感情,丰富敏感的心灵。因此教学之中充分挖掘出蕴含于文中的情感资源,营造一种浓厚的情感氛围,以情动心,以情动情,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响应,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促进其对课文的全面理解,实施情感教育教学,其结果可说是事半功倍。
  结合学段语文学习的总体要求,结合单元分块要求和《土地誓言》一文本身的特点,我拟定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上的教学要求:(1)积累词语,揣摩、欣赏精彩语句和段落。(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联系背景,理解文本丰富深沉的涵义。(4)独立质疑、多重对话、合作探究。(5)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为了完成这些目标,我设想并实践了一堂以情感教学为主旋律的课堂教学实例,师生共同接受了一次爱国情感的洗礼,在浓郁的爱国情怀的熏染中学习语言文字,感受祖国语言的巨大魅力。
  《土地的誓言》就是作者为了回到故土,看到一个美丽的故乡,面对土地发出的愿意付出一切的铮铮誓言。文中有忧伤、舒缓的回忆,有近乎呐喊的强烈急切的誓愿,含泪的叙述中涌动着作者对家的忧伤和渴望,宣泄中浸满有家不能回的凄苦、哀伤和悲愤。文章本身最大的特点即是饱含激情,其次是运用描述、排比、呼告等手法的语言载体。情感教学的过程如下:
  第一步,创设意境,激情导入,营造情感氛围。上课后,三言两语简介背景后,即播放有关“九·一八事变”录像片断:日寇占领我们的城市,打着太阳旗的队伍行进于大街,残垣断壁,土地荒芜,生灵涂炭,人民流离失所,日军杀戳同胞的血腥场面,驱役同胞大肆掠夺中国资源的场面……播放画面的同时,衬以《在松花江上》的背景乐曲,用真实典型的画面给学生以“九·一八”的具体印象,让荒芜、残忍、难民逃亡诸景叩击学生的灵魂,去感知那段屈辱的历史。视、听两个角度共同营造的凄婉、哀伤氛围,紧紧的揪着每一颗敏感的心,于是阅读课文的期待油然而生。
  第二步,整体感知,听、读饱含情感的课文,激发情感上的共鸣。这一环节旨在落实朗读的要求,为理解作准备。教师在低缓的背景乐中声情并茂的范读课文,用声音和内容传递作者的感情,感染学生的听觉和心灵。然后提出“抑扬顿挫”的朗读要求,并让学生真情朗读,体味字里行间的丰富情感,让心灵受到进一步的感染,接着就某个局部或片断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感情。这样一听一读一说,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认知,对作者感情的体悟。
  第三步,理解探究。文章的思想情感是打动读者的精髓,语言的品味对理解又很重要。本文为典范的抒情散文,抒情的语言自有特点,我精选出数处句例、段例,从修辞、措词、表达效果等方面引导学生予以比较、分析,认识语言的表现力。新课程强调探究式学习方法。我以第一自然段中“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我想起……”为例,分析了排比造成的气势,拟人手法的恰当运用,动词的准确运用,形容词的准确描绘。实例分析之后,顺理小结道:众多语言技巧的运用,描绘了关东原野的个性景物,充分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深沉眷恋。之后再让学生自由找出一至二处精彩句例,自我品评,分组口头交流。
  第四步,精读课文找“誓言”,勾画突出作者要为收复故土,建设美好家园战斗决心的文句,反复朗读,感受铿锵誓言背后激荡的爱国主义浓情,并要学生力求当堂成诵。可让学生尝试背诵。
  第五步,联系课文、课堂学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谈感受。学生非常踊跃,从作者到自己,从抗战到现实,情感真挚。共同的心声便是:牢记国耻,发奋图强,为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而努力学习。
  第六步,合唱国歌,升华爱国情。雄壮高昂的国歌声回荡在教室,学生高亢的歌声,激动的面庞,展示着他们振奋的内心。
  当“前进,前进,前进,进!”的歌声嘎然而止时,教室里突然寂然无声,学生们灼灼的目光中闪动着激动的泪花!下课了,唱罢国歌,我没有象往常那样来一个惯例式的课堂结语。
  我的心在怦怦直跳,不,五十多颗心在怦怦而跳,那跳动的声息是继歌唱之后的又一支旋律!我无需作结,只深刻的感觉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