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语言艺术与语文教学

作者:石桂芳




  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语言是最基本的教学表达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它不仅仅具有一般教学语言的特点,它自身还有很强的示范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教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就是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与其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拟就语言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要求作初步的探讨。
  
  一、语言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诠释母语魅力,激发学习动机。
  汉语作为越来越强势的国际性语言,吸引了无数异国学子,在如火如荼的对外汉语热中,不少中国学生却并不领会母语的优势和魅力。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示范,是学生模仿教师正确表情达意的标尺,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媒介。教师规范优美的教学语言是汉语魅力最直观的体现,展示出的文本深层的生命活力,是母语魅力的最好诠释,由此激发出的学习热情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佳学习动机。
  2、解读文本内涵,弘扬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一个积极的过程。解读文本的过程,既是认识审美的过程,又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解读的主体,即教师和学生,通过观照客体与作者展开积极的对话,最终实现对文本建设性的体验,实现课文文本的终极价值。文本中的语言文字,不仅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还是文化本身。语文教师饱含激情的教学语言,既是对文本内涵的真情阐发,又是对学生情感态度的深情呼唤,充满鲜活的人文精神,表达出浓郁的人文关怀,拨动学生的心弦,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3、形成教学风格,促进教学相长。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风格最外化的表现形式,是教师智慧才华与综合教学素养的全面反映。教师有意识地训练课堂教学语言,有助于形成自己成熟稳定独特的教学风格。与此同时,教学语言所展示出的严密的逻辑思维、高雅的审美情趣、个性化的语言风格等,都会以课堂强势的感染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喜爱教师的重要理由,反过来,学生对语文课以及语文教师的热爱又会刺激教师教学的热情,从而形成一种相互激励、相互学习、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4、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是教师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外在表现,是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气氛的保障。课堂教学中,教师优美流畅的语言构建出轻松融洽的课堂气氛,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发展特点。”教师形象生动、寓庄于谐、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积极思维,踊跃发言,在轻松愉快的参与中,体现出主体意识,提高教学效率。
  
  二、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要求
  
  1、言之有质,规范文雅。
  质是教师的语言素质。它包含两个方面的要求,首先是语言规范,包括语音规范、词汇规范、语法规范和修辞规范。具体地说就是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晰,吐字准确,用词得体,语法规范,不生造词语,不用方言词,不说病句。其次,谈吐要文雅,不说口头禅,杜绝不文明用语,善用文雅的美辞,具有良好的文学素养。用规范文雅的教学语言为学生做好示范,这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最基本的要求。
  2、言之有情,声情并茂。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感情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绪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而学生的情绪又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率。语文教师应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蓬勃的教学热情走进课堂,披文入情,情动于衷而形诸于外;注情于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一词一句,牵动学生情思;一举一动,点燃学生心灵之火;一篇一章,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3、言之有别,错落有致。
  言之有别是指针对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不同文体、不同学生、不同时段,要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要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变化语音语调,调整音高、音量,做到高低起伏、疏密相间、使之和谐动听、错落有致。对低年级学生,语言形象,生动具体;对高年级学生,语言严密,深刻而富于哲理意味。讲说明文,多用介绍解释的语言,要简明;讲记叙文,多用抒情叙述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讲议论文,多用议论分析的语言,要严密。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用昂扬激越的语言,《谭嗣同》用深沉豪迈的语言,《小二黑结婚》用诙谐幽默、耐人寻味的语言,《荷塘月色》用幽雅抒情的语言等等。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4、言之有物,思路清晰。
  物指的是具体教学内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教材做深入的钻研和细致的分析,理清教学思路,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心组织教学语言。明确怎样开头,哪些内容先讲,哪些内容后讲,哪些要贯穿始终,怎样过渡,怎样结尾。思路井然有序,讲授条理清晰。应该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条不紊地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相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内容。做到言之有物,思路清晰。避免夸夸其谈、信口开河或离题万里。
  5、言之有理,启发思维。
  《礼记·学记》中指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简,罕譬而喻,可谓继志也其。”教师的语言精妙,在于语言简洁而精美,说理透彻而微妙,举例不多而诱导得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合乎客观事理,并根据思维的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准确地运用概念,严密地进行论证,恰当地做出判断。做到言之有理、论之有据,思维缜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闪烁出智慧与哲理的光辉。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是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手段。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术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组织语言,因势利导,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启迪思考,引导探究。还应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6、言之有趣,妙语连珠。
  古人说“教人而不意趣,必不乐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要生动活泼,意趣盎然。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更应该饶有情趣、寓庄于谐。教学中可适当运用比喻、对比、反语、谐音、排比等修辞手法,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变枯燥为风趣。此外,语文教师还应做个有心人,注意多方收集和教材有关的诗词、成语、典故,格言、佳联,谚语、笑话,外来词、流行语,顺口溜、绕口令,群众口语、当地方言等,引入课堂,妙语连珠。充分彰显语文教师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广博的知识见闻,增强课堂趣味性,使学生乐学。
  7、言之有辅,立体呈现。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除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眼神、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动作手势等体态语言作为辅助手段,展开生机勃勃、富于强烈感染力的课堂教学,立体呈现表达内容,增强表达效果。例如讲到《记念刘和珍君》中反动政府及其走狗文人的卑劣行径时,作义愤填膺状;讲析“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时,用带有讽刺意味的表情动作来引导学生了解“伟绩”“武功”的褒词贬用的讽刺效果。此外,还可将现代科技成果如电脑、投影、幻灯等作为辅助手段,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来。这些辅助语言手段的运用,使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更富于立体感。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既是教书育人的基本手段,又是一种专业化的创造性艺术。语文教师只有多方积累语言材料,努力优化知识结构,坚持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才能更好地将语言艺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高师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