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徐江语文教学批判会综述

作者:石在中




  对于徐江先生的作文辅导报告《高考作文创意七境》及其相关的七篇下水作文反响也不十分强烈。虽有部分教师称赞他的是、新、奇、高、深、远、妙“创新七境”有特色、有新意,他的下水作文难能可贵,但许多与会代表则认为他的作文辅导方法其实中学语文教师都在做,并无大的新意。他的下水作文局限在议论文范围,也没什么特别出彩之处。
  
  大众批判的序幕正在开启
  
  研讨会上,曾有代表动情地说,这次参加会议是来“取药方”的,因为在教学改革实际过程中感觉到有许多的疑惑,许多的问题。也有代表觉得本次研讨会就当前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热点问题,正面碰撞、交锋,直接、热诚、激烈,但又似乎谁也没说服谁,大家还都意犹未尽,因此有代表问主持人晓苏:看你怎么收场?晓苏在闭幕式上意味深长地回答:我们并未打算收场,大众批判的序幕才刚刚开启,批判的好戏还在后头。他的话赢得了全体与会代表长时间的掌声。许多代表纷纷上台发表了他们对本次研讨会的看法。
  有的代表说,徐江语文教学思想的主线是批判。他实际上是在探讨语文批判教学法。而这种批判意识正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所缺乏的,所以,我们最大的收获是感受到了徐江先生身上那种敢于批判的精神。
  有的代表说,徐江的语文教学批判、探索虽然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但他的这种探索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探索成功当然可歌可颂,如果探索失败了,也可歌可泣,但不探索就可悲了。
  有的代表说,徐江的主张属于一家之言,他不可能强迫我们认为他都是对的,即使他是对的,我们也不可能全方位地照搬他,我们只能批判性地学习,批判性地借鉴。
  有的代表说,徐江老师对语文教学、语文教师的批判,虽有片面甚至尖刻之处,但的确指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认真反思的东西,有些观点我们目前可能还接受不了,但若干年后我们也许会发现它的价值。
  有的代表说,这次研讨会唤醒了我们语文老师参与语文教学改革的主体意识,语文教学的改革、探索不只是少数专家和语文界精英的事,我们广大的普通语文教师也应参与批判,参与探索。这样,我们的语文教改才能落到实处,才能有成效。
  语文教学改革是一项宏大的工程,任何一个人,任何一次会议是不可能开出完整的解决所有问题的药方的。但只要有批判的精神、批判的勇气、批判的气度,而且这种批判、探索是深入的而不是表面的,是实际的而不是纯理论的,是大众的而不是少数精英的,那么中国的语文教改就有出路,就有希望。当批判的意识、批判的精神成了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种自觉的、理性的、坚持的行动时,中国的语文教学定会开创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好局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