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泪珠与珍珠》说课稿
作者:李 娟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泪珠与珍珠》安排在第三册,据教学大纲要求,本册目标是学习现当代文学作品,着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并由此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在高中三阶段的培养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地位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泪珠与珍珠》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思乡怀人之作。以泪珠为事物线索,讲述自己对人生对亲情的切身感受。文章结尾借说“观音流泪”和“耶稣滴血”,表达了对人生最高境界的崇尚与追求。根据新课标制定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高中语文课程目标,我拟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知识目标:认知文中寄寓的生活哲理。
能力目标:1、通过挖掘文章的哲理内涵,培养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2、通过体味细腻温婉充满韵味的散文语言,培养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合作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德育目标:认识忧患痛楚能提高人的境界的道理,培养达观淡然的生活态度,以达到关爱众生、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
(三)教材处理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资源创设情境,并围绕“泪”设置问题,由浅入深层层开掘“泪”的内涵,最终把握并深化文章中心。
名人名言是理解文章内涵的关键,所以我把理解名言作为探讨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1、四步教学法。通过提问——启发——讨论——评价的步骤学习课文。
2、情境教学法。意味隽永,情味盎然的散文适合用情境教学法教授。女作家创作,女教师讲授,又是女性化的散文,应用温婉细腻的诗话语言营造课堂氛围。
3、鼓励个性,肯定创新。
4、朗读方法:跳读法 齐读法个读法。
三、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3分钟)
播放轻音乐《泪》,导入语:
有人说,会流泪的人,是高尚的人。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借泪咏出他们高尚的人生追求,杜甫有“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忧民之泪,更有“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的相思之泪;贾岛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吟之泪;韦应物有“一曲高歌两行泪,不知何地再逢君”的送别之泪。当代歌手也曾深情演绎英雄泪、铁窗泪、孤星泪。而台湾女作家琦君独辟蹊径,从纷繁多姿的泪水中领悟了人生要义。那么,她笔下的泪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况味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琦君,学习她的《泪珠与珍珠》。(营造轻松、诗意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二)文本探讨
1、泪珠的描写贯穿全文,作者笔下的泪珠有几种?(8分钟)
分析:抓住线索物“泪”作突破口理清课堂脉络。此问较易,可引导中下等学生探讨。提示:按写作顺序寻找,抓住关键词语。前几种泪较易概括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面较难的语段可让学生朗读体味情感,老师适当点播。
2、第一种泪中,马区夫人语、冰心语、白杜诗的含义各是什么?(15分钟)
分析:此问意在挖掘泪的本质。此问难度加深,学生参与度可能降低,老师可以谈谈自己流泪的经历感受,启发学生谈谈自己一次刻骨铭心的流泪感受,这样可以激发兴趣,推进教学进程。此问可由先进学生回答,以先进带后进。
回答此问可提示:结合上下文和注释,先理解关键词。
特别强调:学生易把白诗理解成爱情诗,表达情人不能理解自己的苦闷,老师要作正确引导。理解偏颇可能拖延时间,可多用两分钟讨论此问。
3、这些引语和其他各种泪共同揭示出“泪”的生活内涵是什么?可用文中的哪句话概括?(6分钟)
分析:这一问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请同学总结,力图向文章中心引导,如有不同见解,只要是正面的可予以肯定,随学生探讨方向,教师可随时改变自己的讲授。
(三)拓展延伸,深化中心(8分钟)
1、音画欣赏歌曲《感恩的心》。
提问:从中我们体悟到一种怎样的生活哲理?我们应怎样面对苦难的人生?
再次欣赏《感恩的心》,课堂在优美的音乐中结束。
李娟,女,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房县。