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由贾代儒谈语文教学
作者:孙汉洲
《红楼梦》第八十二回:
直到红日高升,方才起来。宝玉道:“不好了,晚了!”急忙梳洗毕,问了安,就往学里来了。代儒已经变着脸,说:“怪不得你老爷生气,说你没出息。第二天你就懒惰,这是什么时候才来!”宝玉把昨儿发烧的话说了一遍,方过去了,原旧念书。到了下晚,代儒道:“宝玉,有一章书你来讲讲。”宝玉过来一看,却是“后生可畏”章。宝玉心上说:“这还好,幸亏不是‘学’‘庸’。”问道:“怎么讲呢?”代儒道:“你把节旨句子细细儿讲来。”
宝玉把这章先朗朗的念了一遍,说:“这章书是圣人勉励后生,教他及时努力,不要弄到──”说到这里,抬头向代儒一瞧,代儒觉得了,笑了一笑道:“你只管说,讲书是没有什么避忌的。《礼记》上说‘临文不讳’,只管说,‘不要弄到’什么?”宝玉道,“不要弄到老大无成。先将‘可畏’二字激发后生的志气,后把‘不足畏’二字警惕后生的将来。”说罢,看着代儒。代儒道:“也还罢了。串讲呢?”宝玉道:“圣人说,人生少时,心思才力,样样聪明能干,实在是可怕的。哪里料得定他后来的日子不像我的今日。若是悠悠忽忽到了四十岁,又到五十岁,既不能够发达,这种虽是他后生时像个有用的,到了那个时候,这一辈子就没有人怕他了。”
代儒笑道:“你方才节旨讲的倒清楚,只是句子里有些孩子气。‘无闻’二字不是不能发达做官的话。‘闻’是实在自己能够明理见道,就不做官也是有‘闻’了。不然,古圣贤有遁世不见知的,岂不是不做官的人,难道也是‘无闻’么?‘不足畏’是使人料得定,方与‘焉知’的‘知’字对针,不是怕的字眼。要从这里看出,方能入细。你懂得不懂得?”宝玉道:“懂得了。”代儒道:“还有一章,你也讲一讲。”代儒往前揭了一篇,指给宝玉。宝玉看是“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宝玉觉得这一章却有些刺心,便陪笑道:“这句话没有什么讲头。”代儒道:“胡说!譬如场中出了这个题目,也说没有做头么?”宝玉不得已,讲道:“是圣人看见人不肯好德,见了色便好的了不得。殊不想德是性中本有的东西,人偏都不肯好他。至于那个色呢,虽也是从先天中带来,无人不好的。但是德乃天理,色是人欲,人哪里肯把天理好的像人欲似的。孔子虽是叹息的话,又是望人回转来的意思。并且见得人就有好德的好得终是浮浅,直要像色一样的好起来,那才是真好呢。”
代儒道:“这也讲的罢了。我有句话问你:你既懂得圣人的话,为什么正犯着这件病?我虽不在家中,你们老爷也不曾告诉我,其实你的毛病我却尽知的。做一个人,怎么不望长进?你这会儿正是‘后生可畏’的时候,‘有闻’‘不足畏’全在你自己做去了。我如今限你一个月,把念过的旧书全要理清,再念一个月文章。以后我要出题目叫你作文章了。如若懈怠,我是断乎不依的。自古道:‘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你好生记着我的话。”宝玉答应了,也只得天天按着功课干去,不提。
《红楼梦》第八十四回:
一回儿焙茗拿了来递给宝玉,宝玉呈与贾政。贾政翻开看时,见崐头一篇写着题目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他原本破的是“圣人有志于学,幼而已然矣。”代儒却将幼字抹去,明用“十五”。贾政道:“你一‘幼’字便扣不清题目了。‘幼’字是从小起至十六以前都是‘幼’。这章书是圣人自言学问工夫与年俱进的话,所以十五、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俱要明点出来,才见得到了几时有这么个光景,到了几时又有那么个光景。师父把你‘幼’字改了‘十五’,便明白了好些。”看到承题,那抹去的原本云:“夫不志于学,人之常也。”贾政摇头道:“不但是孩子气,可见你本性不是个学者的志气。”又看后句“圣人十五而志之,不亦难乎”,说道:“这更不成话了。”然后看代儒的改本云:“夫人孰不学,而志于学者卒鲜。此圣人所为自信于十五时欤。”便问:“改的懂得么?”宝玉答应道:“懂得。”
又看第二艺,题目是《人不知而不愠》,便先看代儒的改本云:“不以不知而愠者,终无改其说乐矣。”方觑着眼看那抹去的底本,说道:“你是什么?──‘能无愠人之心,纯乎学者也。’上一句似单做了‘而不愠’三个字的题目,下一句又犯了下文君子的分界。必如改笔才合题位呢。且下句找清上文,方是书理。须要细心领略。”宝玉答应着。贾政往下看,“夫不知,未有不愠者也;而竟不然,是非由说而乐者,曷克臻此。”原本末句“非纯学者乎”。贾政道:“这也与破题同病的。这改的也罢了,不过清楚,还说得去。”
以上两则资料,第一则是贾代儒讲课的情况,第二则是贾代儒作文批改的情况。根据这两则资料分析,即使从新课改角度看,也至少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一、循循诱导,积极鼓励
贾代儒叫贾宝玉讲解课文“后生可畏”章的大意,贾宝玉讲到有碍老师面子的话便戛然中止。“老大无成”四个字不适宜在贾代儒面前讲,因为贾代儒按封建时代人才观衡量,便是一个“老大无成”者。贾代儒也感觉到了这一点,但是,作为一个教师,他却不顾自己的尴尬,以《礼记》中“临文不讳”为训,诱导、鼓励宝玉放胆直言。贾代儒在课堂上不但没有满堂灌,而是让学生讲,让学生放胆讲,即使涉及教师本人也持宽容态度,这在今天看来也是难能可贵的。
二、师生互动,适当点拨
贾代儒上课,不是满堂灌,也不是满堂问。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师生互动的局面。贾代儒以参与者、合作者、引领者的身份出现,让学生主“讲”,自己参与讨论,教师则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适当点拨。当宝玉讲完“后生可畏”章节旨后,贾代儒便展开了讨论、点拨。他很注重谈话策略,对学生是先肯定“节旨讲得倒清楚”,接着才中肯地指出不足:“有些孩子气”,并纠正了对“闻”字等词意义的理解。
三、坚持标准,严格要求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难免对某些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然而,作为老师则应直言相劝,严格要求,纠正学生以个人好恶对待课程内容的倾向。一味迎合、迁就学生,降低授课标准,不应是教师的行为。“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是孔子反复论说的名言;然而,“好色”却是宝玉的性格倾向,因此看了“刺心”,不愿多讲。贾代儒忠于职守,直言批评说:“譬如场中出这个题目,也说没有做头么?”在贾代儒的严格要求下,宝玉讲得比较透彻,教学任务得以较好的完成。或许有人指责贾代儒讲的观点陈腐。但我们说,那是历史的局限,帐不应算在贾代儒头上。我们不能苛求一名普通塾师的言行超越其原有活动时代。仅从贾代儒的教学态度看,是无可非议的。
四、思想渗透,针对实际
语文学科教学在思想渗透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贾代儒结合学生行为实际,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教育,正是对语文“人文性”的重视。贾代儒在讲完两章内容后,便顺势指出贾宝玉有乖圣人教训的毛病,激励宝玉发愤攻读,以便在学业上有所建树。当然,贾代儒的渗透教育的内容不足取,但是这种形式实在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五、精心批阅,一丝不苟
批改作业,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业批改,可以窥见教师的工作态度以及业务功底。贾代儒批阅作文的态度与功底是令人羡慕和尊敬的。对贾宝玉的几篇作文,他或删或添或换,可谓字斟句酌,呕心沥血。例如:“幼而已然矣”中的“幼”字,他改为“十五”,是颇见匠心的。诚如贾政所说:“你原本‘幼’字便扣不清题目了。‘幼’字是从小起至十六以前都是‘幼’。这章书是圣人自言学问工夫与年俱进的话,所以十五、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俱要明点出来。……师父把你‘幼’字改了‘十五’,便明白了好些。”
我们想,曹雪芹时代的一个塾师能做到以上几点,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我们何妨学学贾代儒?语文课改工作向来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人们对语文教学现状,对语文高考试题颇多微词。然而,指责的多,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少。笔者认为,我们如果沉下心来,下大力气对古代语文教学经验钩沉发微,说不定会于“山重水复”之境再现柳暗花明。
孙汉洲,语文特级教师,现居江苏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